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埋藏在平地裏的山峽
隨著百米的長龍購票,我們沿著一道斜坡盤旋而下,這就是紅石峽的唯一通途。“大家注意了,站在這個橋端往下看,這是紅石峽的最佳觀景點!”隨著導遊的一聲叫喊,我們終於注足了。
這是一道東西座向的大橋。從紅石峽的未端騰空而過。當我們站在大橋的西端,俯身向下鳥瞰時,紅石峽盡收眼底。我們舉目望去,在影影綽綽中,一道南北總長兩千米的山峽,依著山勢,向南緩緩而下。聳立在山峽兩麵的赭紅色石壁,恍如刀壁,呈層次性的結構,有如鬼斧神工的造就。躺在山峽道溝中的一股巨流,如一條綠色的巨蟒,沿著峽穀由北向南婉蜒地流淌。當它流向大橋處,其下端的河床灘塗,已是雜木縱生,亂石堆砌的荒蕪地,絲毫也找不到流水的影子。神了!難道不翼而飛?後經過一番了解,是通過了一條自然生成的暗道,流向了三十公裏外的修武縣。而成為那裏的專用飲用水。修武縣培育出來的鬆花鴨,是通過飲用此水後,而成為這裏的土特產。其產下的蛋,竟成為遠銷國內外的主打產品。
雲台山紅石峽,位於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境內。以其獨具特色的北方岩溶地貌,而被列入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名錄。峽穀全長1900米,最寬處20米,最窄處隻有幾米。景區集秀、幽、雄、險於一身,集泉、瀑、溪、潭於一體。因此,明代懷慶知府徐以貞,曾賦詩曰:“何年鬼斧劈層崖,鳥翼飛來一線開。斜陽在山歸意懶,不堪回首重徘徊”。
我們沿著涯壁而行,是一道依靠刀斧之功打造出來的澗道,其高不足兩米,寬約一米。當我們行進不足百米時,一棵曾經龜縮在石縫裏荀且偷生了數千年之久的巨樹,通過人們的開拓,終於從石縫裏探出了頭,而獲得了足夠的陽光與空氣,其勢蓬發。我們感歎了:這棵曾經在石縫裏龜縮了幾千年的古樹,今天才獲得了新生。生命一旦獲得了足夠的陽光與空氣,其勢不可擋。我們回歸自然,就要給自然提供足夠的生長空間。
瀑是山的舞蹈。因此,有人以“一山蒼翠,百溪亂渡,萬瀑齊飛”,來比作山的美。在紅石峽,便是“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從穀底到山巔,從小道到涯壁,從河道到溝壑,遍布著大小不等的瀑布。如白絹在飄舞,如銀絲在傾瀉,如銀幕在飄逸,如仙女在撒花。人字瀑、白龍瀑、三疊瀑、五指瀑、通天瀑等,在山崖中穿越,在山澗間飛濺,在峭壁上傾瀉。正當我們舉目觀景時,在不知不覺中,忽然鑽進了一道水簾洞。一股巨瀑不知從哪裏飛奔而出,恍如一匹銀簾,從我們麵前傾瀉而下,頓時把人們的興趣調到了極至。這種泉、瀑、潭彙集在一起,終於打造了一部關於紅石峽美的旋律。其千姿百態,飛珠濺玉,清溪漱石,銀簾披翠,令人激動,令人感悟,令人狂呼。
與山間飛瀑相伴相生的,便是紅石峽的水潭了。我們穿行在峭壁間,上有百米懸崖,下有數十米的垂壁。當我們舉目往下望時,怪石嶙峋,影影綽綽。在拐彎處,在溝穀中,不時地閃現出形態各異的水潭。如白水潭、首龍潭、黑龍潭、青龍潭、黃龍潭、臥龍潭、眠龍潭、醒龍潭、子龍潭、遊龍潭等。其深不可測,其狀各具千秋。它倒映著峽穀,造形於山峽。從而把山上山下,陸上水下的兩重天,兩種世界渾然一體,給人一種別有洞天的感受。
在一個拐彎處,當我們俯身往下探望時,在一個恍如月亮彎的水潭裏,一對貘似情人的青年男女,在劃著小船,信馬由韁,在潭裏遊弋。船漿所至,發出咚咚的響,證明其深不可測。幾股飛瀑,從不同的涯壁噴薄而下,然後通過穀溝,衝向了水潭。上方是一道呈梯字形的梯級,流水嘩嘩地往下流淌。下端,是一道由山石圍成的自然護體。但在長年累月中,潭水不增,也不見外溢。水往哪裏去了?是暗流,潛流?還是真的有如神助?其新,其奇,其妙,令人稱奇,令人讚歎。這就是被譽為白水潭的神秘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