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珍惜時間
每個人每天都要做一些日常工作,以此來保持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保持一個必要的作息規律。孩子同樣也要保持好日常的作息規律,這樣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好處。
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讓孩子的生活變得更加規律,已經被越來越多的父母所重視。現在已經有很多家長都認識到,讓孩子學會合理地安排時間,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學會合理利用時間,不僅是保證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還是成才教育的一項基本訓練。
上小學的孩子已懂得了昨天、今天、明天,認識了年、月、日,並隨著年齡的增長,時間觀念也不斷增強,但他們還沒有真正懂得“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道理,沒有時間的緊迫感,沒有學會安排和利用時間。因此,父母要想幫助孩子克服淡薄的時間觀念所造成的一切不良習慣,幫助孩子合理地利用時間,養成作息有規律的好習慣。
一位科學家說:“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都是一天24小時。時間也最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24小時。”究竟怎樣利用這24小時呢?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選擇。大凡有成就的科學家和偉人,都不虛度自己的年華,他們珍惜生命的每一秒鍾。
但是時間這個概念對孩子來說顯得過於抽象,孩子一般體會不到時間的重要性。讓他們明白時間的重要,最好的辦法是幫助孩子合理地安排時間。比如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將每天必須做的事製訂一個合理的作息時間表,當然這個時間表要與孩子商量而定,要符合孩子的興趣和特點,不能一下子對孩子要求過高,還要考慮到孩子生活的各個方麵,不僅有學習、勞動、休息,還要有孩子的娛樂和自由活動的時間。這樣,孩子才可能有積極性去做。製訂這個時間表是為了有個約束,更合理地利用時間。所以,不應當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實際的情況以及客觀條件的變化不斷調整完善,體現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按時間辦事
每個家長都應該意識到,良好的作息習慣對孩子的一生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而要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其中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孩子能夠在適當的時間做適當的事。現實告訴我們,凡是那些能夠按時睡覺、按時起床、按時就餐、按時學習、按時活動的兒童,大多是身體健壯,學習成績優良,自理能力強的孩子。
從另一個角度看,良好的作息習慣是具有“時間觀念,效益觀念”的具體體現。家長要讓孩子從小認識到時間是最寶貴的財富,要使孩子們真正懂得時間與成才、效率與成功的關係。所以,良好的作息習慣的形成有利於孩子們適應社會,適應時代的需求。
在孩子的作息時間中,學習時間一定要固定,必須規定孩子在一定的時間內進行學習。父母應該事先與孩子商量好做作業時間、中間休息的時間,然後按規定進行,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與規律相結合的同時,父母盡量不要在正常的作息規律內再給孩子加其他的工作,這樣可能會讓孩子反感,打亂正常的作息規律。
“父母應該做的事”
1. 教孩子有效利用黃金時間。每個人都有生物節律,孩子也是如此。孩子常常會有這種感覺:在相同的時間段,心情好的時候學習效率就高,情緒不穩定的時候,學習效率就低;在一天當中,早晨和夜間學習效率高,下午和傍晚學習效率低。可見,孩子的學習往往存在一個最佳學習時機。
2. 給孩子玩的時間。許多父母認為孩子作業做得太慢而沒有了玩的時間,因此就不斷地催促孩子、埋怨孩子,甚至懲罰孩子。其實,孩子是因為父母把自己的時間安排得非常滿,完全沒有自己支配的時間,才會不珍惜時間,才會拖拖拉拉的。在這種沒有希望、沒完沒了的學習過程中,孩子的心態是消極的,沒有目標,沒有興趣,往往心煩意亂、錯誤百出,時間又拖得很長,結果造成了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