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幸運的人懂得幸運的法則(三)(1 / 3)

務實伴隨著幸運

有一個年輕人是這樣子的,他對生活的不滿和內心的不平衡一直折磨著他,直到一個夏天與中學時的同學乘他們家的漁船出海,才讓他一下子懂得了許多。

同學的父親是一老漁民,在海上打了幾十年,年輕人看他那從容不迫的樣子,心裏十分佩服。

年輕人問他:你每天要打多少魚?”

他說:“嗨,孩子,打多少魚並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隻要不是空手回去就可以了。當你們上學的時候,為了繳清學費,不能不想著多打一點,現在他也畢業了,我也沒有什麼奢望了。”

年輕人若有所思地看著遠處的海,突然想聽聽老人對海的看法,他說:“海是真的很偉大啊,滋養了那麼多的生物……”

老人說:“那你知道海為什麼這樣偉大嗎?”

年輕人不敢貿然接茬。

老人接著說:“海能裝那麼多的水,關鍵是因為它位置低。”

位置低!

其實講的就是一種務實的精神。

娃哈哈的創始人宗慶曾經這樣總結自己的性格:“我個人一向主張穩妥,娃哈哈這十幾年的發展很快,但一直很穩。因為我有這樣一個原則:自己能力辦不到的事情我不會去做。在這十幾年中想和我合作的、想提供資金的都很多,但是我能力做不到的事情我堅決不做,人家賺大錢,我也不眼紅。但是認準了的事情,我這個人是碰死不回頭,不管什麼困難,我始終信心很足,勇往直前,轉個彎再走,一定要達到目的。

作為今天中國最大的飲料生產企業,娃哈哈的幕後老板宗慶後,憑借著當年獨特的眼光,在八十年代經濟起飛的時代,帶領著兩名退休教師,手攥區區14萬元的借款,從賣4分錢一支的冰棒開始,到後來準確無誤的發掘兒童營養液這個市場,再到今天的娃哈哈奇跡,十幾年,他將娃哈哈這個品牌深深的投影在了老百姓的心裏。

回憶起當年僅僅隻有三名員工的娃哈哈,宗慶後說:“當年我42歲,那時候甚至推過'黃魚車'沿街叫賣。42歲,3名員工,14萬借款,十幾平方米作坊式經營場地,想想那是多麼艱苦的環境。”

的確,宗慶後當年還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娃哈哈會在今天有如此成就。當然,在這許多年中,宗慶後也從創業中學到了很多管理之道,更找到了自己的製勝法寶。

也許宗慶後的成功真的和他的為人有幾分關係。黝黑的他,不善言辭,話語中透著和氣。而和氣中,還能讓人感覺到踏實。其實娃哈哈能做到今天這一步,正與這份踏實、務實有關。

在娃哈哈的成長曆程中,幾乎他的每一次重大決策都準確無誤,從1988年上馬娃哈哈兒童營養液,到後來推出娃哈哈果奶、八寶粥、純淨水,還有1998年決定上馬競爭最為激烈的碳酸飲料'非常可樂',無一不顯示出宗慶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而其實這些,全有賴於他務實的經營風格,看準市場再出擊,而不是僅憑衝勁的盲目衝動。

回想起當年娃哈哈營養液的風行,很多人都很想問是什麼讓娃哈哈在中國市場上取得了成功?宗慶後笑笑回答道:“娃哈哈做營養液的時候,全國有38家企業生產營養液,但是我發現了一個市場空白點,就是兒童營養液。”想想當年那個時候,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追著喂食的情景幾乎日複一日地在每個家庭上演。“因此”,宗慶後說,“我選擇了促進兒童食欲作為進入點。”而當時,其他營養液生產企業沒有一家注意這個即將浮出水麵的巨大商機,給娃哈哈留出了極大的市場空當。

如今十幾年過去了,家長們在為孩子不願吃飯而愁眉不展時,仍然會想起“喝了娃哈哈,吃飯就是香”的廣告語。在營養液市場,娃哈哈雖然沒有能夠全麵稱霸,但卻幾乎吃掉了兒童這個消費斷層。

今年58歲的浙江人宗慶後不像是一個愛追趕時髦的人,黝黑而少言,不善演講,江浙口音裏透出和氣。他一年有一大半時間在全國各地奔波,研究鄉村消費者更勝於城市消費者。最近,他甚至老實地承認說,自己的確有點精力不濟了。但是,這些都不影響他無意中成為了中國市場中最時髦的人之一。從國內首家邀請明星代言,到創建營銷體係屢破外國巨頭,在飲料市場,他成為了中國式時尚產品的創建者。

就在去年,這位娃哈哈集團的掌門人宣布了首個海外工廠在印尼正式投產的消息。這並不意外。從1987年開始涉足保健品以來,娃哈哈始終以市場後進者的姿態殺入,卻又最終帶領潮流。在2003年,娃哈哈的銷售額達到100億。與此同時,企業沒有一分錢的銀行貸款,自有資金一直在10億-20億。現在,娃哈哈已經是全球第五大飲料生產企業。

“娃哈哈這兩年發展比較健康,穩健。娃哈哈已經提前實現了第二次產業的目標,去年營業收入超過140億,同時基本完成全國銷地產的布局任務,去了西藏、青海、寧夏各個省都有我們的工廠。這幾年我們飲料行業,穩住龍頭老大的地位,無論是銷售收入,產量,包括利潤、利稅、規模都是遠遠領先於人家的。而且這幾年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大大提高,直說在國企飲料行業裏知名度大大提高。我們在產量是世界第五位,前一段時間我看到一個資料,進入世界500強有五家飲料企業,在這個數據上,我感到我們的利潤已經超過第五位。那家公司是1億多美金的利潤,我們的利潤已經超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