“怕上火,喝王老吉”。近年來,飲料行業的一匹黑馬罐裝飲料王老吉脫穎而出,一鳴驚人。
通過下麵一組數據,我們不難看到王老吉的增長速度,王老吉2002年銷量1.8億元,2003年銷量6億元,2004年銷量15億元,2005年銷量超過25億元(包括利包裝),2006年銷量更是超過了35億元。
在南方一些地區的宴席上,“茅台酒、中華煙、王老吉”已成為不可缺少的幾小件,打麻將熬夜、運動、看球賽後喝一罐王老吉更是成為一種時尚。
那麼,是什麼原因使王老吉引爆涼茶市場,迅速飆紅呢?
其實,在2002年以前,王老吉已經不溫不火地經營了7年多,雖說小日子過得也還滋潤,但卻一直默默無聞,固守一方。
2002年,專業品牌公司成美(廣州)行銷廣告公司在為其做品牌診斷時發現,王老吉不溫不火的最根本的原因不在於市場推廣,而在於品牌定位。王老吉雖然經營多年,但其品牌缺乏一個清晰明確的定位,其原來的廣告語“健康永恒,永遠相伴”其實是一個較模糊的概念,企業無法回答王老吉是什麼,消費者更無法回答。
經過細致的市場調查,成美公司發現,消費者在享受飲食時(特別是在享受煎炸、燒烤、香辣美食時),特別希望能夠預防上火,而目前市場上的可樂、茶飲料、礦泉水、果汁等顯然不具備“預防上火”的功能,而王老吉的“涼茶始祖”的身份、中草藥配方、125年曆史等要素為其成功打造“預防上火”形象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最終王老吉明確了自己品牌定位——“預防上火”,這一關鍵性的一步棋改變了王老吉的命運,隨著“防上火,喝王老吉”的係列廣告等品牌推廣活動的展開,王老吉的銷售量直線上升。
可見,王老吉的成功,關鍵在於確定了自己獨特且能打動消費者的品牌定位——“預防上火”,這一定位具有高度差異性,同時避開了同可樂等國內外飲料巨頭的直接碰撞競爭,開辟了自己的生存空間,為王老吉迅速引爆涼茶市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精準的品牌定位之後,有效的品牌推廣則是使品牌深入人心的重要手段。
加多寶副總經理陽愛星曾說:在最短的時間裏使王老吉品牌深入人心,必須要選擇一個適合的宣傳平台,央視一套特別是晚間新聞聯播前後的招標時段是具有全國範圍傳播力的保障。
王老吉始終把中央電視台作為其品牌推廣的主戰場,巨額廣告投入不遺餘力,同時針對各區域市場的不同特點,投放一定量的地方衛視廣告,以彌補央視廣告覆蓋率的不足。
王老吉的廣告投入可謂大手筆,2002年,王老吉重新品牌定位後,就投入1000萬元進行廣告宣傳推廣,2003年廣告投入增至4000多萬,2004年廣告投入1個億,2005年1個多億,2006年世界杯期間廣告投入更是猛增,全年投入2個多億。
當然,王老吉還在包裝設計、危機公關、團隊建設、費用管理等方麵都有出色之筆,眾多環節的精彩表現,終於使偏安廣東一隅100多年的廣東涼茶走向了全國市場。
王老吉引爆涼茶市場的成功給了我們企業許多啟迪和思考,中國是目前世界上品牌可以跳躍式發展的一塊寶地,也許機會就在身邊,關鍵是我們是否擁有把握機會的能力。
作者寄語
唯有創造競爭才能解決競爭。
第五課 創業路上不能孤軍奮戰
創業關鍵詞:合作
打造激情團隊,共享共擔
最鋒利的就是你和你的團隊。
——馬雲
馬雲奉行激情人生,崇尚激情創業、激情創新、激情冒險。他善於用激情感染團隊,感染事業。在外人看來,阿裏巴巴的幾百名員工就像一鍋沸水,就像一個瘋狂的陀螺,是馬雲點燃了阿裏巴巴團隊的激情,也造就了阿裏巴巴持續成功的激情神話。
“團隊合作”是阿裏巴巴“六脈神劍”的第二支,它的內容是:共享共擔,平凡人做非凡事;樂於分享經驗和知識,教學相長;以開放的心態聽取他人的意見;表達觀點時,直言不諱;在工作中,群策群力,拾遺補缺;不是自己分內的工作,也不推諉;決策前充分發表意見,決策後堅決執行;有主人翁意識,積極參與,促進團隊建設。
創業初期曾訪問過阿裏巴巴的《亞洲華爾街日報》的總編這樣寫道:“沒日沒夜的工作,屋子的地上有一個睡袋,誰累了就鑽進去睡一會兒。”數月後《福布斯》雜誌的資深記者賈斯汀·杜布勒參觀了阿裏巴巴創業時的房子:“20個客戶服務人員擠在客廳裏辦公,馬雲和財務及市場人員在其中一間臥室,25個網站維護及其他人員在另一間臥室。像所有好的創業家一樣,馬雲知道怎樣用有限的種子資金堅持更長的時間。”其實記者們看到的隻是一些片段。
阿裏巴巴初創時,馬雲知道加班會是常態,於是要求大家住在離辦公室步行5分鍾就能到的地方,大家租的都是附近最便宜的民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