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先生繼續在揚州市考察,對該地風景、園林、古建築及住宅等做了較全麵的調查,調查中發現了石濤的疊石山房,即片石山房。
調查考察後,先後發表了以下幾篇文章:
(1)《漫談揚州瘦西湖》。
(2)《揚州大明寺》。
(3)《揚州伊斯蘭建築》。
(4)《揚州園林藝術特色》。
(5)《揚州園林與住宅》。
本年度先生還發表了以下幾篇文章:
(1)《明代上海的三千疊山家和他們的作品》發表在《文物》第7期上。
(2)《水鄉的橋》。
(3)《留園小記》記蘇州名園之一。
一九六二年
年初
(1)遊蘇北,因下大雪,在泰州受阻,如皋、海安諸縣未果行,返揚州小住,受當地建築學會之邀,在揚州園管處作“瘦西湖”報告。同行者喻維國君。
(2)返滬作《泰州喬園》一文。
3月14日
《西湖園林風格漫談》發表在《文彙報》上。
4月
《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一文應《人民畫報》之約而作,為蘇州留園撰文,雖述留園,但亦涉及造園瑣談。
4月28日
《春遊季節談園林欣賞》發表在《光明日報》上。
6月14日
《瘦西湖漫談》發表在《文彙報》上。
7月
《也談聞一多的封麵畫》完成。
8月25日
《寧波天童記遊》發表在《中國新聞》上。
10月
《揚州園林與住宅》訂補。
12月21日
《上海塔瑣談》發表在《文彙報》上。
冬
(1)踏勘圓明園廢墟,同行者為黃宗江兄和張錦秋君。
(2)從1958開始直至1962年冬,先生與王紹周同編的《中國近代建築史參考圖錄》已在北京建築研究院初步編就,但未刊出,今存國家建委。這本書搜集較廣,除照片外,還有測繪和設計原圖等。
本年度先生還做了以下幾件大事,發表以下幾篇文章:
(1)先生於青浦發現兩座宋元時的橋梁,不僅是上海已知最古者,且在我國橋梁史上亦有重要意義。
(2)《揚州片石山房》發表在《文物》第2期上。
(3)《為俞子才題石湖泛月圖》詩一首,俞子才為畫家吳湘帆弟子。
(4)《水鄉的橋》發表在《人民畫報》第4期上,因見同仁編《橋梁史話》時,才檢此舊作。
(5)經友人蘇州刺繡研究所主持人徐紹青介紹,認識該所緙絲老藝人沈金水老人,他已八十二高齡。當年冬正值先生的恩師朱啟鈐先生九十華誕,先生書“鬆壽”立幅,請沈金水老人緙絲數幀寄北京朱師啟鈐先生,朱老見到緙絲“鬆壽”
立幅就十分推崇,來信說“老眼為之一明”。葉恭綽先生見到後非常高興,當時毛主席生辰臨近,葉老先生就以毛主席親書所贈給他的《沁園春》詞,專程寄蘇州,請沈老人緙絲,老人歡欣鼓舞,為之完成,葉老就以此呈主席,主席於生辰夜召葉恭綽、章士釗、程頌雲諸老於中南海共聚聯吟。事後,葉老撰一聯書贈緙絲老人:
“知音猶及朱存素(即朱啟鈐),妙技可追沈子蕃(宋代緙絲家)”,推崇備至。此聯由先生交給沈老藝人,他莞爾一笑。此聯今藏蘇州刺繡研究所。
注:朱啟鈐先生是中國營造學社社長,中國古建築研究奠基人,當先生在古建築上有疑問時,就向朱老請教,朱老總是寫長信回答,為先生“傳道、授業、解惑”,所以先生尊朱老為導師。
一九六三年
8月 (1)再次去江西調查古建。在南昌應江西博物館及江西省文管會之邀去新喻勘查程氏宅園,往返於山穀間,遇雷雨,衣履盡濕,極為狼狽。
(2)歸途過浙,朱家濟先生在杭州車站等候,又同去寧波保國寺勘查。全程同行者為陳大釗、盧濟威二君。
(3)在廬山時遇聖約翰大學時執教的同仁,他通植物分類學,是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老友山間相見,倍覺親切。
夏
(1)先生去江西廬山及上清調查諸古建築。
(2)應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之邀,參加籌建揚州鑒真紀念堂工作,梁思成先生是主設計,先生協助之。二人同遊瘦西湖,同上平山堂勘查了大明寺建鑒真紀念館的基地,整個平山堂的測繪先生已搞好,梁先生一一核對。鑒真紀念碑的方案也在揚州擬就,梁先生畫好草圖由先生去勘察和丈量石料,最後定下後交城建局施工,10月份重到揚州,拍了新碑照片寄梁先生,梁先生表示滿意。
秋
朱家濟先生與先生同去浙江武義檢查延福寺元代大殿修理工程。回來住杭州華僑飯店,比鄰是豐子愷先生,豐先生畫了一張《直上青雲》的畫給先生,可惜“文革”時已遭劫難。
10月2日
《紹興的沈園與春波橋》發表在香港《文彙報》上。
11月
《揚州園林與住宅》再次修訂增補。
11月9日
《恭王府與大觀園》發表在香港《文彙報》上。
本年度先生還做了以下幾件大事,發表以下幾篇文章:
(1)上海戲曲學校校長俞振飛邀先生去講“中國園林”,這位校長很有見地,他認為演“遊園”、“驚夢”的演員,如果腦中有“中國園林的境界,一舉一動表演起來會有感情,有生命,有聲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