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沒有說話,但是他知道,早在他離開長安之後,就已經明白了當初為什麼李泰接到皇上的聖旨之後,會李恪抱著那份期盼,乞降回長安了。原來長安在他們的心中,竟然重要到了如斯地步。
“我怕是在也回不了長安了,即使皇上寬恕我,我也不會原諒我自己。畢竟,長安城中,有一段永遠不能忘記的過去。”
李恪黯然神傷。
李治有些愕然,他不是無情之人,自然也想過李恪的感受,他這些年其實從來都沒有明令不允許吳王進京,可是吳王就像是在自己流放自己一般,每次都向李治請求遠調,一次遠過一次,從來與長安,沒有任何交集。
“三哥,還想著那麼幹什麼,難道你就不會去看看娘娘了嗎?”
楊妃永遠是李恪心中的痛,即使隔了十年,當皇上在此提起的時候,他依然感覺到心口的那種剜心劇痛,讓他幾欲求死。
“皇上真的能夠原諒我嗎,那個時候的我,可是行了大逆不道之事,我也知道,皇上對人和善,多次修改我大唐的律條,而且一次比一次輕,可這其中,就有幾條是沒有動的,謀逆者,誅九族。這條,我清清楚楚,可我就是不明白,到底皇上為什麼,會放過我呢。”
李恪即使現在,還是不習慣在李治麵前稱臣,偶爾說出口,也感覺到別扭萬分。
“誅九族,三哥真是說笑了,若真的是誅九族,那豈不是連朕也要殺了。”
李治突然笑了,經李恪這麼一說,他突然感覺到心情好了許多,注意力也轉移到李恪的身上。
“朕如何不清楚三哥那麼做是為了什麼,這麼多年過去了,還有什麼好計較的,朕也不是那種斤斤計較之人,你說是嗎?”
見皇上笑了,李恪也不知怎麼,心情也跟著開朗起來,聽皇上這麼說,心裏更是高興,靈機一動,就問道:“皇上,您真的原諒了我嗎?”
李治也是順口,就應道:“有什麼原諒不原諒的,我們都是自家人,畢竟你與朕都性李,當年的事情,朕早就不記得了。”
李治口中說笑著,心裏卻又想起那段本來也應該忘記的往事,他明明知道自己應該忘記,自從自己拿回了送出去的東西之後,就知道自己在也沒有什麼理由懷念了,可有的時候,他就是忍不住。
“那麼,皇上,據我所知,這附近,應該隱居著不少前隋的舊臣,皇上打算怎麼辦呢,是不是趁著這次的機會--”
李治有些不明白李恪為什麼一定要將本來挺溫和的氣氛轉為淩厲,因為他潛在的意思,就是要借著這一次的機會,將前隋的勢力一網打盡吧。
“算了,朕說了,朕不是斤斤計較之人,不就是幾個老臣嗎,有什麼,想當年,前隋朝的小公主,名正陽順,不是還奈何不得朕嗎,這麼多年了,朕都沒有追究什麼,還會在乎這幾個行將就木的老人嗎?”
李恪心中一喜,畢竟寬恕的結果,是讓人歡欣的。
“也不知這麼些年過去了,那個公主,到底怎麼樣了。”
李恪假作感歎,暗地裏,卻時刻注意著皇上的表情。
果不其然,皇上聽到這句話,不禁呆了一呆,隨即勉強一笑,明顯的轉移話題道:“我還以為她會去找你呢,畢竟你們在名義上,還算是兄妹呢,那個公主,還真是令朕難忘啊,三哥,你說,如今我大唐比之大隋,又是如何啊。”
李恪知道想探聽皇上 的心思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他看得出,皇上似乎也並不怨恨楊雁,可沒有明明白白的話,他卻不能放手。
他不是一個撒謊的人,所以他壓根就沒有想過欺騙楊雁,也許正是楊雁知道了他的為人,才與他做的這筆買賣吧。
“皇上,眼前有一件非常緊要的事情,在不久之前,我的手下傳來訊息,說吐蕃早有異動,甚至有可能知道了禦駕在此,而且有意侵犯我大唐,我軍的探子上報,說我大唐之內的官員,有可能有的被吐蕃重金收買,皇上,如今蘭州,似乎已經不是安全之地,雖然這裏雲集了十萬大軍,但若是吐蕃傾巢而出,怕是救援不及,恐怕會危機龍體聖駕。”
“哦,”聽到這消息,李治突然鬆了一口氣,讓腦子裏充斥著這些軍情,總比那種折磨人的思念來的強。
“古往今來的皇帝,泰山崩與麵前而不變色的,李恪知道不少,可是像當今皇上這等,根本就不拿自己的安危當一回事的,卻還是第一次知道。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CMFU.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