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夜遊舞陽河(1 / 2)

第70章,夜遊舞陽河

舞陽河,如一把鋒利的坎刀,把鎮遠古鎮從中間劈開了兩半。然後又把鎮遠古鎮置於自己的懷抱中。江麵、江下的兩個古鎮,以一個八字形聳立在江麵上。兩個古城,形成了兩個世界,相得益彰。

入夜,舞陽河兩岸燈光怒放。遠來的、本地的、鄉間的男女老少,一隊隊,一簇簇地向著舞陽河而來。在江邊,在長廊裏,在亭台樓閣上,在大樹下,到處是觀景消遣的人群。早已按捺不住的我們這些外來者,隨著大流,躍躍俗試地湧向舞陽河,以觀賞鎮遠古鎮的夜景。

幾張停泊在碼頭上的遊輪,在那裏張狂地招攬承客,我們一躍而上。處於寂靜的江麵,隨著噠噠的馬達聲,把江河攪動了。恍如火龍在舞動江河,咆哮夜空。

舞陽河沿著古鎮,形成了一條十多公裏長的觀景長廊。江、鎮相聚,為古城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我們依江而上。在燈光的強弱、冷暖、色調與層次的作用下,古鎮的山、水、城、人、文等,已融為了一體,打造了一幅秀美的山水畫。在兩邊高聳山峰狹迫下,古鎮依著山體,沿著山勢,由低至高,拾級而上。從遠處看,恍如兩塊懸掛在高山上的布條,以一個斜麵,向著舞陽河傾瀉。從遠處看,恍如繁星掛在蔚藍色的太空。

鎮遠古鎮的街道,以一條數公裏的主街貫通南北,從而把古鎮貫穿了起來。古代人出街入市,販賣自己的農產品,就是在這條主街道上進行的。他們世世代代在這裏穿行,腳印被深深地紮在這片土壤裏。堅石鋪就的街麵,被踩出了許多坑窪。仿佛看到,古代人那艱辛的腳步。經曆了改潮換代的古鎮,現在仍然無法抹掉它的舊有。人們忠於自己的家園,忠於自己的故土,從而,使古鎮保持著它的這種舊有。

貫穿著主街道的兩旁,以一個個約一米寬的小巷,把古鎮切割成不同的井塊。古代人就是通過這條條的小巷,如網一般把千家萬戶連結了起來。過去生產力低下,人們沒有車輛,以腳代步,一米寬的窄道已經足矣。也許這裏留下了太多的故事,所以在經濟文化高度發展,林立著高樓大廈的今天,人們也不輕易地對它實施革命,對它動刀。在那昏暗燈光的照射下,一群群的男女老少,手拉著手,從這裏嘻哈地進出,知足常樂,可見一斑。

鎮遠古鎮,集中國建築的精華於一體,又不失於特色。南方建築的秀,北方建築的重,在這裏找到了它的結合點。北方的四合院,唐宋風格的飛簷翹角,苗疆特色的吊腳回廊,林立著的古街、古民居、古巷道、古井,造就了鎮遠古香古色的特色。

入夜,反射燈,裝飾燈,拱托燈盛開。一幢幢的呈坡體結構的樓房,從江邊伸至主街道,又從主街道沿至高山邊,在一條條窄巷的切割下,給人一種層次清楚,條塊分明的整體感。在那悠遠的年代,人們的生活水平低下。可見古鎮的建設,是在周密策劃下進行的。為體現古鎮的整體美,人們通過燈光的反射,從而使那呈灰黑色調的屋麵,既序統一,豐富多彩,在第五立麵上盡情流露。屋頂上的硬山式的造型,在燈光下,如堆火把瓦麵燒紅,如輪齒把持著房屋的兩邊,從遠處看,整齊劃一,齒狀突出,顯得獨具特色,十分協調。

中國古代,強盛唐宋,把中國的經濟、文化推向世界之顛的同時,又把他們創造的唐宋風格的不朽建築推向了世界,推向了人間。在經曆了千秋萬代的今天,特色未褪,仍然無人超越。座落在鎮遠古鎮的萬壽宮,天後宮,四宮殿等,在這裏獨領風騷,獨樹一幟。從而使古城更顯多姿。入夜,沿著建築的棱角與亭台樓閣,安裝起來的電子閃光燈,在黑白分明的黑夜,隨著燈光的閃耀,給人金壁輝煌,層次分明,棱角清楚,線條清淅的美感。從而,把那個曾經鼎盛的唐宋傳遞給了人類,帶給人間,給人予鼓舞與振奮。

作為古建築群而立的青龍洞,與紫陽洞、中元洞、祝聖橋等,從不同方位上屹立於懸崖峭壁間。每當夜幕降臨,繁燈亮起,影影綽綽,光斑閃閃。如繁星掛在那蔚藍色的太空上,如人們手持火把奔走在山地間。隨著微風陣陣,一聲聲咚!咚!!的擊鼓聲,傳來了道士們喃喃的佛經聲,奏響了道士們新工作的開始。他們安於職業,一生修道,終於把他們打造成如佛一樣的神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