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儲蓄
在當代社會,教孩子一些科學的理財方法是每位父母都不可推卸的責任。每個家長不應僅僅滿足於孩子對錢的了解認識,還要以實踐來培養孩子在生活中的理財能力。培養理財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教你的孩子養成儲蓄的好習慣,把多餘的錢放進銀行。
儲蓄起來似乎很簡單,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銀行是“可怕”的。他們認為,銀行會把原本屬於他們的錢都給“吞掉”,而且當他們了解到自己拿出來的那張鈔票已經不再是當時存入的的同一張時,這種可怕的感覺尤甚。
作為家長不但要幫助孩子克服這種患得患失的心理,更應該從本質上向孩子說明將錢存入銀行的好處。比如,它能使孩子充分理解,錢並不是隨便就可以從銀行裏領出來的,而是必須先把掙來的錢存到銀行裏去,然後才能取出來,而且還會得到利息。
為了鼓勵孩子進行儲蓄,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去銀行存錢,並以孩子的名義開一個戶頭。當孩子在鉛印的存單或存折上見到自己的名字時,他們會有一種自豪感。但家長要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一個超級儲蓄者,就必須給孩子一個滿意的存款理由,並且不斷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對他們的付出給予回報。除此之外,家長們還要建立一個輕鬆的儲蓄機製。
7歲的格雷格報名參加了學校的儲蓄計劃,每個星期存10~20美元,這些錢是他在他家附近打工得到的。到10歲時,他已經有1000多美元了。由於對銀行的存款利率不太滿意,他把大部分錢都取了出來,開始進行多元化儲蓄--購買共同基金和股票,而且他還繼續往自己的銀行賬戶存款。當像他這個年齡的孩子把零花錢都用在買麥當勞和米老鼠的T恤衫上時,格雷格已經在購買麥當勞和迪士尼公司的股票了。當其他孩子還在買票看籃球比賽的時候,他已經買了波士頓凱爾特人隊的股票了。
格雷格之所以能成為一個超級儲蓄者,就是因為格雷格非常樂意看到自己的錢在增長,而且在自己長大以後可以用這些錢做更多的事情。
從上述事例我們不難發現,讓孩子們對儲蓄感興趣,對使孩子養成儲蓄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總的來說,存錢對渴望立即獲得滿足感的孩子來說是件不令人高興的事。如果儲蓄是孩子討厭吃的菠菜,花錢是點心,您的孩子會選擇哪個?因此要讓孩子認識到節儉是一種美德,就得把菠菜包裝一下,變成維生素,讓孩子感受存儲的過程。
孩子能夠養成儲蓄的習慣,養成不亂花錢的習慣,將有利於孩子及早具備獨立的生活能力,使其在高度發達、快速發展的時代中,具有可靠的立身之本。
◎儲蓄為了什麼
很多孩子都能了解什麼是儲蓄,卻很少有孩子能明白,儲蓄為了什麼。實際上,不僅是孩子不清楚,有些家長也很難明白儲蓄究竟有什麼好處。如果家長不能把這個問題向孩子解釋清楚,相信很少有孩子會對儲蓄產生興趣。在這種情況下,要讓孩子把儲蓄養成習慣,實在是有些癡人說夢。
儲蓄最能吸引孩子的一種好處就是,可以幫助他實現理想。這個道理就更簡單了,比如孩子想要買一個相機,但是由於價格太高而暫時不能購買,這時,你可以向孩子介紹儲蓄的好處,告訴孩子隻要將自己的錢財進行儲蓄,在一段時間後,就完全有能力購買自己心儀的東西。相信對於孩子來說,沒有什麼理由會比這個更有誘惑力了。
“父母應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