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私募共贏:總經理PE融資讀本15(2 / 2)

(4)高流動性的股票成為股東們獲得高回報的手段,也為他們的套現、退出提供了便利;

(5)可以從投資者手中收回控製權;

(6)有利於企業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規範管理、財務等各項製度。

當然,對企業來說,上市也存在一些不利之處:

(1)花時間、花精力,曠日持久,企業需要達到若幹標準、準備各種資料、經過複雜程序才能實現上市;

(2)上市成本較高,需要支付較高的中介費用;

(3)公開披露的大量信息會給管理層帶來較大壓力;

(4)將會接受更為嚴格的監管。

對PE投資機構來說,它所投資的企業能夠上市,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獲得高額投資回報,這也是投資的根本原因。不過,PE投資機構不可能在企業上市後立即實現退出,還需要度過一段時間的禁售期。

上市退出——PE投資機構的最愛

軟銀與阿裏巴巴:2007年11月6日,阿裏巴巴B2B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發行價13.5港元,當日開盤價30港元,融資116億港元,創下中國互聯網公司融資規模之最。當日收盤價39.5港元,較發行價上漲192%,創下港股當年新股首日漲幅之最。

阿裏巴巴上市後,軟銀間接持有的阿裏巴巴股權價值55.45億元人民幣。而2005年雅虎入股阿裏巴巴時,軟銀還套現了1.8億美元。軟銀於2000年1月18日投資阿裏巴巴的2000萬美元的回報率已經高達71倍!

高盛與西部礦業:2007年7月12日,西部礦業在上交所上市,上市首日發行價每股13.48元,當日收盤價每股32.84元,而後,每股股價曾一度飆至68.50元的曆史高位。作為西部礦業私募投資人之一的高盛投資的浮盈超過130倍。

高盛2006年以9615萬元人民幣入股西部礦業。2008年7月12日,高盛持有的西部礦業1.92億股終於迎來了解禁,雖然此時西部礦業股價已跌至15元左右,但對於每股僅為0.34元的成本來說,依然收獲頗豐。此後,高盛不斷減持,到了2009年中報過後,高盛已經悄然退出了西部礦業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行列。幾次減持,高盛共獲利17.47億元,演繹了又一曲高額回報的傳奇。

除了上述兩個案例,似乎PE投資機構的投資一直在演繹著傳奇。隨著一家又一家企業的上市,PE投資機構的高回報率也在不斷被刷新。正是這些傳奇人物、傳奇故事激勵著更多的PE投資機構投入到PE這股熱潮。

殊不知,PE投資機構投資案例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若有朝一日大功告成,則人盡皆知;若以慘敗收場,則默默隱匿於江湖。

2. 並購

“並購”一詞有著很寬泛的含義,也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我們此處討論的主要是PE投資機構通過將被投資企業出售從而實現退出的一種方式。

由於種種原因,不是每一家PE投資機構都能幸運地等到企業上市的這一天。如果企業不能上市,它們可以考慮將持有的企業股份賣掉。它是僅次於上市的一種次優退出途徑。

PE投資基金可以有選擇性地將被投資企業出售:

首先,可以賣給和被投資企業同一行業的企業。

其次,也可以賣給被投資企業所在產業鏈的上下遊企業。

最後,還可以轉手賣給PE投資基金的同行——另一家打算投資該企業的PE投資基金。這種方式一般會在PE投資機構於企業早期階段(比如種子期或初創期)進入時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