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自我管理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能力的提高、活動範圍的擴大,就需要他們能夠進行自我管理。但是,許多孩子由於經驗少,缺乏自我約束的意識,在自我管理上往往表現得不盡如人意。
父母若能培養孩子從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東西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自己安排,則會增強孩子行動的獨立性、目的性和計劃性,對孩子今後的成功無疑是有巨大的幫助。
孩子的自我管理,有從被動到主動、從低級到高級、從不自覺到自覺的發展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年級的增高,孩子的自我意識水平也不斷增強,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管理水平也隨之提高。
韓國人比較喜歡周末全家出遊。不管孩子多大,哪怕隻有兩三歲,父母都會帶上他。而且,父母會讓孩子自己走,自己去照顧自己。有時,小孩子爬累了,走不動了,家長也很少抱起他們,而是在一邊等他們休息好了再接著走。韓國父母認為,應該從小就鍛煉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這樣孩子才會學會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要從小事做起,如果孩子無法管理自己的生活起居,很難想象他以後能夠管好其他事情。與上麵的事例相對比,中國的很多父母,往往對孩子照顧有加,使孩子常處於“中心地位”。東西亂扔了,大人來收拾;衣服穿髒了,大人立即洗。這樣的孩子一旦離開父母就無法生活。孩子的未來讓人擔憂,而讓孩子更好更快成長的方式便是讓他們學會自我管理。
在日常生活,父母要教孩子注意一些小事,讓他們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一些小動作、遇到困難就退縮、做事拖拉等等,這些影響孩子成長的壞習慣就像遮住明月的烏雲一樣,掩蓋了他們原有的美麗與光輝。
◎克服自身的惰性
良好的習慣,是一切成功的鑰匙。壞的習慣,是通向失敗的門。孩子小的時候,自我管理的能力是較弱的,要讓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必先讓孩子學會怎樣管理好自己。
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男女老幼各行各業的人們都易受到惰性的影響,而這也正是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主要表現之一。因此,我們要讓孩子養成自我管理的習慣,首先就需要讓孩子克服自身的惰性。
孔先生的女兒今年10歲了,他說:“最讓我擔心的,是女兒那個磨蹭的壞習慣。每天放學回到家後,她總是慢悠悠地從書包裏拿出書,擺在桌子上後,又磨磨蹭蹭削鉛筆,就那麼點事,她能用去30分鍾。
“有一天,女兒放學回到家,我和她媽媽都出去了。沒有了大人在旁邊的嘮嘮叨叨,女兒更是放肆了,剛寫不到幾分鍾的作業,就開始去找零食吃,吃完後又看了一會兒電視,然後再拿起筆,寫了沒多長時間,就又打開音樂,邊聽邊寫,寫寫停停,停停寫寫。本來一個小時就完全能做完的作業,結果寫了三四個小時。”
上述事例中的父母因為沒有培養孩子自我管理的好習慣,導致孩子沒有自控能力,做事喜歡拖遝,因此,所有的家長都應讓孩子避免壞習慣的形成,讓孩子有自我管理的意識。培養孩子自我管理,父母不能急於求成,要從點滴做起。比如培養孩子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頭有尾。一般小孩子做事情,開始時憑熱情做得挺好,但最後往往不了了之。父母在這時要引導他們,結果可能是好,也可能是壞,但是你總得把這件事做完。另外,父母可以讓孩子從許多的實踐機會中培養,比如每一次作業,父母交代的每一件家務事,都要認真地做完。這樣當孩子長大了,遇到困難時,就會克服挫折;順利的時候,也不會盲目高興。時間一長,相信孩子就能養成自我管理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