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我的回憶——紀念陳從周先生九十周年誕辰(2)(1 / 3)

參觀好豫園後,先生針對我所寫的教材翻開大綱說:“我看目的要求是明確的,編寫體例、作品篇目和思考與練習都安排得很好。‘思考與練習’中強調實踐,著重培養欣賞能力、分析能力和寫作能力,我舉雙手讚成。現在我補充關於作品篇目的意見。你選的約五十篇作品都是文學精品,也都是園林文學,但總的篇目太少,應再多選些,除了精講略講外,還可供學生自學。明末清初作品選得太少了,因為中國造園技藝到了明末清初就從成熟發展到了鼎盛時期,文人也都直接參與造園,掌握造園技藝,其中有些人成為造園名家。他們善於總結經驗,著書立說。他們的作品從造園角度看是理論著作,從文學角度看就是園林文學。例如,計成的《園冶》,它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最重要的園林理論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造園名著,全書以四六駢體寫成,文字華麗而不豔俗,古拙而又清通;文震亨《長物誌》中對園林建築、花木水石、鳥蟲禽魚、金石書畫、服飾器皿等都有美麗的記述,他家有名園,目涉成趣,微言托意無不出自性靈,文筆優雅,語言質補,修辭豐富,刻畫生動;李漁的《閑情偶寄》(即《一家言》)中關於園林花木及居室器玩等的陳述也很專業,行文典雅,語言新奇詼諧,亦富有情趣。這些作品都可節選部分來作範文或者給學生自學。袁宏道的遊記寫得自然瀟灑,清新雋永;張岱的寫景小品淡墨疏筆,景隨步移,境界幽美,都是很好的園林文學作品。另外,杜甫的詩是否還可以從《陪鄭廣文遊何將軍山林十首》和《重遊何氏園五首》中選一至二首。我的意見僅供參與。總之,我認為你們開這門課很好,我很支持。”我立即請求先生在這本教材編寫好後,煩勞先生寫個“序”,先生欣然答應了。

這次在豫園由先生親自領著品園、遊園,還對我編寫的教材提出了這麼多寶貴意見,精心指導並熱情支持我所作出的努力,使我感激萬分,我為有這樣的良師益友而倍加珍惜。先生一舉一動,一言一語,至今還記憶猶新。

1991年5月,我去上海參加由國內知名學者賈植芳、胡孟浩、徐中玉、湯一介等發起、上海外國語大學主辦召開的首屆“中國文化與世界”國際學術討論會,我在會上作了“談中國園林及其對日本的影響”發言。會後,我用電話和先生取得聯係,並告知有關情況。他很高興地約我第二天上午九點到他家相會。第二天我帶上已修改好的教材和這次會上的發言稿來到他家。先生穿一身對襟中裝,笑著站了起來,在他旁邊還意外地站著寧波的老邱所長,老邱說:“說到曹操,曹操就到,真是好人多相逢嗬。”先生的會客室兼書房裏筆墨紙硯、書畫金石、花草蟲魚樣樣齊備,書架上堆滿了書,窗外竹影婆娑、鳥語花香,因此我說:“這正是文人品茶的好地方。”先生說:“看來你品茶還是內行,我就請你們喝好茶。”先生拿出了“碧螺春”說:“讓你們換換口味。”我立刻從手提包裏拿出兩盒茶葉放到桌上,對先生說:“這是明前西湖龍井,我特地請茶葉係的老師從龍井村買的。”老邱高興地說:“和我一樣,我這次在杭州開好會,也特地到龍井村買了西湖龍井。”一提起茶葉,先生的話題就多了,什麼中國茶葉的悠久曆史,中國茶文化的獨特之處,各地名茶的特點以及品茶、茶道等,他都有獨到精辟的見解,讓我們這些從茶鄉來的人都大開眼界。臨別時我把《園林文學》教材打印稿和會議上的發言稿交給他,請先生批評指正。先生隨手送我《說園》和剛出版的《隨宜集》,讓我滿載而歸。

同年11月,我突然收到同濟大學寄來的信,拆開一看,是先生寄來的《<;中國古代園林文學>;序》(後來先生收進《世緣集》,見該書第126頁),先生在“序”中說:“宋君凡聖是造園同道,他眼光銳利,看清了文學對園林的關係。編成了《中國古代園林文學》一書,有心人也。這書不僅是文學作品的集子,而尤重要的是著重在園林,姑名之為園林文學,是在中國文學上獨辟蹊徑,又在造園事業上有所啟發與借鑒,這是做了一件好事,我為此而高興鼓舞。這書的刊行,對今後造園事業起很大的影響,也許可以改變有些似乎不倫不類的東西,看出一點文化氣息來,也可說是一件愛祖國愛民族的大好行動。……造園家不能忘本,在園林文學中有其本在。……”我感謝先生對我的理解和鼓勵,永遠不會忘記先生對我的熱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