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各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及綜合國力的提高都依賴於科技進步的水平,在世界各國的科技競爭中,智力資源的開發是取得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

北京是科技和人才的中心,智力資源在全國得天獨厚,是北京各種資源中最有開發潛力的資源。提倡以智力流動為主,增強人才智力為首都服務的吸引力,搞活人才智力流動的中介機製,是建立北京地區專家人才庫的宏觀背景。

一、建立人才庫的必要性

國外人才流動情況

人才的合理配置是通過人才的合理流動實現的。由於各國情況不同,人才流動的方式也不同,大體可以分為三種,分別以美國、日本、前蘇聯為代表。

美國采取的是全開放型人才流動,其科研人員的年平均流動率達18左右,而美國人一生中職業變動次數為12次,在世界上首屈一指,日本在人才流動方麵表現為內流主導型(內流,指人才在用人單位內部流動氕據統計,日本人才的社會流動率不超過3~4%,尤其一些大企業之間,社會年流動率甚至低於,遠低於歐美各國。而企業內部,人才年流動率大於5%~8%,高於歐美大部分國家。

在人才流動方麵,前蘇聯采取了一些不同於美國、日本等國家的方法,主要是采用行政手段,即通過隸屬於政府的“人才交流中心”進行的。盡管前蘇聯采取的是行政手段,但客觀上卻形成了用人單位與待調人員的雙向選擇市場,促進了人才的合理流動。國內人才智力開發的曆史背景及現狀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麵對的是在現有的基礎上如何趕超的問題,為了經濟的迅速起飛,長期以來,我們采用高度集中的管理體製,最大限度地強化了國家在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並通過計劃手段動員和調配全國的各種資源。

這種體製使智力管理體製獨具特色。企業行為的行政化確立了以部門管理為主的智力管理體製。

另一方麵,部門分割局麵也極為嚴重。雖則各路智力大軍雲集首都,但彼此的發展目標有著明顯的差異。又因各路智力大軍同層次較高的行政部門相聯係,彼此的聯合與協作就更為困難,所有這些,都給首都智力的統一開發與協調帶來一定的困難。

建立和開放人才市場,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是改革現行人才管理製度的中心環節,也是充分發揮科研人員作用的需要。

目前,北京科技人才智力發揮的主要形式還應該是以智力流動為主。智力流動的優點是:不動編製,與原單位有渠道聯係,發揮作用時範圍廣、領域寬,服務靈活,輻射半徑大,派生能力強,智力結構可以根據需要任意組合,沒有人事調動的繁雜手續和福利待遇等後顧之憂,符合當前我國人才體製改革的現狀。

從人才開發與使用的大趨勢看,建立專家人才庫,可以充分發揮北京人才智力的優勢,疏通人才智力供需渠道,為首都城市現代化建設服務。

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人才智力資源,不但是重大發展戰略問題,更是競爭中的戰術選擇問題。從這點看,建立專家人才開發網絡,對提高決策科學的實效性、科學性、客觀性、準確性是非常必要的。

二、建立專家人才庫的可行性

北京人才薈萃,門類齊全,實力雄厚。

北京地區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務院各部委、國防科工委、高等院校和北京地區所屬的各種類型的科研機構。科技人才智力數量之多、素質之高、領域之廣是其它任何省市都不能比擬的。此外,它還具有信息量大、國內外交往頻繁、參與決策的渠道多、實驗手段及研究設備配套齊全等綜合優勢。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高智力、低報酬的優勢。因此,人才智力是北京最有開發潛力,並可永續利用的資源。多年來,在首都的各項建設、支援外地的經濟建設和在向國外輸出智力援外建設中,都已經起著和正在起著重要作用。

目前,在全國,特別是大城市,以科技、人才、信息為內容的谘詢需求發展很快。開發人才庫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現有的科技人才及智力資源,建立網絡化的決策谘詢係統。通過開辟規範化的人才智力谘詢服務係統,並利用在網絡開發、內容設計和人才征集上具有的優勢,以及對專家聯絡方式的直接性,對專家的成果和在研項目的追蹤手段,使我們在技術實力上占據優勢。此外,在人才技術谘詢中,可集政府信息、研究信息、統計信息、成果二次開發信息、企業信息、民間信息於一體,具有對信息的高速彙集、分析、處理和判斷能力。

由此可見,建立人才庫不但具有一定的需求市場,而且占據相當的資源優勢,因此,在北京地區建立高層次與應用型人才相結合的專家人才庫具有良好的條件和基礎。

三、人才庫的係統結構

北京地區專家人才庫於1987年底開始研製。經過不斷地完善和更新,目前該庫已有自然科學、農業科學、醫藥科學、工程與技術科學、社會科學等各類專家7000餘人。包括在京的各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黨政機關和企事業的技術人員以及離退休技術人才。其服務對象主要包括:為各級領導和有關業務主管部門提供科研開發和決策谘詢工作,如:技術攻關、決策谘詢、社科研究規劃、成果評估、信息服務、承擔課題和重大問題研討等活動,此外,主要是麵向生產部門,為國營大中型企業、鄉鎮企業提供谘詢服務和技術服務。其服務方式有中長期、短期、星期日工程師、現場谘詢等,雙方合作或承擔項目均可。該人才庫能反映科技人員的基本情況。包括:姓名、年齡、職務、職稱、工作單位、家庭住址等;並對科研人員的技術專長、科研成果、在研項目、社會活動等建立基礎檔案(詳見北京地區專家人才登記表)。該人才庫包括模糊查詢、組合查詢、代碼查詢等功能,具有操作簡單、查詢方便、通用性強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