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四章(3 / 3)

做人千萬不可與人故意頂撞,要適當地磨平身上的棱角。“方圓”之道是處世的大學問,圓是處世的技巧,是處世中的靈活性。人際交往中,我們要像波濤中的巨石,用內心的堅韌和頑強抵擋這強烈的衝擊,以成熟的圓滑讓這凶悍的振蕩消於無形,堅守著這一份執著。在生活中,我們很多時候從是感情出發,在一時衝動之下,可能會與人發生嚴重的衝突,帶給自己不曾預想的後果,沿用一句流行的話就是“對衝動的懲罰”。我們在求職、晉升的路上,太認真不行,太圓滑也不行,隻有兩者恰當結合,才是境界,才是高人。

100.不要傷害人的自尊

在美國的一所高中學校裏,有個學生把車子停在不該停的地方,擋住了別人的通道。有個老師衝進教室氣勢洶洶地問:“是誰的車子擋住了通道?”等車主人回答之後,這位老師惡聲說道:“笨蛋,看不見你車子擋道啊?馬上把車子移開,否則我叫人把你的車子拖走。”

這個學生是犯了錯,車子是不該停在那裏,但是,這位老師指手劃腳、盛氣淩人的態度嚴重傷害了那位學生的自尊。於是,從那天開始,不隻那個學生對老師心懷不滿,由於老師的行為引起了其它學生的公憤,他們也常常故意搗蛋,使那位老師沒好日子過。

深入分析:

如果這位老師換一種方式處理,結果如何?他如果心平氣和地問:“誰的車擋住了通道?”然後客客氣氣地建議這位學生移開車子,相信這個學生會很樂意這麼做,也不致引起其它學生的公憤。

傷害他人自尊的話,比如:“你真笨!”“你真醜”等話,千萬不要出口。這些話出口傷人,會引起其他人的強烈反感,兩人關係再想恢複到原有的相互對等的關係便十分困難。

此外,說話的口氣也是需要注意的。同是一種意思,同是一個出發點,表達得過於激烈,就會傷害到對方的自尊,產生溝通的障礙。

正確做法:

幾年前,通用電器公司麵臨一個需慎重處理的問題:免除查爾斯·史坦恩梅茲擔任的計算部門主管的職務。這個人在電氣方麵是第一流的專家,可以在擔任計算部門主管的工作中卻不能勝任。那行,就下一道免職令,解除他的職務吧?不能,公司不能沒有他,而且他又特別敏感,容易激動。最後,公司給了他一個新的頭銜:通用電器公司顧問工程師——工作還和以前一樣,隻是換了個頭銜。與此同時,他們巧妙地讓另一個合適的人擔任了計算部門的主管。

出於自尊心作祟,一般人都很怕批評,以為批評就是對自己不利,或有礙於聲譽,而一心一意想要規避它,製止它。讓別人保住麵子,別人也會給你麵子,彼此心照不宣,大家盡興而散。對於並非原則問題的小事,給人麵子雅而有益,何樂而不為?

101.說話不可太直白

劉邦領兵攻破秦都鹹陽後,看到金碧輝煌的皇宮,花枝招展的美女,眼睛都花了。再往秦二世的龍床上一躺,更覺得飄飄然了。劉邦想在皇宮住下來,他手下的猛將樊噲氣衝衝地責問劉邦:“你太沒有出息了,這樣享受還不是和個土財主一樣?這樣下去還不得和秦二世一樣被別人滅了啊?”劉邦聽了大為反感,還是我行我素,依舊在宮中尋歡作樂。

深入分析:

樊噲向劉邦進諫並沒有什麼不對,但為什麼沒有說服劉邦呢?究其原因,就在於其進諫的方式不恰當,“良藥’苦口,說話太直白,讓劉邦心理上無法接受。要記住,對“尊嚴”、“麵子”和“虛榮”的關注,均是領導者的共同心理。實話實說不是毛病,但需要分地點、場合。不分地點場合的實話實說或直來直去,你會傷害人、得罪人,討人嫌,並且很難被領導或上司委以重任。不可否認,生活中有時不得不需要一些善意的謊言,但決不可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以直白的方式實話實說,先考慮一下此時此刻,此言此語當說不當說,然後當說則說,不當說就別說。

正確做法:

檔案局購置了一批計算機和辦公設備,並準備修一個機房。為了利於機力量對比機房負責人小王向領導申請在機房購買空調。領導認為局裏還有幾個辦公還沒有空調,隻為機房配備電腦恐怕不是太合適,於是沒有批準。過了不多久,單位組織人員一起出去旅遊、參觀。在一家文物展覽會上,領導發現有些文物害了損害,於是就問解說員是怎麼一回事。解說員說,這是由於沒有製冷設備,文物不能保存在恒溫當中造成的。如果有空調,文物就可能保存得更好一些。這時,小王趁機對領導說:“賈局長,文物裝空調和機房裝空調是一個道理啊!”賈局長扭頭看了一下小王,笑著說:“你這個機靈鬼,回去再寫個報告遞上來。”回去沒幾天,機房就裝上了空調。

在上麵的例子是一個巧用“連接點”說話的實例。所謂說話的“連接點”,就是運用可以用眼前的一個“點”,引到自己所想要的目標上去。小王想為機房裝上空調,在直接申請被拒采取措施後,借參觀的時機,巧妙地將文物與機房聯係起來,讓領導意識到機房安裝空調的重要性,從而達到了自己的目的。輕輕鬆鬆的寥寥數語,其效果遠遠勝過了鄭重其事的據理力爭。

為了避免過於直白的說話方式,還要把握好說話的時機。許多人有一個共同的毛病,即不注意聽話人的情緒,不管人情緒是好是壞,愛聽不愛聽,隻管說下去。這種說話,隻會惹火聽話人,根本達不到交際的目的。一個具有高明說話技巧的人,應該能夠敏銳感受聽話者的情緒,在他們想要聽的時間之內,以適當的方式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出來。

說話時使用必要的謙詞也能讓人感覺你的說話更具接受性。凡事多說一聲“謝謝”或“對不起”,會使對方得到一種受尊重的滿足,同時也會使你得到對方的喜歡和尊重。說話文明,可以化解矛盾;惡語傷人,必然激化矛盾。謙虛是一種美德,在說話中,適當的謙辭是必要的,如:“我的話說完了,謝謝您。”或“我的想法還很不成熟,僅僅供您參考”等。當然謙辭也不要過多,兩三句即可。說幾句謙詞並不是輕浮的花言巧語,而是必要的語言技巧,這樣會讓聽者心裏感到非常的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