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自我的困惑:為什麼幸運的人總不是我(七)(2 / 3)

龐大的奧運會,所需服務人員的費用是一筆很大的開銷,尤伯羅斯在市民中號召無償服務,成功地“借”來三四萬名誌願服務人員為奧運會服務,而代價隻不過是一份廉價的快餐加幾張免費門票。

奧運會開幕前,要從希臘的奧林匹亞村把火炬點燃,空運到紐約,再蜿蜒繞行美國的32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途經41個大城市和1000個鎮,全程15萬公裏,通過接力,最後傳到洛杉磯,在開幕式上點燃火炬。以前的火炬傳遞都是由社會名人和傑出運動員獨攬,並且火炬傳遞也隻是為了吸引更多的人士參與奧運會,有的國家花了巨資也吃力不討好,有的國家幹脆用越野車拉著到全國轉一圈就完了。尤伯羅斯看準了這點:以前隻有名人才能擁有的這份權利、這份殊榮,一般人也渴望得到。他就宣傳:誰要想獲得舉奧運火炬跑1公裏的資格,可交納3000美金。人們蜂擁排隊去交錢!是他們找不到地方花錢嗎?不是。他們都認為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因為在當地跑1公裏,有眾多的親朋、同事、鄰裏觀看,在鼓掌、在喝彩,這是種巨大的榮譽。僅這一項又籌集了4500萬美元。

另外,在門票的售出方式上,打破以往奧運會當場售票的單一做法,提前一年將門票售出,由此獲得豐厚的利息。由於尤伯羅斯成功的經營,奧運會總收入619億美元,總支出為604億美元,淨盈利為15億美元。收入結果公布後,一下子轟動了全世界。

借他人的“錢袋”、“腦袋”,發自己的小財,需要膽識,更需要技巧,最重要的是需要過人的智慧。猶太人的一句經商名言:“如果你有1塊錢,卻不能做成10元甚至100元的生意,你永遠成不了真正的企業家。”所謂生意的成功,並不是隻顧實行自己的構想,而是巧妙地運用他人的智慧和金錢,以創造另一番事業。而生意之所以失敗,則是其中的經營者被成功衝昏了頭腦,不知不覺地走向自我專製;凡事以個人構想為中心,要下屬執行,漠視了其他人的意見,無形中是把所有人的智慧抹煞,倒退至一個人經營的局麵。

選擇幸運:

世界著名的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曾著過《思考致富》一書。為什麼是“思考”致富,而不是“努力工作”致富?最幸運的人士強調,最努力工作的人最終絕不會富有。如果你想變富,你需要“思考”,獨立思考而不是盲從他人。富人最大的一項資產就是他們的思考方式與別人不同。如果你做別人做的事,你最終隻會擁有別人擁有的東西。而對大部分人來說,他們擁有的是多年的辛苦工作,高額的稅收和終生的債務。金錢和智慧兩者中,智慧比金錢重要,因為智慧是能賺到錢的智慧,也就是說,能賺錢方為真智慧。尤伯羅斯是幸運的,當然他更是智慧的。

幸運選擇快樂的人

不管做什麼事一定要快樂,一定要享受過程。快樂就是積極心態的源泉。但工作對多數人來說,都是一種難忍的痛苦。怎樣才能你需要成功,追求成功不是好大喜功,每一份事業都是由無數件大大小小的具體事件組成的,要享受追求成功的過程,就必須在小事中尋找成功。每解決一個小問題,你就得到一份經驗、一份鼓舞、一份快樂!直到有一天,當你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時,你也同樣也會保持樂觀的心態,謹慎而不緊張地去著手解決。

當然,對於創業致富來說,先易後難的意義還不光在於能夠給自己提供廉價的樂觀,更重要的是,趕緊動手做簡單的事,將會讓人更快地看到未來的成功之路。安東尼在分析一些成功人士的經曆時指出:有時候要達到成功並不需要特別的信念和態度,有些人之所以成功隻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某件事的困難度或不可能性,有時候心裏不存有無力感也就夠了。這種說法現在已經得到不少成功創業者的認同,國內行業門戶網站慧聰網CEO郭凡生就曾表示:其實創業的道路不是我選擇的,也不是很理性。但如果太理性就會進行嚴密的風險分析,也許就無法創業了。這話說得十分坦率,但顯然並沒有透露出他成功的真諦,因為任何商人的成功都來源於對市場的獨特把握,如果當初不相信這種把握,就不會堅持做下來。

