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曆了無數次失敗後,“飛躍”終於創造出年產各類縫紉機60多萬台,年出口創彙6500萬美元,上繳稅收4624萬元的神話。1999年,“飛躍”的機電一體化家用縫紉機大批量向日本出口並進入日本家庭,一舉改寫了我國長期單向從日本進口縫紉機的曆史。
如今,飛躍集團一躍成為全國縫紉機行業的排頭兵,被世界縫紉機組織稱為最有活力的縫紉機生產企業。“飛躍”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飛躍”多功能家用縫紉機入選國家“外交禮品”。2000年12月,朱鎔基在聽取“飛躍”集團白手起家、艱苦創業的彙報後,風趣地對邱繼寶說:“你邱繼寶是個‘寶貝’,是‘國寶’。”
選擇幸運:
當人年輕的時候,我們經常地談理想和抱負。理想和抱負談多了以後,就會抱怨我們目前的狀況,工作不好,領導不賞識,不重用,門路太少,局限性太大,自己沒法施展才華等等。似乎這種現實和理想抱負之間的差別太大,好像隻有突破這些之後我們才能擁有美好的未來。可是,事實上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個樣子,無論手頭上的事情多麼不起眼,多麼繁瑣,隻要認認真真去做,就一定能逐漸靠近自己的理想,幸運也就離我們不遠了。
幸運需要多嚐試
多多嚐試,成功都是在不斷的嚐試下才到來的。
現在大家都知道馮景禧是香港的證券大王,他的成功就是在不斷地嚐試中獲得的。
馮景禧16歲就出外做學徒。由於他聰明好學,深得老板信任,後來主管整個商行的財務。但他不滿於這種寄人籬下的生活。總想摸索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他聽說台灣魚苗的價格高,從廣州販魚苗到台灣能賺大錢,便辭去金銀店的差事,決心要做這個生意。
當時朋友們都勸他不要做這種生意。他既不熟悉水性,又不了解魚苗的特點,加上當時海上盜匪出沒,萬一中上一顆炮彈,那就連自己都賠在裏麵了!可是馮景禧堅持要幹。他從廣州買下魚苗,運到香港,又租了船運往台灣。哪知船駛出廣州灣不久,就遇上了大風暴,等到驚濤駭浪平息下來,船上的魚苗在顛簸中早已死光!馮景禧不甘心就這樣空手而返。他說服船主以船作抵鉀,從台灣運香蕉回廣州。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歸途中海上一直大風不息,船走走停停,等回到香港時,香蕉已經爛得一根好的都沒有了!此行馮景禧不但沒賺到一文錢,反而欠下了一大筆債!
初次的嚐試使馮景禧受益匪淺,失敗沒有磨滅他探索和嚐試的勇氣。反而鍛煉了他的心理承受力和明智的進行冒險的鬥誌。他回到廣州,重新做起了代人買賣金銀的生意。賺了一些錢後,他瞄準了香港的房地產業,和兩個朋友組建了房地產公司。鑒於起步時資金不足,他采取低價收購舊樓拆掉重建新樓出售的方法,還以“分層出售”、“10年分期付款”等方法招徠顧客,頗受客戶的歡迎,逐漸積累起了資金。
1967年,馮景禧遇上了曆史提供的賺錢機會。受內地“文化大革命”的影響,香港房地產行情一落千丈。許多富豪深恐“文革”也鬧到香港來,紛紛拋售在香港的產業,準備逃離香港。馮景禧覺得這可能正是個好機會。這時的馮景禧已不是曾經的僅憑賺錢的一時熱情就去冒險的毛頭小夥子了。他仔細研究國內外的局勢,認為“紅衛兵”未必就進得了香港,至少,來與不來的可能是一半對一半。而對於生意場上的競爭來說,50%的把握已經是夠大的了。
主意已定,馮景禧從銀行提出全部積蓄,又花了一大筆錢,買下了一大批廉價房產和地皮。很多朋友都為他捏著一把汗,擔心他又要賠個精光了,然而馮景禧毫不動搖。果然不出他所料,僅僅一年以後,香港局勢完全穩定,地價迅速回升,到1972年,公司售出的房產總價值達到5億多港元,幾乎是當初投資的20倍。
1969年11月,正當香港房地產業處於供不應求的大好局麵、他的新鴻基企業公司的房地產生意一派興盛之際,馮景禧卻出人意料地賣掉了他的大部分股份,正式建立了他個人的“新鴻基證券投資公司”,從而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探索曆程。
稍有金融常識的人都知道,在商界,最難經營的就是證券生意,人們形容這門新興的金融事業經營者,是“一分鍾之間成偉人或是成乞丐”。放棄自己駕輕就熟的行業去幹冒險嚐試新的生意,更是商家的大忌。然而馮景格卻另有見解,他說:“你認為自己喜歡幹,而且能夠幹好,與原來的事業相比更有誘惑力,社會條件又允許,那麼就不要徘徊,不要過多考慮得失!希望本身就是一種原動力;如果注入你的辛勤,你就成功了一大半;同時,隻要你認識到怎樣處事,應付好各種人際關係,那你就成功了!”馮景禧經營證券業務的確與眾不同。別的證券公司都把服務重心放在大客戶身上,新鴻基證券公司卻處處為散戶、小戶著想。社會上千千萬萬中、小資產擁有者,從管理職員、產業工人到出租車司機、女傭人,都成了新鴻基證券公司的常客;不管買賣的金順如何小,馮景禧對他們都是一視同仁,服務態度熱情而誠懇,盡可能為他們提供方便。在馮景禧看來,大量散戶、小戶的聚合,就足以彙合成一條衝決一切障礙的巨大洪流。
果然,新鴻基證券公司的業務金額飛速增長,1970年,新鴻基證券公司的盈利隻有70萬港元,但到了10年之後,它的年利潤超過了億元,成為香港股票市場上的一股舉足輕重獻力量,足以左右香港股票價格的變動!馮景禧因此成了證券交易市場中的“大哥大”。
選擇幸運:
馮景禧不斷地嚐試不同的工作,從金店到販魚苗,有用販魚苗積累的資金去投資房地產業,再從房地產業調到金融業,在這種能夠不斷地新的嚐試中,馮景禧也成為了一代證券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