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中國人特有的人情帶進了公司。在周大福打工20多年的中國業務經理羅國興說:“公司從來都不炒人,顯得好有人情味。”服務周大福滿10年就可獲“老人牌”。周大福當中有50人,已拿到服務40年的服務獎牌。鄭裕彤特別會帶挈鄉裏,除了在順德設廠鑄造金飾外,亦安排不少順德同鄉,到香港周大福打工。
改革開放之後,鄭裕彤不忘故土,加大了對內地的支援和投資。1977年,他和香港證券巨頭馮景禧兩人將250萬港元捐獻給中山大學;他與胡應湘在廣州投資建設了豪華的中國大酒店;他的酒店業務陸續擴展到北京、上海、西安、杭州等地;他在廣州投資數十億港元興建發電廠和高速公路。在故鄉順德,鄭裕彤更是多次捐款,建造醫院,擴建中學……據統計,他在大陸的總投資已超過80億港元,占他的新世界集團總資產的20%左右。但他認為這還遠遠不夠,他計劃近幾年要陸續投資40個億,盡管他擁有巨額財富,卻不奢華,也不自誇。很長一段時間,港人包括傳媒為鄭裕彤在香港富豪榜上的確切位置頗費了些口舌,他本人不以為然:“大哥三怎麼樣,大哥四又如何?……財富多了這麼過,少也這麼過。隻要是夠子女讀書,夠家中大小兩餐,足矣。”“你今天許諾將整個彙豐銀行給我,又有什麼用呢?得個'看'罷了。”
這就是鄭裕彤,常常在公司吃家常菜做午飯,不喜歡穿名牌,有自己的小車,卻偏好一個人踱出來,時不時去過過“地鐵癮”。有人說,他是不折不扣的順德人,相識滿天下,人緣最佳。
選擇幸運:
當今社會最需要的就是誠信,這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最基本的要求。有些人認為,實實在在不能賺到錢,就去坑蒙拐騙,最後終於因為心術不正而走上犯罪的道路。離開了誠信,就沒有成功可言。既然我們許下了諾言,就一定要兌現,即使遇到各種困難,也要堅持履行諾言而不失信。鄭裕彤是幸運的,他能把把誠信作為他的立人之本,成功之基,並在此基礎上取得了成功。
瞬間成就幸運的人
這又是一個發生在20世紀40年代美國的真實的故事,摩洛·路易士的非凡成績來自二次成功的拚搏,一次在20歲,另一次在32歲。
摩洛在19歲時隨家人一起搬到紐約。在此之前,他的生活已是多采多姿,比一般人豐盛得多。由於家人皆愛好音樂、戲劇,所以在這種環境的熏陶之下,幾乎所有的樂器摩洛皆能演奏。他是一般人眼裏的天才兒童——不到lo歲,他便指揮過交響樂團;12歲時,他從事賣雞蛋的工作,做得有聲有色,雇有16名少年為他工作;到了14歲,他獨立組織了一支舞蹈團;高中畢業之後,他又投身新聞界擔任一名采訪記者,與許多新聞界的老前輩像班·希特、查爾斯、馬卡沙等人一起工作;19歲時,他曾獲音樂獎學金,但由於舉家搬至紐約,所以隻好放棄此次進修的機會。
在紐約,他在廣告公司找到一份一周14美元的差事,針對當時的情景。摩洛曾回憶道:
“那時候我經常跑外勤,工作非常忙碌,成天像發瘋似的,日子也過得特別快。6點下班以後,我還到哥倫比亞大學上夜間部,主修廣告。有時候,由於工作尚未做完,所以下課後,我還會從學校趕回到辦公室繼續未完成的工作,從11點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淩晨2點。”
摩洛非常喜歡需要創意的設計工作,而他也的確做得有聲有色。
20歲時,摩洛放棄在廣告公司內頗有發展的工作與旁人夢寐以求的職位,而決心自己創業。這便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拚搏,他放棄收入穩定、前程似錦的工作,完全投身於未知的世界,從事創意的開發。結果,成績令人滿意。
他的創意主要是為了說服各大百貨公司通過BS電視公司成為紐約交響節目的共同讚助人。摩洛本人認為此法十分可行:一方麵,當時的百貨公司業績都不好,都希望能借助廣告媒體提高形象與銷售成績;另一方麵,在紐約,交響樂節目的聽眾多達100萬人,十分值得投資。
這種性質的工作對當時的人來說相當陌生,所以做起來困難重重;而且,同時說服許多家獨立的百貨公司,分別采納各公司的意見而加以整合,這種事過去從未有人完成過,更別說要他們拿出幾百萬的資金來。所以,一般人都認為他不可能成功。
盡管如此,摩洛仍然十分賣力地在各地進行說服工作。結果可以這麼說,在說服工作上他做得相當成功。一方麵,他的創意獲得普遍認同,使他與許多家百貨公司簽成合約;另外,他向CBS電台提出的企劃案也被接受,此後的十個星期,他幹勁十足地與電台經理一同展開一連串的係列廣告活動。更值得注意的是,這段期間內他沒有任何收入。
計劃眼看著就要步入最後成功的階段,但由於合約內某些細節未能達成而終告流產,他的夢想也隨之破滅。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此事結束之後,CBS公司馬上來進行挖牆腳,雇用他為紐約辦事所新設銷售業務部門負責人,他的薪水比以前高3倍。於是,摩洛又再度活躍,他的潛力得以繼續發揮。此時的他年方二十。
如果你肯為自己的創意奮力拚搏,則機會隨時都會在你身邊,而摩洛的幸運也同樣能在你身上發生。
在CBS服務幾年之後,摩洛再度回到廣告界工作,但這次不是從基層做起,而是直躍龍門一一他擔任了華納影片公司的“湯普生智囊公司”的副總經理。他與該公司負責人愛德·沙瑞本是在一次慈善運動中結識的。
那個時代,電視尚未普及,與今日比起來,仍處於搖籃期。但摩洛和愛德皆看好它的遠景,認為電視必將快速發展,大有可為,故二人便專心致力於這種傳播媒體的推廣。由他們公司所提供的多樣化綜藝節目,為CBS公司帶來空前的大成功。
這便是摩洛人生中的第二次拚搏。為了它,他再次放棄原來可以平步青雲的機會,走入另一個未知的世界。但這次冒險並不完全是孤注一擲,他是看準後才堆上自己的賭注。最初二年,他僅是純義務性地在“街上幹杯”的節目中幫忙,沒想到竟使該節目大受歡迎,直到今日仍是最受歡迎的綜藝節目之一。從1948年開始到今天,它的播映從未間斷,這是在競爭激烈的電視界內非常難能可貴的現象。除了節目成功之外,他在1951年被CBS公司任命為所有喜劇、戲劇、綜藝節目的製作主任。
選擇幸運:
摩洛的二次冒險、二次遊向激流中央最後皆獲得了成功,幸運的人之所以能夠瞬間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與這種冒險,這宗敢於接受挑戰的勇氣是分不開的,瞬間成就大業聽上去像是神話,但是卻是我們身邊常常發生的,拿出你的挑戰精神,幸運也就離你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