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季輔和張行成一愣,相互看了一眼,心中不言而喻,地盤最大的當然就是土蕃了。
“皇上,”張行成挪了兩下,離土蕃近了一些,又仔細看了看才道:“恕臣魯鈍,這土蕃雖然地廣,但恐怕人口稀少,在說如今景國公剛剛出使土蕃而歸,據他說,土蕃應該無染指我大唐之意。”
李治抬起右手用力的擺了擺,語重心長的道:“張大人眼光太過狹窄,誰說聯姻了的國家就不能是敵人了。記住朕的一句話,國與國之間,有的永遠是利益。一切的情的關係,隻不過是用來掩飾的手段。倘若現在攻我大唐的利益遠遠大於與我大唐合好,我想,祿東讚會毫不客氣的。”
張行成似乎不太懂,隻有高季輔的臉上有些釋然。
“你們看,土蕃的陳兵都在這裏。”李治指了指靠近大唐的幾個土蕃的地域道:“土蕃四周隻有我大唐最具有威脅性,所以土蕃的陳兵都在這裏,況且這裏的人口稠密。你們以為土蕃乃域外蠻人,可知道土蕃的人口幾近千萬,我大唐不過四千萬人口,而土蕃的軍隊數十萬,幾乎和我大唐持平。這是何原因?”
看兩個人雖然已經懂了,但還是不開竅,李治又道:“你們都是文官,朕就從文這方麵說說,土蕃自文成公主西嫁以後,文化方麵的發展遠遠出乎大唐的意料之外。在朕看來,太宗皇帝下駕文成公主,實在不是明智之舉。”
高季輔聞聽李治提起太宗皇帝,臉上有些黯然,失聲道:“先皇下駕公主,實在是迫不得已。”
李治點點頭,“這朕知道,當時也的確形勢逼人,所以你們就更應該看出土蕃的狼子野心。而這幾年,土蕃已經有了自己的文字,這才是朕最不放心的事情。”
看兩個人的表情都甚不自然,李治笑道:“怎麼,沒有想到朕如此無情?你們不要為了番外的愚民而不安,若是土蕃是我大唐的領土,土蕃的百姓豈不是能過上和我大唐百姓相同的日子,不過朕也沒有那麼偉大的想法,朕隻是在為我大唐的安危考慮。安邦定國,必然是先安邦,後定國。朕不是性喜侵略的君主,可有些仗,不打不行。”
剛說到這,就聽見外麵小桂子又道:“皇上,景國公,契苾何力將軍已經到了。”
兩位將軍性情豪放,自然不拘小節。幾人又重新坐下以後,李治沒有理兩人,又繼續道:“你們說說,被我大唐滅掉的前隋,隋煬帝征高句麗,可是因為他窮兵黷武所致?”
高張兩人是文官,情知皇上現在說,肯定是想讓兩將軍回答,當下就默不做聲。
“皇上,征高句麗,算不上窮兵黷武吧。”
契苾何力眼睛圓睜,興奮道。
“景國公,你說說。”
這幾年李治對李道宗的期望最高,因為他不但成功的完成了李治交付的任務,甚至還另外的在土蕃安插下了幾枚能有大作用的棋子。而他回來以後,就軍事方麵,李治甚至專門找過他多次,每次都與李道宗詳細的探討軍事韜略。而大多時候,都是李治在舉例子,而李道宗在想該如何破解,就這樣,一年的時間,李治幾乎將後世經典的戰例都列舉了一遍,所以他更加放心由李道宗去征高句麗。
李道宗情知皇上這是在考自己,清了清嗓子,道:“臣以為,征高句麗,無論是前隋,還是我大唐,都是必然之事。”
“大唐征高句麗暫且不說,前隋因征高句麗而亡,如何見得必然?”
契苾何力疑道。
李道宗得意的笑了一聲。“先皇數征高句麗,相信大家都明白。而前隋征高句麗,想是要將這個威脅扼殺在搖籃裏。”
其實大家或多或少的都明白這些,隻不過文官大多都讀慣了聖賢書,對這些政治上的算計,還不能接受而已。
李治聽李道宗大說了一通,擺手示意他夠了以後,又道:“諸位,高句麗在朕的眼中,隻是彈丸之地。彈指之間,就能叫其灰飛煙滅,怎這次叫諸位來,實在是想聽聽大家對土蕃的建議。”
PS:佛都有火了,汗,寬恕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