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隻要知道,這些隻有在最必要的時候,朕才能動用。因為他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如果在戰爭中動用過多,那無論戰爭的結果如何,我們都是敗了,你們明白嗎?”
李治說的並不是實話,空中支援也並不需要很大的代價,那些付出相對於大唐整個國家來說,實在是微不足道的事情,而李治如此說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希望如今的大唐,仍然能在戰場上磨練磨練,這個時候,如果真的拿出勢如破竹,甚至是摧枯拉朽的武器來,對大唐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發展的過程,民族也一樣,一個民族的鑄就,要經曆無數次的千錘百煉,李治一直在思索,他到底應該為大唐帶來什麼,後來他終於想明白了,世界是發展的,不是一成不變的,李治穿越而來帶過來的思想與科技,也必定會被別的國家趕超。到了那個時候,我們的優勢就蕩然無存了。
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如何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李治想到了兩個字,靈魂。
是的,靈魂,確切的說,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一個有了靈魂的民族,一個有了堅韌不拔,一絲不苟等等有些品質的靈魂的民族,將會是永遠的存在。
五千年的孕育,讓中華複興,正是因為我們有五千年的思想,有五千年民族的靈魂。
當我們失敗的時候,我們就會想起,我們曾經失敗,我們也曾經從失敗中走出來,曾經從滅亡的邊緣走了出來。
當我們受人奴役的時候,我們就會想起,我們曾經受人奴役,可最終,還是自己將自己從被奴役中解放了出來。
當我們麵臨死亡的時候,我們就會想起,我們曾經死亡,我們曾經成了亡國奴,可我們也曾經揭竿而起,從亡國奴,變成了創國者。
“我知道這會有更多的犧牲,可永遠都會有犧牲,我們如今犧牲,就會讓我們的子孫,我們的後代知道,我們曾經犧牲,而我們的犧牲,是為了重生。”
李治沒有說出來,這番話他隻是默默的念在心裏,他是皇帝,而皇帝,就要有皇帝的義務,承載天下。
“至於空中支援的力度,以後朕會與領兵大將商議,唐風,你繼續吧。”
唐風應了一聲,又道:“皇上,括州基地一直是沈從負責,請皇上準許沈從為皇上稟報。”
李治知道唐風這是在給沈從一個機會,他卻不知道,沈從在李治心目中的地位,從來都沒有下降過。因為最先崛起的帝國,正是靠著海上勢力的成熟。
沈從的年輕讓眾人都驚訝了一下,在這之前,這裏最年輕的,恐怕還是當今皇上,當然,眾人都沒有把皇上的年齡考慮在內。隻不過沈從如今一來,讓大家都有些不舒服,像他們這樣功勳蓋世的老臣,竟然比不得一個乳臭未幹的小子更受皇上的尊重。
沈從看起來比以前成熟了不是一星半點,也許海上的風霜,已經讓他的身體開始堅韌起來。而他那雙如大海一樣廣博的目光,更是讓大家看出了波瀾壯闊。
“啟奏皇上,自永徽三年接到皇上聖旨伊始,至永徽十年,括州海上基地,已經造出航海巨船,船隻已經完全滿足皇上的要求,隻要有合格的水手和船長,船隻足夠乘風破浪,在海上揚我大唐國威。”
與空軍想比,海上的船隻建造則更讓李治欣喜。大唐的書生可並不是百無一用,自從李治有意識的改變了天下的讀書人隻有為官致仕的想法之後,大唐開始百花齊放,尤其是幾大基地,所征用的人才都被有意識的確定了發展方向,這使得這幾大基地迅猛的發展,在聰明的唐人的研究之下,如今的大唐航海技術,已經漸漸的追趕上了明朝的海運了。
隻是如今這些,都還被李治攥在手心裏罷了,如今邊疆未定,出海隻是臆想罷了。
“皇上,吐蕃在西,氣候幹燥,而且大的河流,這恐怕是用不上吧。”
想必之前的空軍,幾位大將對沈從不以為然,畢竟他們看不出沈從能為他們帶來什麼,難道在沙漠之中航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