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母親河記事(2 / 2)

相傳,有一個勇敢的挑戰者曾經到這裏探險。他順著河水,從上遊一路暢遊而下,然後奮不顧身地潛入水中。在不知不覺中,誤入了一個浩大的水容洞,而迷失了方向。由於潭水的浸蝕,引起山嶺泥土的崩塌,而形成了一個碩大的溶洞。仿如一個地下宮殿。溶洞的上半部份,懸空在水的上麵,縱橫著大小不等的樹根,把溶洞編織成一個巨大的網。溶洞的下半部份淹沒在深潭裏,縱橫交錯的樹根,如根雕,如扶杆,如彩虹,如千秋,如巨蟒。隨著潭水的晃動,而在裏微微晃動。魚兒在水下信馬由韁,烏龜在水麵上遊弋。

求生的本能,他唰!地爬到溶洞上的一根樹根上,坐在那裏等待著逃生的機會。眼看三天已經過去。口渴了,以水充饑;餓了,抓到了活魚就往嘴裏送。正當處在惶恐與絕望之時,一個水瀨突然從他的麵前款款遊過,然後朝他回望了一眼,便遊弋而去。他靈機一動,作出生命的最後一個掙紮。他跟在水瀨的後麵慢慢地遊動。在轉了幾道灣後,水麵上出現的一絲兒光澤映入水中。於是他朝著露光的地方,一躍而上,終於爬出了水麵,獲得了新生。從而為星魚潭的傳說,增加了幾分神秘。

記得那年的頭幾個月,天空滴雨不下。造成江河斷流,田地幹裂,作物無法播種。一旦春耕無法進行,人們就無法生存了。因此,挖井抗旱便成為人們生存的唯一。於是,河岸邊、河床裏、沙攤上,溢滿著抗旱搶種的人們。他們把鋪蓋搬到河道裏,實行輪班戽水。人們在灘塗上架起了爐灶,一日24小時,駐守在河道,輪班勞作,戽水抗旱。

河道的兩旁是一個徒峭的山坡。人們沿著徒峭的斜麵,築起2至10級的戽水階梯。然後在河道裏挖地三尺,挖出個個深井,把母親河的乳汁集中起來,通水車車水,戽鬥鬥水,水桶鬥水等辦法,進行戽水上田。從下往上看,抗旱搶種築成的人梯,逐級地往上攀延,恍如登天的一般,攀延在那徒峭的山坡上。從母親河擠出來的滴水,被嘩嘩地送進稻田裏。終於為生命播下了種籽。那時,我們年幼不懂事,大人生怕把我們留在家裏出事,於是把我們拉在身邊,帶上了抗旱的第一線。我們沒有博雞之力,自然隻能在那裏觀望。但抗旱的壯觀與母親河一道,被深深地紮進我們的腦海裏,變成終身難忘的符號。

由於徒峭的山坡,水車與戽鬥無法利用。人們就采用木板,做成一個個半截型的木桶,桶口的兩邊上下,各裝上一條繩子,由兩個人麵對麵地操作戽水。撐在桶口的繩子一鬆,桶底的繩子一提,桶便唰地潛入水中,然後對麵雙方的胸脯一挺,桶便在半壁山坡上疾飛而上,水便應聲倒入水槽裏。成語裏的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終於在這裏得到了全麵的演繹。

母親河,留下的故事大多。她以她的乳汁哺育了江河兩岸的人民。使江河倆岸人們,世代在這裏攀緣生息,續寫屬於自己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