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搖獸腳類恐龍(4)(1 / 3)

如同許多二足恐龍,暴龍在過去也被塑造成三腳架步態,身體與地麵之間呈至少45°夾角,尾巴拖曳在地麵上,類似袋鼠。這種三腳架步態起源於約瑟夫·萊迪在1865年所提出的鴨嘴龍重建,這是首次將恐龍描述成二足動物。紐約市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的前館長,亨利·費爾費爾德·奧斯本(Hemy Fairfield Osborn),認為這些恐龍是以筆直的步態站立,於是在1915年首次發現暴龍完整化石後,提出筆直步態的概念。於是在接下來近一個世紀,該暴龍化石被塑造成筆直的步態,直到1992年才被重造。到了1970年,科學家們認為直立的步態並不正確,因為沒有任何現存動物能夠維持這種姿態,這種姿態將導致脫臼或數個關節的鬆脫,例如,臀部、頭部與脊柱間的關節。盡管直立的步態並不正確,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的標本仍然影響了許多電影與繪畫,例如耶魯大學的皮博迪自然曆史博物館的著名壁畫“TheAgeOfReptiles”,由魯道夫·劄林格所繪製。

直到20世紀90年代,電影《侏羅紀公園》將更正確的暴龍步態傳達給一般大眾。目前的電影、繪畫、以及博物館模型,都將暴龍塑造成身體與地麵接近平行的姿勢,而尾巴高高舉起,可以平衡頭部的重量。

在2006年,亞伯達大學的研究人員艾力克·斯內夫立(Eric Snively)、皇家蒂勒爾博物館的唐納德·亨德森(Donald Henderson)以及卡爾加裏大學的古生物學家道戈·菲利普斯(Dog Phillips)將暴龍科的頭骨和牙齒數目與其他的物種做了比較。在其中一項針對恐龍頭骨的結構力學研究中,科學家們使用電腦斷層掃描對它們的牙齒彎曲強度、鼻部和頭蓋骨彎曲強度等項目進行了檢查。研究的結果發表在期刊《波蘭古生物學報》(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上。

斯內夫立的研究團隊發現,暴龍科特有的固定、拱形鼻部骨頭,比其他肉食性恐龍的未固定鼻部骨頭更為堅固。當其他的肉食性恐龍撕咬獵物時,它們的頭部骨頭可能會輕微地分開;而暴龍的固定鼻部骨頭,則將所有的咬合力都傳遞到了獵物身上。除了斯內夫立的團隊以外,劍橋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埃米莉·雷菲爾德(Emily Rayfield)博士也提出了固定鼻部骨頭增強了暴龍咬合力的假設。

一隻中等大小暴龍的頭顱骨,甚至比更大型的肉食性恐龍的更為強壯;例如撒哈拉鯊齒龍的頭部長度是暴龍的1.5倍,頭顱骨的力量卻比暴龍的還。當暴龍的顎部咬合時,將產生20牛頓的咬合力。暴龍的頸部肌肉可以在1秒內,扭動頭部45°,可將一個50千克的人思到5米高。但這個數據是斯內夫立研究團隊對暴龍肌肉力量的保守估計。

當1905年首次發現暴龍的化石時,肱骨是前肢唯一被發現的部分。在1915年所架設的第一個暴龍骨骸中,奧斯本將一個較長的三指前肢作為替代,類似異特龍。然而在一年前,勞倫斯·賴博建立並命名了暴龍的近親蛇發女怪龍,蛇發女怪龍具有短前肢,手部有2根指頭。蛇發女怪龍的發現,顯示暴龍應該也有類似的前肢,但這個假設長期以來沒有得到證實,直到1989年發現了第一個完整的暴龍前肢化石(編號M0R555,又名“Wankelrex”)。“蘇”的化石也包含了完整的前肢。

與身體相比,暴龍的前肢非常小,長度僅有1米。然而它們並非痕跡器官,並具有肌肉附著的痕跡,顯示暴龍的前肢具有相當的力量。早在1906年,奧斯本便已發現這個特征,他推測這些前肢是在交配時抓住配偶的。也有論點認為暴龍的前肢是用來協助它們俯伏在地麵時站起的。另一個可能假設則是,當暴龍使用顎部咬死掙紮的獵物時,前肢可以固定住獵物。最後一個假設已得到生物力學研究的支持。暴龍的前肢是非常粗厚的硬質骨(Cortical bone),可以承受更大的承載力。完全成長暴龍的肱二頭肌(Biceps brachii)能夠舉起199千克的重量;二頭肌也可以增加這個數值。暴龍前臂的移動範圍有限,肩膀與手肘關節隻能做出40°—45°的旋轉。而恐爪龍的肩膀與手肘關節可以做出88°—100°的旋轉幅度,人類的肩膀關節可以做出360°的旋轉,手肘關節可以做出165°的旋轉範圍。暴龍的重型手臂骨頭、強壯的肌肉以及有限的旋轉範圍,顯示它們的前肢可能用來快速的。

在2005年3月份的《科學》雜誌中,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瑪莉·史威茲(Mary Higby Schweitzer)與其同事,宣布在一個暴龍腿部骨頭的骨髓中發現了軟組織。這個化石(編號M0R1125,也名為“B—雷克斯”)是在海爾河組發現,化石年代為6800萬年前。這個化石在裝運過程中斷裂,因此並沒有以正常方式來保存。目前已經鑒定出分叉的血管,以及纖維狀的骨頭組織。此外,骨頭組織中具有類似血球細胞的微4、組織。這個骨頭的結構類似鴕鳥的血球細胞與血管。關於這些組織的真實身份,研究人員目前還沒有確定地做出定論。如果這些軟組織是未被化石化取代的生前組織,其中的蛋白質可用來間接獲取恐龍的DNA信息,因為每一種蛋白都由特定的基因所編碼。傳統的看法認為軟組織不可能被保存下來,因此過去未曾進行過相關的檢驗,所以也沒有發現過骨頭內的軟組織。自從這個發現以來,目前有另兩個暴龍類與一個鴨嘴龍類化石被發現具有類似的軟組織。相關的軟組織研究,認為這個發現證明鳥類是暴龍科的近親,而離其他現代動物較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