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私募共贏:總經理PE融資讀本18(3 / 3)

雖然全球金融危機餘波未消,但我國PE卻迎來了一個投資小高潮,這主要受益於創業板的推出。還有關於“10號文”鬆動的利好傳聞,都使得中國PE在一輪輪政策浪潮的推動下,又恢複了熱情,氣勢隨之高漲。

我們有理由相信,PE投資基金必然在我國得到較快的發展,未來十年將會是我國PE發展投資業的黃金十年!

二、本土PE的生存環境

1. 經濟麵

當前,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還未完全消除,在這場危機中,我國經濟也受到了一定的衝擊。不過從長遠來說,出口企業麵臨的困難和問題,對中國原本良好的經濟基本麵是沒有改變的。因為中國的經濟增長存在可持續性,其長遠的發展潛力是巨大的,所以全球金融危機並未改變其基本趨勢。相對的,中國經濟的結構調整還可能會加快中國企業的進一步成長。因此,看好中國的資本市場是非常正確的。

2. 政策麵

本土PE的發展,離不開各地政府的鼎力支持。

2007年1月,渤海產業基金作為中國第一隻產業投資基金獲準成立。在其示範效應下,各地政府紛紛設立本地區的產業投資基金,PE也得到各地政府的重視。

2008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出台《關於當前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若幹意見》,其中明確提出:“要適時推出創業板,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和民間投資領域,落實和完善促進創業投資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

2009年10月,創業板正式開板,再度引發本土PE的投資熱情。

此外,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最近也都陸續出台了一係列關於支持PE和VC發展的政策。

3. 法律麵

我國關於PE投資機構相關的法律法規,一直是伴隨著它的不斷發展而持續完善的。到目前為止,可以說,我國關於PE投資機構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已初步形成了基本的框架。

我國適用於PE投資機構的法律法規主要包括以《創業投資企業管理暫行辦法》為主形成的對PE投資機構的法規。另外,針對PE投資基金的三種組織形式,分別采用三個法律文件來進行規範,即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托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針對PE的投資和退出,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為主來進行規範。除了法律法規,還有很多適用的部門規章和地方法規等。

南海成長的成長

2007年6月26日,深圳市南海成長創業投資合夥企業(簡稱南海成長)成立。南海成長是我國2007年7月1日新修訂的《合夥企業法》生效以來國內第一家有限合夥製的PE投資基金。

南海成長的GP是同創偉業創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同創偉業),LP由投資者構成,其出資門檻為每一份200萬元人民幣。南海成長一期共募得資金約2.5億元人民幣。除了同創偉業注資3000萬元以外,其他資金都來自於企業實業家、房地產老板等民間人士。

2008年發行南海成長二期約1.2億元;2009年發行南海成長三期約5億元;2010年發行南海成長天津基金約10億元;2011年6月,南海成長五期基金募集結束,募集資金約25億元。

南海成長的成長,代表著我國本土有限合夥製PE投資基金的成長。

南海成長是我國真正意義上的有限合夥製PE投資基金,而同創偉業是中國第一批本土的專業創業投資機構,兩者的結合具有裏程碑的意義。

最初,在南海成長的合夥協議中約定,募集到的資金中至少60%將投資於入選“深圳成長路線圖計劃”的企業,其他40%資金沒有行業和地域限製。後來,合夥協議修改了這一約定,調整了方向,從而拓寬了其投資範圍。

美中不足的是,我國仍然缺少一部關於PE投資基金的統一法律或辦法,對諸如外資PE的準入、金融機構的準入,以及有限合夥製的PE投資基金的設立的具體操作等問題給予更明確的指導。另外,各種類型的PE投資基金麵臨著不同的稅收政策,這些都是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

4. 社會麵

大量PE通過IPO得到數十倍甚至數百倍的回報,產生了巨大的財富效應和示範效應。各種資本加上各路人馬,紛紛湧進PE行業,這使得PE投資基金從一個小眾投資領域變成了全民參與的行業。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很多自然人、非法人實體手中存有大量閑散資金,除了投資於股票、房地產外,缺乏更有效的投資渠道,這些數額不斷飆升的閑散資金也在尋找新的投資機會,社會投資者有著強烈的投資需求。

隨著政策的引導,新聞媒體的報道和關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了PE、VC,了解了PE的運作、風險以及收益等方方麵麵。還有更多的人接受了這種相對高風險的投資方式,願意以更長的周期、更大的風險追逐更高的利益回報。

還有一股力量是來自各類機構投資者,如金融機構、保險公司、社保基金等,它們對PE的熱情已經被充分點燃,隻要政策支持,它們就可以成為一隻隨時奔赴前線的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