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做法:
1922年,土耳其同希臘人經過幾個世紀的敵對之後,土耳其終於下決心把希臘人逐出土耳其領土。穆斯塔法·凱墨爾對他的士兵發表了一篇拿破侖式的演說,他說:“不停地進攻,你們的目的地是地中海。”於是,近代史上最慘烈的一場戰爭展開了。土耳其最終獲勝。
當希臘的迪利科皮斯和迪歐尼斯兩位將領前往凱墨爾總部投降時,土耳其士兵對他們大聲辱罵。但凱墨爾卻絲毫沒有顯示出勝利驕氣。他握住他們的手,說:“請坐,兩位先生,你們一定走累了。”然後,在討論了投降的有關細節之後,凱墨爾安慰這兩位失敗者:他以軍人對軍人的口氣說:“兩位先生,戰爭中有許多偶然情況。有時最優秀的軍人也會打敗仗。”凱墨爾即使在全麵勝利的興奮中,為了長遠的利益,仍然保持對戰敗者用和善的語言,決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
禮貌的用語,和善的態度,走到哪裏都會受到人們的歡迎,能夠取得別人的諒解,這是對人的尊重,同時也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和理解。不懂得使用基本的禮貌用語,用語粗俗,容易造成了雙方的不愉快。在日常生活中,更是要注意使用禮貌用語。比如,在公交車上我們經常會詢問售票員關於到站或換乘的問題,很多人會習慣性地大喊:“哎,問一下,××站到了嗎?”或者“我到××,應該在哪站下車啊?”盡管司乘人員有服務的職責,但是我們也應該表示對他們的尊重。別小看了“請”、“您好”、“謝謝”、“對不起”這些簡單的禮貌用語,如果能恰當使用,既能在主觀上感到身心愉快,又能在客觀上促進人際關係的和諧發展。
98.做人不可有恩不報
某君曾講述了這樣一個典型的知恩不報的事件:“我有一個高中三年的同學,而且是十分要好的朋友。我們進入了同一所大學,剛開學,她就主動地當了班級幹部。大概就是人們常說的地位高了,人就會變吧,自從她上任後,見到我,有時幹脆裝作沒看見,日子久了,我們就疏遠了。但她遇到困難時會向我尋求幫助。出於朋友一場,我總是盡心盡力地幫忙。可事後,她的老毛病又犯了,又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每次幫她之後,我有種被利用的感覺,卻無奈於心太軟,仍然對她多次幫忙。就這樣她大事小事都找我,其它朋友勸我放棄這份友情,這種人不值得交。當我下決心與她分開時,她傷心地流下淚,她除了我竟沒有一個朋友。”
深入分析:
中國是禮儀之邦,最重禮尚往來,別人對你有恩有情,就一定要記著,否則,就是“知恩不報”、“忘恩負義”的小人。這種人情觀念,幾千年來,一直影響著我們。“知恩圖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等優良傳統美德一直以來我們也引以為傲。
一個沒有人情味的人,是永遠玩不了“知恩報恩”這看似簡單實則微妙的人情關係術的。這種人隻會用“互相利用,互相拋棄,彼此心照不宣”來推擋,而不去深思人情世故的奧秘之處,所以無法達到人情操縱自如的境界,也無法交到真正的朋友。
報紙上曾有這樣的消息:一位企業家增捐助過一百名貧困生,可過年時他收到了客戶們許多賀卡,卻不曾受到過一位他曾捐助的大學生的賀卡。這件事情讓人看後感到非常震驚,這些受人之恩的大學生竟連一點回報之心都沒有。如此處世,恐怕再也沒有人願意去幫助別人了。
正確做法:
錢鍾書先生早年困居上海寫《圍城》的時候,也窘迫過一陣。辭退保姆後,由夫人楊絳操持家務,所謂“卷袖圍裙為口忙”。那時寫的學術文稿沒人買,於是他寫小說的動機裏就多少摻進了掙錢養家的成分。一天500字的精工細作,卻又絕對不是商業性的寫作速度。恰巧這時黃佐臨導演排演了楊絳的四幕喜劇《稱心如意》和五幕喜劇《弄假成真》,並及時支付了酬金,才使錢家渡過了難關。對於黃佐臨的幫助,錢鍾書夫婦一直記在心裏。40年後,懷揣老爸一封親筆信的緣故,見麵錢鍾書。錢鍾書是個別人為他做了事他一輩子都記著的人,於是親自允許黃佐臨導演的女兒黃蜀芹開拍電視連續劇《圍城》。
“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的思想老少皆知。知恩報恩,也是一個正直的人的起碼品德。千古絕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表達了兒女對母親的恩惠報答不盡的感情;老師對我們有教育之恩;領導對我們有知遇、栽培之恩;同事對我們有協助之恩;社會對我們有關愛之恩;軍隊對我們有保衛之恩;祖國對我們有嗬護之恩……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一個經常懷著感恩之心的人,心地坦蕩,胸懷寬闊,會自覺自願地給人以幫助,助人為樂。
時常擁有感恩之情,我們才會時刻有報恩之心。感恩是生活中最大的智慧。有了報恩之心,就會把成就歸功於大家,失誤歸過於自己;就會把組織的優點告訴大家,把組織的不足告訴領導;當需要舍棄個人英雄主義時,我們坦然麵對;在團體困難的時候,甘願做出自我利益的犧牲;在他人困難的時候,甘願不計利益提供幫助。
99.不可與人過分頂牛
小黃在大學畢業後走上工作崗位的短短兩年裏,竟換了五家單位。每到一個單位,他總是和領導的關係越搞越僵,以致到最後不是他主動“炒”了單位,就是單位的領導炒了他。盡管小劉每次被辭退的一些具體原因各不相同,但幾任單位的領導對他的評價卻是一致的:目中無人,不守紀律,態度傲慢。而小劉則每次都是抱怨領導無德無能。小劉為何總是連連被辭?例如,小黃常常違反公司規定,帶哥們兒到單位來打長途電話、複印資料等等,經領導批評後仍不改正,小黃在領導心中的印象就更是可想而知了。日常工作中,領導與小黃發生的正常矛盾,本來可以通過交流和溝通等方法,達到彼此的理解與諒解,以消除矛盾和誤會。而小黃則故意采取頂撞上級、反抗命令、消極怠工等方式與領導對著幹,以致使原本很容易化解的一些小摩擦,一下子結成了不好解開的“大疙瘩”。
深入分析:
凡是那些脾氣倔強、性格急躁的人,無論在職場還是在生活中一般都不會有好的人緣。有句話說:“處世若沒有一點圓滑的機智,便是個木人,處處有礙”。沒有一點圓滑機智,一時的衝動,故意與人過不去,可能就會讓自己的前途戛然而止,多年的辛苦打了水漂。
正確做法:
身為律師的孫波多年前有一次參加一場不很輕鬆的國際談判,最後一天從晚上八九點鍾,一直談到深夜一點鍾,雙方還在談判桌上僵持不下。對方有一個人出言不遜,孫波想,我們怎麼可以讓他這麼放肆呢?於是,他馬上回敬一句,同樣略帶諷刺的意味,於是,氣氛馬上僵硬了起來,還好,對方有一個人呼叫說:“大家累了!休息5分鍾吧!”他這一句話,化解了尷尬的場麵。同時,孫波也驚覺自己犯了兵家大忌,為了逞一時口舌之快,把談判的有利位置拱手讓給了別人。當然,經過了5分鍾的緩衝時間,雙方都做出了讓步和妥協,協議後來很快便達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