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母親河記事
甲沙江河,不知什麼時候流經村前時,被人們稱為母親河。
她穿越了一百多條村莊,繞過一千多座高山,彙集上萬條山溪後,經過村前時,而形成了河。她發端於深山老林,彙集於小溪,清潔而無垠,純清而甘露。
依山傍水,曆來是中國風水學的重要理論。因此,我們村得益於母親河的造化。
我們高居臨下,從遠望去,犬牙交錯的山戀,層層疊疊,影影綽綽地把它的涯壁伸向母親河時,突然戛然而止。宛如一支守紀律的軍隊,為母親河,讓出了足夠的空間。從此,母親河便可以在這裏自由地流淌。
河水,從淺灘流過時,足有一米多深。從上往下看,石卜魚,在石縫裏鑽來鑽去。走水魚在江麵上成群結隊,橫衝直撞。我們經常出其不意,以沙圍堵,通過水麵驅趕,請君入甕,使走水魚落入法網。我們便甕中捉鱉,大獲全勝。
寒冬時節,赤腳行走大地的人們,一經把腳退伸進河道,立即發出鑽心的痛。皮膚的爆裂,經常鮮血直流。因此,為便於出行,減少過河凍腳而引起的痛苦。於是人們開始在河道上架設木橋。木橋與水麵隻有幾十厘米。初次過橋的人們,麵對潺潺下流的河水,恍如木橋在流動。於是誤落水中便成為見怪不怪的事情。每當暴雨到來,江河成災,木橋被毀,到時又得重新架橋。一年幾次修橋這是常家便飯的事情。
由於山洪暴發與河水的日久衝刷,河道的拐彎處被衝出許多水潭與岩洞。岩洞裏藏著大量的魚蝦、龜鱉,在那裏結巢安家。孩童們經常潛入水中,鑽進那深不見底的岩洞捕獲魚鱉,往往受益匪淺。
太熱天,河道上溢滿著遊泳消署的人群。麵對清涼剔透的河水,人們把衣物唰!地一甩,頭也不回地縱身一躍,潛入江中。他們隨著款款流動的江水,潛入深不見底的水潭、溶洞,一時找不著人影,外人以為出事了。但幾分鍾過後,又如水猴的一般,從下遊縱身而出。人們經常樂此不疲。
河道的兩岸,長著許多大葉的水榕樹,其體不高,由於樹、水一體的緣故,大葉榕以其彎曲的身軀伸向江中。樹上結著許多園園的,如黑大豆般的小果。未成熟時呈綠色,成熟時,便黑裏透紅。一旦投入嘴中,果汁便潸潸地溢出嘴中,清涼而甘甜,是一種消暑解渴的良藥。因此,以水為樂的孩童,如猴子摘桃的一般,光著身子,爬上樹杈,壓得樹杈啪啪地響,但他們毫不畏懼。他們把采摘的果子,邊摘邊往嘴裏送,然後又如猿猴的一般,從幾米多高的樹上,作出一個自由落體,嘣!的一聲落入水中。擊出的浪花飛濺,往往把鄰近的泳者擊倒。
結伴而來的孩童們,經常結成三、五成群的隊伍,在水裏以打水仗取樂。他們以手代勺,勺著水,向對方的臉上潑去。有的仗勢欺人,幾個人圍攻一個人,多數人圍攻少數人。在那裏隻見水花紛飛,而不見人的蹤影。少則持續幾分鍾,多則持續幾十分鍾,誰也不輕易地就此敗下陣來。因此,經常被嗆得喘不過氣來,甚至因嗆水而咳嗽不止。成為水麵上最熱鬧與最具樂性的一幕。
長山河是本地的最大河流。在母親河與長山河的彙合處,對麵挺立著一座山石造成的山體,擋住了巨流的去處。無法直流的河水,構成了一個渦狀,滾滾地在那裏打轉、盤旋。日久,一個深不見底的深潭在這裏形成了,人們稱之為星魚潭。潭水到底有多深,眾說紛雲,誰也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於是,有人以牛繩作為測量的尺度,把7根牛繩連接了起來,然後在繩的末端處綁上一塊重石,駕著竹排行至深潭的中心處,把繩子投落深潭。但繩盡而未見底。一條牛繩長約5米,7條就是35米。足見星魚潭的水深在35米以上。因此,人們談潭色變,望潭卻步。許多神奇的傳說由此生起,眾說紛雲,流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