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白人主導的黑人社會
南非是非洲最發達的國家。在南非的5100萬人口中,黑人占79.6%、有色人占9%(即殖民時期白人、土著人和奴隸的混血兒後裔)、白種人占8.9%、亞裔占2.5%。何無疑問,是一個黑人社會,但白人主導,黑白相間的國家。
南非,最早的土著居民是桑人、科伊人及班圖人。1652年荷蘭入侵,對當地黑人發動了殖民戰爭。19世紀初,英國入侵,奪占開普殖民地,並先後建立了奧蘭治自由邦和德蘭土瓦共和國。在1867年發現鑽石和黃金後,大批歐洲移民蜂擁而至。英國人通過英布戰,吞並奧蘭治自由邦和德蘭士瓦共和國。1910年英國將開普省、德蘭士瓦省、納塔爾省和奧蘭治自由邦合並成南非聯邦,成為英國的自治領地。
1961年,南非退出英聯邦,成立南非共和國。當局的白種人,在南非國內,以立法和行政手段,頒布了幾百種種族主義法律和法令,強製推行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政策,遭到國際社會的譴責和製裁。前後經曆了300多年的殖民統治。
1989年,德克勒克出任南非國民黨領袖和總統後,推行政治改革,取消對黑人解放組織的禁令,並釋放曼德拉等人。1994年4~5月間,南非首次舉行不分種族的大選,曼德拉出任南非首任黑人總統。標誌著種族隔離製度的結束,民主、平等南非的誕生。1994年6月,聯合國通過決議,恢複南非在聯大的席位。1996年12月,南非總統曼德拉簽署新憲法,為建立種族平等的新型國家體製,奠定了法律基礎。
在行比勒陀尼亞市,一座如城堡的建築,矗立在高高的山頂上,周邊沒有林木與建築。隻有孤城一座聳立於山中。在城高20多米的外牆四周,用血紅色打造,莊顯入侵時與黑人血流成河戰爭的標誌,而成為一個符號。據說,當時2000多個荷蘭人,手執精良的槍炮,麵對3萬多手持刀棍的黑人土著,血戰了7天7夜,終於把黑人鎮壓了下去,血流成河,主戰場便是目下先人紀念館所在。因此荷蘭一直以此為傲,從而使建築體現著他們的政治,成為永恒的記億。這便是荷蘭先人紀念館建立於此的根本原因。
在紀念館的大門處,一樽幾米高的雄比勒陀烏斯首領雕像,聳立在高高的門頭上。他怒目遠視,傲視群雄,威武而莊嚴。城堡圍牆的四周,64塊雕刻,描述了荷蘭先驅們早期的曆史與生活。
紀念館大廳內,一根92米高的意大利大理石的中楣雕刻,描繪了當年荷蘭人大遷徙的場景。立於紀念館中央的象征性衣冠塚,上方是一個直勁百米的圓形牆體立麵,表麵全用血紅色打點。每年12月16日正午12時,當陽光從紀念塔穹頂的入口處,照射到衣冠塚上時,當地的荷蘭人便準時集聚到這裏,悼念他們的先人,以蔚藉先輩們的亡靈,把曆史栽入心間。
紀念館內,一名女性荷蘭人,麵對著川流不熄的遊人,頭也不抬地在那裏自顧著自己的事情,看來她是這裏的負責。麵對遊人的喧嘩,她頭也不抬地,用手對著遊人揮了揮說:“Don'tspeakloudlyDon'tloudly”!從而凸顯了她的威嚴與冷峻。
在那裏負責衛生內務的二位黑人男士,手執著那把專用掃帚,一直沙沙個不停。他把專注與職業,貫注在他的行動中。他絕不容忍一抹粉塵,一張廢紙去占領和沾邊他的地盤。當年荷蘭人對著自己的祖先大開殺戒,血流成河。現在他則心甘情願地在這裏,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侍候著自己的仇敵。在一些人看來不值,但在他們的眼裏,卻不以為然。
1994年南非廢除種族歧視後,有人提出要搗毀這座宮城。但已故的前南非總統曼德拉則認為,那是一段曆史,不可抹殺。可見,有時國恥也是一種教訓,就看你是如何去運籌與把握罷了。
在黑白相間的南非,黑與白幾乎是井水不犯河水。在這裏,白種人,有色種人與亞裔人,集中居住在城區以及城郊,極個別有錢的黑種人除外,因此也基本上不粘黑。並且居住範圍的四周布滿著電網,大門裝著防盜門,以防黑人行凶、打劫。而居住在邊沿山區和偏僻地區的隻有黑種人。在黑種人的居住區內,便是漆黑一片。幾乎沒有任何白種人,有色種人與亞裔人甘願入住這裏。從約翰內斯堡通往開普敦的路上,在幾乎平坦的山坡上,影影綽綽佇立在山坡上的村莊,可以一望到底。因為南非的山嶺不長樹,人們也不習慣植樹。而佇立在各個山丘上的村莊,全是黑人窟。二十至三十平方米的鐵皮屋裏,不通電,缺水,三兩代老少居住在那著,生存條件的艱難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