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習慣把錢花在刀刃上(1 / 2)

關鍵詞 節儉

儉則足用,儉則寡求,儉則可以成家,儉則可以立身。節儉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個從小要養成的好習慣。讓孩子學會節儉是對勞動者的尊重,也是對父母的尊敬。另外,節儉不僅使家裏的各種東西充分發揮作用,而且有利於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提高。因此,對孩子來說,養成節儉的習慣是十分必要的。

大部分的孩子手中的錢主要來源於父母,從根本上來看造成孩子花錢大手大腳、奢侈浪費的原因,是父母對孩子消費習慣沒有抓好。因為,這些孩子的父母沒有告訴他們,要把錢花在“刀刃”上。

小濤是個學習優秀的孩子,由於家庭條件不錯,所以父母對孩子的零花錢管理得非常寬鬆。正是這個原因,讓他從小養成了花錢無度的習慣。每次上街,隻要是喜歡的東西,小濤就往家裏搬,導致一個月要向父母要好幾次零花錢。但究竟花了多少錢,它們都用在了什麼地方,小濤自己也說不清楚。因為小濤對金錢沒有具體的概念,手裏有錢就花掉,花完就伸手向家長要,全然不知道所買的東西是否實用,養成了浪費的不良習慣。

有錢的家庭,如果無法處理好錢的問題,會讓孩子形成奢侈浪費的生活習慣,漸漸地孩子會用極端手段以求解決對金錢的渴望。在一些經濟條件並不寬裕的家庭,父母“打腫臉充胖子”,自己省吃儉用也要讓孩子吃好、穿好、兜裏有錢。這樣做,就讓孩子不知道父母的錢是從哪裏掙來的,並對父母給予的零花錢抱一種無所謂的態度。

父母們當然可以為孩子創造條件,但必須要讓孩子懂得勞動和收獲之間的關係。與其在零花錢上滿足孩子,倒不如鼓勵孩子利用假期時間去參加公益勞動或者勤工儉學,體會勞動的艱辛和掙錢的不易。當家長帶領孩子參觀自己工作的場所,特別是體力勞動者那些流血流汗的掙錢場所,會給孩子的幼小心靈帶來一種驚心動魄的震撼效果。所有的辛勞,會在孩子所觸摸到的世界裏得到補償:那就是孩子會更熱愛你的工作,熱愛你的生活,熱愛你所帶來的財富,並和你一起攜手,去贏得有限的人生。

◎找到生活中的“刀刃”

“把錢花在刀刃上”是一種節儉、一種正確的消費觀念、一種正確的經濟意識,但是,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孩子都不知道,什麼才是“刀刃”。在傳統的家庭教育中,家長是不願意讓孩子過早接觸金錢的,認為孩子過早接觸金錢會受到銅臭氣的不良影響;有的父母在孩子麵前忌諱談錢。但是,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這些防範會導致孩子從小缺乏經濟意識,長大以後反而會盲目消費、不會理財。因此,家長一定要知道,孩子不可能不與錢打交道,試圖給孩子創造一個純潔的消費環境是不切合實際的。因此,每個家長都有必要適當地增強孩子的經濟意識,從小培養孩子的經濟頭腦,讓他們在實際中體會如何將金錢合理運用。

在比利時,常聽到孩子們說“我還沒有攢夠錢,不能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我的錢要等到商品降價時才能用”之類的話,因為他們知道,父母在給零花錢方麵是絕不會遷就他們的。孩子們要想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必須一點一點地積攢。當然,如果孩子攢的錢還不夠,而他又確實想盡快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時,可以先向家長借,然後再用以後的零花錢慢慢償還。這樣,孩子們在買東西前就會再三權衡自己最需要什麼,由此學會選擇並意識到自己不可能擁有所有喜歡的東西。

因為國情的不同,所以中國兒童的金錢觀念和西方國家有很大差異。如何讓我們的孩子從小就養成正確的理財習慣,學會用錢的同時又不被金錢所束縛,對家長來說是一門教育孩子的學問。

“父母應該做的事”

1. 讓孩子真正擁有錢。絕大多數孩子都能從父母那裏得到零用錢,逢年過節還能得到紅包,可是父母通常會用“爸媽替你存下來”的借口收回去。這種做法會造成孩子一拿到錢就趕快花掉的壞習慣,因為他們認為存下來隻會被大人沒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