1991年,郭凡生承包了某公司的商情分析中心,依靠以前為企業進行信息服務的基礎,開始了商情服務的探索。1992年10月18日,由郭凡生出資7.4萬元,注冊資金14.8萬元的慧聰公關信息谘詢有限公司成立。郭凡生開始騎著自行車,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將家電、計算機等經銷商的報價信息收集起來,進行分類、加工處理。

最初,郭凡生以投稿的方式在《首都經濟信息報》和《計算機世界》開辟了家電和計算機產品報價欄目,後來開始油印小16開本《中國商情快報——家用電器》,麵向北京家電商場發行。這就是慧聰商情的前身。由此,慧聰首開國內以商情報價為特征的商情分類廣告先河。

但在中關村的許多商家眼中,這是一種最不入流的做法,遭到眾多商家的指責,有一次郭凡生甚至被客戶趕了出來,他又不得不腆著臉走回去。但在信息披露、競爭透明化的壓力下,終於有越來越多的商家接受了這種方式。於是,郭凡生輕鬆地掙到了第一桶金,不到一年慧聰的收入就超過100萬元。初戰告捷,為他後來成為互聯網大佬打下了堅實基礎。按照他自己的說法是:當時在中國掙到第一桶金很容易,因為很多優秀的人不來經商,市場也還不規範。現在掙錢比那會兒難多了。

郭凡生原來是個學者,學者下海,一般都會尋找一些有技術含量的大項目來做,可郭凡生偏偏選了這樣一個看起來很土的業務為自己奠基。除了看好其未來前景之外,應該還有一點原因就是:這個事情足夠簡單。雖然到處跑業務不免有些辛苦,要遭些冷眼,但操作並不複雜,也不需要太強的人才支撐,比起國內後來出現的其他互聯網公司、IT媒體,郭凡生的第一步走得還是輕鬆不少,至少他看到賺錢效果的速度比較快。他涉足網站的以後,當別人燒完錢又為突遇互聯網寒冬而著急的時候,郭凡生卻仍然在不緊不慢地贏利,堅持到如今,竟一躍成為國內網絡搜索市場上難得的自有技術型公司。

選擇幸運:

其實對於勇敢的創業者來說,不知道未來會怎樣可能是創業者的最大困難。對付它的辦法就是像郭凡生那樣忘掉困難和不可能性。忘掉困難之後,自然就是把能做的、喜歡做的先做好,這樣事業就有了一個良好的開始了。幸運的人總是選擇享受自己的工作。

勤儉持家帶來幸運

有個故事是這樣的,一個老漢家有塊題有“勤儉”的牌匾,老漢對牌匾愛若珍寶,將它懸於高堂,嚴格按“勤儉”二字持家,老漢和他兩個兒子的生活過得富足甜美。多年以後老漢年老,在臨終前將兩個兒子叫到床前,教育兒子在他死後一定要按牌匾上的“勤儉”二字去做。老漢去世後,兩個兒子開始分家,分完財產分牌匾,老大分了“勤”,老二分到了“儉”。兩個兒子沒有忘記老漢的話,都按照牌匾上的字去生活。但老大知“勤”不知“儉”,老二卻知“儉”不知“勤”。這樣,時間不長,老大、老二的家都敗落了。故事的結尾是老大老二把分開的牌匾合起來,二人勤儉持家,又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曆史上,古今中外勤儉節約的故事不勝枚舉。毛澤東要求別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樸,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準。不吃魚肉、水果。周恩來總理勤儉節約的故事,婦孺皆知,成為美談。他一貫倡導勤儉建國、艱苦奮鬥,要求“一切招待必須是國貨必須節約樸素,切忌鋪張華麗、有失革命精神和艱苦奮鬥的作風”。朱光亞同誌曾回憶過這樣一則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專門委員會對當時第二機械工業部的一個規劃進行審議,會議從上午開到中午還沒結束,周總理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擺幾小碟鹹菜和燒餅。周總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樣的飯菜。這個故事至今聽來讓人覺得很有教育意義。偉人在勤儉節約方麵為國人做出了表率。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經常說的一句英國諺語是“節約便士,英鎊自來”,每天深夜她都親自熄滅白金漢宮小廳堂和走廊的燈,她堅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擠到一點不剩。號稱“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的日本豐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從一點一滴做起,勞保手套破了要一隻一隻的換,辦公紙用了正麵還要用反麵,廁所的水箱裏放一塊磚用來節水。一個貴為一國之尊、一個是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節約意識竟如此強烈,令人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