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四章(1 / 3)

96.不能保持低調

李林是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不但麵貌莢俊,而且熱情開朗,非常喜歡與人交往。一家五星級賓館正在招聘前台工作人員。李林決定去試試,於是遞了求職簡曆。過了一個星期,他接到了麵試通知。清早,他就去了那家賓館。主持麵試的經理接待了他,對李林俊朗的外表和富有感染力的熱情相當滿意。

為了更方便地觀察,他讓肖恩坐在自己對,開門見山地說:“我們賓館經常接待外賓,所有前台人員必須會說四國語言,這一指標你能達到嗎?”

“我大學就是英語專業,除英語外,我精通法語、德語、日語。我的外語成績是相當優秀的,有時我提出的問題,教授們都支支吾吾答不上來。”

聽了李林的回答,經理笑了一下,但顯然不是賞識的笑容。接著他又問道:“做一名合格的前台人員,需要多方麵的知識和能力,你……”經理的話還沒說完,李林就搶先說:“我想我是不成問題的。我的接受能力和反應能力在我所認識的人中是最快的,做前台絕對會很出色的。”

聽完他的回答,經理站了起來,並且嚴肅地對他說:“對於你今天的表現我感到很遺憾,據我們的了解,你的外語成績並不優秀,平均成績隻有70分,而且法語還連續兩個學期不及格。你的反應能力也很平庸,幾次班上的活動你都險些出醜。年輕人,你現在做事一點也不低調,最好給你一個警告。我很遺憾,請您另謀高就吧。”

深入分析:

拿破侖曾經說:“有才能往往比沒有才能更有危險;人們不可能避免遇到輕蔑,卻更難不變成嫉妒的對象。”古人雲:“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就一般中國人而言,總是願意大家彼此差不多,你好我也好,否則就會是“槍打出頭鳥”。在日常工作中,因為有特殊才能或特殊貢獻而冒尖的人,往往容易成為受打擊的對象。誰在哪一方麵出人頭地,誰就會受到人們的攻擊、嘲諷、指責。更有甚者,嫉妒心重還可能使你常生活在一種無形的壓力之下,時時處處都有障礙,讓你人做不好,事幹不成。因此,真正聰明的人懂得以低姿態為自己築起一座防止嫉妒的有效堤防,不惹火上身。

正確做法:

魏王曹睿病故後,和宗室曹爽同為顧命大臣,一同執政,但曹爽年紀既輕,又是貴族子弟,凡事都交給富有經驗智謀的司馬懿去辦理。曹爽為了奪去司馬懿的兵權,前去晉見曹芳,說司馬懿的功勞很大,應當加封為太傅,曹芳還是個孩子,不懂其中的關竅,就聽了曹爽的話,把司馬懿召來,封他為太傅。司馬懿全無防備,大吃一驚,但又不能抗命,隻有交出了帶兵的印信,從此,軍權落到了曹爽的手裏。

雖然如此,曹爽對司馬懿並不放心。恰在這時,李勝升任青州刺史,前來辭行,曹爽靈機一動,有了主意,讓他假借到太傅府上辭行,趁機察看司馬懿的動靜。李勝來到太傅府,隻見司馬懿麵容憔悴地躺在床上,由兩個、廠頭扶著,才勉強撐起身來。李勝對他說:“我要去青州上任了,向您來辭行!”

司馬懿含混地說:“並州接近匈奴,可要好好防備!”李勝說:“是青州!”

司馬懿說:“你從並州來?”

李勝又道:“是山東青州。”

司馬懿大笑道:“你剛從並州來?”

李勝最後借用紙筆,才對司馬懿說明白。司馬懿看了好一會兒才說:“原來是青州哇,我病得耳聾眼花了,刺史路上保重吧!”說完,司馬懿用手指指嘴巴,丫頭捧上湯水,司馬懿抖抖索索地接過來,湯水還灑了一衣襟。最後,他流著淚對李勝說:“我年老力衰,活不久了,剩下兩個兒子,要托曹大將軍照顧,請李刺史在曹將軍的麵前多多吹噓!”說完指指兩個兒子。李勝走後,司馬懿便披衣起床,對司馬師和司馬昭說:“李勝回去必定要跟曹爽報告,他不會再懷疑我了。”

李勝趕回大將軍府,把情形一五一十地向曹爽作了彙報。曹爽大喜道:“這老家夥一死,我就什麼也不怕了。過了幾天,他請魏主曹芳,點起禦林軍,借口出城祭祖,打獵去了。司馬懿抓住這個機會,帶領兒子和眾將,直奔朝中,威逼郭太後下旨,說曹爽奸邪亂國,要免職辦罪,太後無奈,隻得下旨。然後又占了城中的兵營,緊閉了城門。終於通過兵變重新奪回了兵權,將曹爽殺死。司馬懿在敵人麵前低調裝病,騙過曹真,最終取得了用勝利。

在那些與自己並無重大利害關係的事情上故意退讓或認輸,以此顯示自己也有無能之處;另一方麵,在對方擅長的事情上求助於他(她),以此提高對方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並讓對方感到:你的成功對他(她)並不是一種威脅。

另一方麵,當一個人獲得成功的時候,有人卻可能因此感到自己是個失敗者,是不幸的。此時,你若向他們吐露自己往昔的不幸或目前的窘境,就會縮小雙方的差距,並且讓對方的注意力從嫉妒中轉移出來。同時會使對方感受到你的謙虛,減弱了對方因你的成功而產生的恐懼,從而使其心理漸趨平衡。

“退一步海闊天空”,以低姿態,化解別人對你的嫉妒,不僅是一種靈活,更是一種內涵和寬容,它可以消融人和人之間的壁壘,讓你的成就在嫉妒的布景中得到映襯。能引起別人的嫉妒,說明了你的才華;能以低姿態有效地化解這種嫉妒,則說明了你的聰明和美德。

97.用語尖刻

鄧某與蕭某本來是同村長大的,兩個年歲相同,關係也比較好。一天,鄧某笑話蕭某,並用手指指到他胸前,對他說:“你太沒用了,出來打工這麼些年,還是給人打工”。接著又說:“你看我,咱們一塊打工才三年我就當了老板。對這樣的尖刻話,蕭某當場就覺得很沒有麵子,下不了台,氣得掉頭就走,從此再也不理鄧某了。

深入分析:

古人早有明訓:“言語傷人,勝於刀槍。”許多人常以“嘲弄”他人為樂子,例如有的戲他人為“笨”,或嘲笑某人的長相“醜”,“我永遠不會辦你所搞砸的那些蠢事”,“誰像你那麼不開竅,要是我幾分鍾就做完了”,“你跟××一樣缺心眼兒,看他那巴結相”……如此種種,估計誰聽了都不會痛快,人人都最愛惜自己的麵子,而這樣絕對的斷言顯然是極不給人麵子的一種表現。有些雖然是屬玩笑性質,但總讓人覺得不妥,畢竟“尖酸刻薄”,讓人難以接受。如果你是個對別人的“麵子”無所謂的人,說話不考慮他人,那麼你必定不受歡迎;如果你是個隻顧自己快活,說話尖酸刻薄,卻不顧別人麵子的人,那麼你必定有一天會吃暗虧。有失厚道的言語批評,會使聽者產生不悅,嚴重的,甚至會遭到殺身之禍,後悔莫及。因此,古人說:“喪家亡身,言語占八分,是有其道理的,叫人不得不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