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我的回憶——紀念陳從周先生九十周年誕辰(2)(3 / 3)

最後一次見到先生是1999年夏天,我去上海美國領事館辦好簽證後就去同濟新村拜訪先生,他家門關著,聽他鄰居說先生病危住院了。我很著急,到處打聽奔走,好不容易找到病房。先生正在睡午覺,我就坐在先生病床的旁邊,向陪護先生的阿姨輕輕地詢問情況,得知近日病情略有好轉,平日探望先生關心先生的同事和學生很多,市領導和學校領導都很重視,昆劇團的名演員也常來看先生,先生的兩個女兒都將回家探望老父,這些消息都讓我寬心些。快三點了,先生還在睡,我要趕火車回杭,又不忍心打擾,就托阿姨轉達兩件事:一是我已申報“重要藝術家陳從周研究”國家級課題;二是我要去美國,向他告別,回來再來拜訪他。正當我站起來要走時,先生才翻了個身,阿姨說可能醒了,我走到床頭,看先生眼睛還閉著,就輕輕地喊了一聲“先生”,他的眼皮似乎動了動,眼淚就從眼角上流了下來,我心一酸,眼淚也奪眶而出了。看來先生的身體很虛弱,不能多說話,我就緊緊地握住他的手說:“先生,戰勝病魔要有信心!祝你早日康複……”沒想到這就是我見先生的最後一麵……先生走了,研究他的課題作為國家級課題批準了!可我遲遲不能動筆,隻要一提起先生:他和藹可親、微笑慈祥的臉孔,他杭腔帶紹調、抑揚鏗鏘的聲音,他平易近人、詼諧幽默的言語,他博聞強記、學富五車的知識,他古建、園林、詩文、書畫、印章、昆曲、棋藝、曆史樣樣精通的才華,他教人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的態度,他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的榜樣,他談笑風生、興奮激動的神態,他內穿對襟小褂、外穿人民裝的服飾,他雙手推著輪椅時的沉默和苦笑,他臥在病床上默默地聽我談話和流淚的樣子……就一幕又一幕,像放電影一樣在我腦海中浮現轉動著,實在難以下筆,痛定思痛。在漫長的回憶中,我對先生有了由淺入深、由偏到全的認識,逐步修改並形成了“陳從周研究”的基本綱要,大量閱讀並收集了原作和資料,走訪了有關人員,集中精力終於完成了研究任務。今年11月正是先生誕生九十周年,我謹以此作為對先生永久的懷念。

宋凡聖於浙江大學華家池畔

2008年11月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