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習慣注意保持環境衛生(1 / 2)

關鍵詞 環保

環境破壞不是一朝而致,環保也就不可能一夕而就,它是一件長期的事情,需要家長與孩子的共同努力。每個家長都希望不久的將來,孩子們可以不再整日為環保搖旗呐喊。因為天藍水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時候,環保將成為人們的一種習慣。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要改善孩子的生活環境,就必須從他自身做起,從孩子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每個家長都有必要讓孩子知道,順手撿起的是一片紙,純潔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是一塊汙漬,淨化的是自己的靈魂。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在一個清潔、舒適的環境中生活、健康地成長,而美麗的環境需要我們共同營造,父母要教育孩子保護環境的衛生,教他們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愛護校園環境做起。一片紙,讓孩子撿起;一滴水,讓孩子節約;一堆垃圾,讓孩子打掃。讓孩子愛一棵苗,種一根草,栽一棵樹,把保護環境作為自己應盡的義務,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保護環境。

經過有關專家的研究表明,促使人類關愛環境的首要因素是他們在兒童時期就能認識和熱愛大自然,長大以後才能夠真正主動地去保護環境、治理環境,所以環境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讓環保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這關乎每個孩子的成長與健康。

◎用環境教育感染孩子

環境教育能使孩子關注身邊的環境問題,從而更具有公共道德感,更加熱愛自己所生活的地方。反過來優美的環境也同樣陶冶了孩子的情操。因此,讓孩子在小時候養成保護環境的意識和習慣,是一筆無法估算且享用不盡的財富。

環境教育並不僅僅是教育孩子不亂丟亂扔,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對大自然的熱愛。孩子對周圍的世界充滿好奇心,隨著主體意識開始萌芽,他們已經能通過感官來感知周圍的環境,能認識一些具體的物體及其他們之間的關係。

因此,環境教育須根據孩子的特點,以情感教育為主,讓孩子了解大自然、感受和體驗大自然的美麗,讓孩子萌發主動保護自然環境的良好情感,並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有積極參與環保的進步意識。

對孩子進行環境教育,家長引導孩子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是最有效、有益的方式。孩子無法阻止人們亂砍伐為數不多的森林資源,但家長可以教育孩子節約每一張紙;孩子無法阻止工廠、城市生活汙水汙染江河湖海,但家長可以教育孩子選用無磷洗衣粉,節約用水;孩子無法阻止鋪天蓋地的白色垃圾汙染環境,但家長可以教育孩子在買菜時提起菜籃子,盡可能少用或不用塑料袋……一位著名的環保誌願者這樣說:人有雙重理性,當麵對自然的時候,他是一個自然人,有自發去保護自然、保護環境的道德感,但當他成為一個社會人時,其理性則極為有限,個人私欲將主宰一切。而當私欲膨脹,傷害到大自然無法承載的地步,那麼再來約束個人的私欲,則為時已晚。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有責任從小培養孩子的環境意識,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學會環保。隻有這樣,才能真正保護孩子。因為,未來屬於孩子,未來也需要孩子去建造。

“父母應該做的事”

1. 多帶孩子出去玩玩。在風和日麗的日子裏,帶孩子到真實的環境中去感受新鮮空氣,和孩子一起嬉水,讓孩子在自然環境中充分親近空氣、親近水,並進而認識空氣、水與人類的密切關係。

2. 運用遊戲,引導孩子認識環境與人的關係。家長在陪孩子玩的時候,可以有意識地加入“環境因素”,以此來培養環境意識。

3. 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少小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家長應該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對孩子進行生動具體的環保習慣的培養,如讓孩子養成將垃圾扔到垃圾箱裏的好習慣。

4. 家庭的環境布置是無聲的環境教育語言,它既關係到孩子的健康成長,又是教育孩子的現成道具。為了孩子,家庭的環境布置要盡可能簡潔、天然、綠化、環保,如在陽台上種植一些花草,飼養一些小動物,讓孩子一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