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習慣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2 / 2)

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可使人終生得益,反之,不良習慣要改就難。培養孩子有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關鍵在於父母。父母如能以身作則,言教身傳,孩子就會自覺地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飲食衛生包括飲食要定時定量,進食時要細嚼慢咽,不暴飲暴食,少吃不潔食物,少吃零食,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燙,不挑食偏食,不吃半生不熟的食物,用自己的餐具並注意清洗幹淨,進食前洗手等等,除此以外家長還應指導孩子合理安排膳食。

1. 膳食中應有滿足機體需要的熱量和各種營養成分。

2. 全天進餐時間應有嚴格的規律,以使“時間”成為條件刺激,在大腦皮層形成動力定型,進餐前就開始產生良好的食欲,從而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3. 進餐間隔時間,一般采用三餐製。早餐應占全日熱量的30%左右,午餐占40%左右,晚餐占30%左右。吃好早餐對孩子的健康和學習十分重要。經過一夜,食物消耗殆盡,必須從早餐中獲得足夠的熱量和營養,以供腦力和體力活動的需要。因此,早餐應選擇一些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

4. 每次進餐時間應有20~30分鍾,餐後休息0.5~1.5小時;體力活動後要休息10~20分鍾再進餐;晚餐後不要立即就寢,應有2小時左右的間隔時間,以免由於胃部膨脹而影響睡眠。

“父母應該做的事”

l。 不能讓孩子在吃飯時邊吃邊玩,或翻閱連環畫之類的讀物。書上沾染細菌很多,翻閱書頁又把手弄髒了,而且邊吃邊看會分散對食物的注意力。另外,讓孩子在走路時不要吃東西。

2. 培養孩子細嚼慢咽的好習慣,幫助孩子每餐用膳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但也不宜過急催促。每次盛飯不宜過多,吃完後再添,這樣有利刺激孩子吃飯的積極性。

3. 保持清潔安靜的用膳環境,輕鬆愉快的用膳氣氛。用膳時絕對不能責罵孩子,避免造成神經緊張而影響消化功能。

4. 飲食要定時定量,避免饑飽不勻。否則,時間長了會影響胃腸道的正常功能,甚至形成胃病。每逢節日,也要保證孩子的飲食量。

★育子必讀:幹淨的故事

亮亮不愛洗澡,不愛換衣服,身上總是髒兮兮的。他看見小朋友在拍球,也想玩,可小朋友說:“我們隻和愛幹淨的孩子玩。”他看見幾個小朋友在捉迷藏,也想玩。可小朋友說:“我們隻和愛幹淨的孩子玩。”

亮亮回到家,手也不洗拿起饅頭就吃。過了一會兒,他肚子疼起來了。

媽媽帶亮亮去看醫生。醫生問亮亮:“你知道為什麼會肚子疼嗎?”亮亮搖搖頭。醫生看著亮亮的手說:“這麼髒的手,拿東西吃,就會把髒東西吃到肚子裏去。”

回到家,亮亮脫掉身上的髒衣服,對媽媽說:“媽媽,我要洗澡,我要做個幹淨的孩子。”媽媽高興地點點頭說:“亮亮真乖!”

亮亮穿上幹淨的衣服,手洗得白白的,又來找小朋友玩,他說:“從現在起,我要做個幹淨的孩子,我們一起玩吧。”小朋友聽了齊聲說:“我們都是幹淨的孩子!我們一起玩吧!”

孩子,我要對你說

1.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2. 珍惜自己,關愛他人,從搞好個人衛生開始,革除陋習,從我做起。

3. 打理好自己的個人衛生,會讓你變得更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