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14章 築摩學藝文庫版後記(1 / 2)

感謝築摩書房將我的作品『算法少女』收錄進「築摩學藝文庫」中。

距離第一次在岩崎書店出版這本書,已經三十多年了。從我第一次知道和算書『算法少女』這本書的存在至今,已經過了將近七十年的歲月。對於自己與這本書之間的緣分,我深感不可思議。

如同我第一次出版時在「前言」中曾提到的,這部作品,是我在讀了安永四年(一七七五)於江戶出版的同名和算——日本傳統的數學——書後,心生感觸而創作的。

現在,和算書籍「算法少女』僅在國立國會圖書館、東京大學等機構有數冊的收藏,實在是彌足珍貴。而這本書也是我國在明治維新之前,唯一一本與女性有關的數學書籍,因此廣為研究和算的學者所熟知。但是,我想一般人可能連書名都沒聽過吧!

我第一次聽到這本書,也如同我在一開始寫到的,是我小時候從家父口中聽來的。

家父是工業化學的技術員,數學並非他的專攻:然而,他的興趣就是在工作之餘,收集從幕府末期到明治初期之間,有關的物理、化學書籍。雖然有很多書籍因為戰爭及戰後的混亂而散夫,但是『舍密開宗』、『氣海觀瀾廣義』等書都完整保留至今。

我想,家父就是在收集這些書籍的時候,接觸到和算的。

我記得,那是我小學三年級時候的事。某個假日,我在家父的書桌旁,和他談論我最近閱讀過的書時,提到我對科學家巴斯卡(譯注51)少年時期的軼事感到很欽佩,於是家父便告訴我:「日本古時候也有個女孩寫了一本算術(算數)的書。」這便是我第一次聽到『算法少女』的經過。當時,他隻是簡單地敘述了那本書的內容,但在我幼小的心靈中,卻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之後,社會因為戰爭而動蕩不安,父親也變得更加忙碌,因此我就沒有機會再問他有關『算法少女』的事了。

長大成人後,我選擇了教師這條路,在國中教授國語的同時,也開始寫作,希望能將自己以前讀過的、撼動人心的故事,傳達給這一代的青少年們。

昭和三十九年(一九六四),我從三重縣調職到東京的身心障礙學校,既然國會圖書館就在附近,我便立刻前去閱讀『算法少女』。這本我多年來一道放在心底的原作,由於是非常珍貴的館藏,不是我能隨意碰到的,因此我隻借閱了複製版;但總之,我已了解了原書的感覺。

在江戶行醫的父親與女兒共著的這本書,父親的文章大部分為楷書的漢文,而女兒的文章則是以優美的和文變體假名(字體與今日使用的平假名不同)夾雜著行書撰寫而成。書是以木版印刷的方式印製而成的。由於我當場無法閱讀完畢整本書,因此打算將薄紙放在書上描摹,回家之後再細細品讀,因為當時影印機並不像今日這麼發達。

讀著讀著,我遇到了幾個謎團。例如作者身份的問題。

撰寫後記的一陽井,也就是穀素外,是時至今日仍廣為人知的著名俳句家,但身為作者的醫師和他的女兒,卻未將本名寫出。除了這本『算法少女』和三上義夫先生的研究報告之外,他們從未在曆史上出現過,因此我完全無法得知他們的生平傳記。然而,這一點卻反而更令我著迷。

就在此時,岩崎書店向我邀稿,希望我能寫一本青少年曆史小說。我的『算法少女』雖然還在構思階段,但我一說出來,對方便覺得相當有興趣,因此立刻決定以此為題。然而,接下來的事情才更辛苦。我讀了許多對我來說很陌生的數學史書籍,四處向人請教;另一方麵,又在構思主角與其他人物的設定及故事內容時,數度遇到了瓶頸——數年後,我總算完成了這個故事。我寄托在故事裏的心情,也在「前言」的部分提過了。

昭和四十八年(一九七三),這部作品在畫家箕田源二郎先生那充滿江戶風情的封麵與插圖的裝飾下問世。

我的『算法少女』是很幸福的。

不但得到了兒童文學獎的肯定,更受到數學世界溫暖的歡迎。從事數學教育的國中、高中老師們,隻要有機會就會替我宣傳這本書,讓我有幸擁有許許多多的讀者。此外,研究數學史與和算的老師們,也給了我很多的鼓勵與建言,這更是令我喜出望外。

在出版十幾年後。

由於『算法少女』的銷售量下滑,因此出版社決定停止再刷。畢竟,書也是一種商品,因此我也無可奈何。

但是,過不久,我接到了一位年輕朋友的電話——當時還在就讀都立戶山高中的她表示,她弟弟的數學科暑假作業,就是『算法少女』的讀書心得報告。老師說,由於現在市麵上已經沒有在賣了,因此要同學們輪流借閱學校圖書館裏的幾本館藏。但是,他想盡早讀到這本書,因此希望我能借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