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設計,使創始團隊能在維持張力的同時保持和諧。沒有人能夠獨斷,保證了意見不和、討論、甚至互相潑冷水的空間,但彼此是多年同學,不好意思一不和就撕破臉不認人,被逼著去說服別人,就需要提煉,把問題想得更清楚。彼此定位不同,就從不同的角度來判斷,保證認識全麵。最後馬化騰有一大股,該做決定的時候還是有一錘定音的能量。
這就是馬化騰,7年前就在為今後可能的陷阱未雨綢繆。到今天,五位夥伴都留在騰訊,不離不棄。張雪奎認為馬化騰深深領悟了“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的精髓。
到2005年的時候,還基本是幾個創始人各管一塊,但騰訊的業務變得多樣化也更專業化,不可能靠一個人掌管。馬化騰對夥伴們講,一定要培養出下一層接班人。“我們的責任是更多的支持接班人去做,更多在跨部門之間協調,更多的決策,具體的事情都是交給他們去做。”現在,公司有兩個CTO,一個是創始人張誌東,另一個是從微軟空降的熊明華。9人的核心高管團隊裏有4人為外部空降。
“沒辦法,”馬化騰說,“因為有些專業知識,無論怎麼補課,就是到不了那個級別。指望你的提高去迎合公司發展的風險太大,所以一定要請人來替換你的功能。”比如CFO曾振國,比如行政總裁王大為,要搞資本運作、要跟國際大公司合作就是要靠空降兵們積累很多年的專業知識能力。張雪奎認為,這裏充分顯示出了馬化騰的胸懷和智慧。
可見,老公司也好,剛剛創業的新公司也罷,在團隊建設時都應注意激發團隊的激情,隻有把團隊的激情激發出來,才能使團隊得到更加持久穩定的發展,使團隊壯大起來。
第一,一定要選擇對項目有熱情的人加入團隊,並且要使所有員工在企業初創時就有每天長時間工作的準備。任何人才,不管他(她)的專業水平多麼高,如果對創業的信心不足,將無法適應創業的需求,而這樣一種消極的因素,對創業團隊所有成員產生的負麵影響可能是致命的。
第二,要讓員工保持一種持久的激情。要確立公司發展的新目標和方向,並積極組織人力和財力資源,不斷將公司新的意識灌輸給公司所有員工;信任他們,對於表現突出的要委以重任,其餘的依然積極鼓勵和培養。
第三,每個員工都會有個人發展的想法,並都認為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企業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關注員工的職業生涯發展,並為每一位員工製定一套適合於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在此框架下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扶植。
馬雲非常重視保持團隊的激情。他曾經說:“創業者的激情很重要,但是短暫的激情是沒有用的,長久的激情才是有用的。一個人的激情也沒有用,很多人的激情非常有用。如果你自己很激情,但是你的團隊沒有激情,那一點用都沒有,怎麼讓你的團隊跟你一樣充滿激情,麵對未來、麵對挑戰,是極其關鍵的事情。”
作者寄語
管理就是服務,領導就是奉獻。
創業要找最合適的人
創業要找最適合的人,不要找最優秀的人。
——馬雲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在今天的商業社會裏,由於競爭的激烈,一些能夠賺錢的行業早已人滿為患,競爭的對手很多。所以,單靠一個人去單槍匹馬闖天下,其難度可想而知。即使你深諳經營之道,你也需要有人在關鍵的時候來幫你一把。因此,你需要一個適合的創業夥伴與你一起打天下。但是,創業是一件美妙而又痛苦的事,也是一件嚴肅的事情,選擇合作夥伴一定要非常謹慎。
馬雲創業之所以獲得成功,離不開夥伴的幫助,他和他身邊的“十八羅漢”的創業故事已成為業界津津樂道的話題。十八羅漢從湖畔花園立誓同馬雲一起創業,其間,經曆過多少大風大浪,可18位創業元老始終堅守在阿裏巴巴的各個職位上,一直跟隨馬雲,不離不棄,生死相隨。假設沒有這些夥伴的幫助,馬雲絕無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麼在經營中怎樣能充分地運用你所擁有的人脈關係呢?下麵這個創業故事或許會給你一些創業啟示。
他的成功緣自簡單的八個字:借船出海,合夥發財。從學校畢業後,他隨經理參加廣州出口商品交易會。他當翻譯,經理是主談。那天,韓國客戶拿著一個塗複塑料閥口樣袋,問能不能生產。這種閥口袋上麵有一個進料口,灌裝原料後能自動封合,印刷精美。當時這種袋子在國際市場正開始流行,國內隻有屈指可數的廠家能生產,賣價極高。他們帶的是傳統式樣的塑料袋。經理抱歉說不能供應,他翻譯過去卻說有。韓國客戶聽了一喜,問什麼時候能看到樣品。他想了想,讓客戶第二天下午來看樣並取報價單。客戶走後,經理憂心忡忡地說:“你小子,膽子忒大。我們不生產這個,你拿什麼給客戶看?”他自信地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