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幹淨
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是保證孩子身體健康的必要條件。個人衛生與健康息息相關,與生活環環相扣。讓孩子從小養成愛幹淨的好習慣,對於孩子的一生十分重要。
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由於不講究衛生,染上急性或慢性疾病,影響了身體健康。而一些孩子,他們的抵抗力比較差,容易感染疾病,更應注意講究衛生。所以,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對預防疾病、保障健康有重要意義。孩童期是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抓緊這個時期進行培養,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及時清理個人衛生
清潔習慣對於保證和增進健康是不可少的,而孩子講究清潔與父母平時的教育是分不開的。愛清潔與吃飯、睡覺等習慣不同,所以更需要家長來幫助孩子一起養成及時清理個人衛生的好習慣,並使其受益終生。
有一位叫苗苗的孩子,特別注意衛生。她媽媽告訴她,要從小養成愛清潔、講衛生的好習慣,尤其是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苗苗問:“為什麼飯前便後要洗手?”
媽媽告訴她:“因為手上摸了髒東西,在吃飯前不洗幹淨,吃進肚子裏就會生病,肚子裏還會長出蟲子來,有蟲子,就要去醫院打針吃藥了。”等她稍大一點,媽媽就進一步告訴她,飯前便後洗手可以預防各種腸道傳染病、寄生蟲病。
苗苗在還不會自己洗手時,媽媽就會親自示範。先把袖子挽起來,把手沾濕再打上肥皂,然後兩手互相搓擦,並對苗苗說:“看!起了多少肥皂泡沫!現在髒東西都搓掉了,我們把手衝洗幹淨吧!”一麵說著,一麵教苗苗在水龍頭下把手上的肥皂泡沫衝洗幹淨,甩掉手上的水珠,用毛巾把手擦幹。
苗苗學會了洗手可是沒形成習慣,於是媽媽就幫苗苗準備好肥皂、擦手毛巾,並放在苗苗容易取拿的地方,並且經常通過語言的提示幫助孩子完成這些應該做的事情,並逐漸養成習慣。
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對家長來說是一件平凡而又有意義的工作,因此要求家長一定要持之以恒,堅持一貫地要求孩子。最常用的方法是運用示範、講解、提示、練習等給孩子以具體的指導和幫助。當孩子還不會做某件事情時,家長們就要向孩子示範並伴隨著講解,教會他們如何做。比如,在上述事例中苗苗的媽媽,就是一個值得很多家長學習的榜樣。
當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時,他們是樂於洗手、洗臉、洗頭、理發、洗澡的。但是一定要注意,當家長幫助孩子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千萬不要有抱怨情緒,而要使孩子感到舒適愉快。如果家長因為心情急躁而弄痛了孩子,下次孩子自然就不願再做了。有的孩子洗澡時有害怕的心理,這時家長就不要強迫他們洗,而是可以拿件玩具放在水裏逗引孩子,消除他們的恐懼心理。
“父母應該做的事”
1. 要求孩子飯前便後自覺洗手,手摸過髒東西以後也應洗手。告訴孩子為什麼應該這樣做,以說服孩子自覺地遵守要求。
2. 孩子可能偶爾會忘記洗手,就去拿東西吃,父母應及時提醒,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父母如果有時候要求,有時候不要求,孩子可能存在僥幸心理,認為這次不洗,也許媽媽沒有發現。所以要想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家長就要一直堅持下去。
3. 家長要以身作則,培養良好的個人習慣,以此來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注意飲食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