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不能正確對待嘲諷
高敏是北京某所高校一個品學兼優研究生的研究生,隻是性格有時過於敏感。在做畢業論文時,由於她的選題是對一個工廠工人情況的調查報告,所以寫作進度就比班上同學慢了很多,她的導師因此很不滿意。於是,見麵時導師嚴肅地對說她:“平時你幹什麼去了,到現在連一半也沒有做完?”然後,導師又說:“你自己經常說自己英語怎麼好,你交給我的文章,連‘工廠’的英語單詞拚寫漏了一個字母都沒看出來,就知道自詡!”導師當時也是在氣頭上,越說越生氣:“就你這樣子,還做什麼學問?”高敏聽了導師的話,回到宿舍哇哇大哭。說實話,她的英語口語非常的流利,也認識十多個外國朋友,對此也很有自信,結果被老師這樣數落,內心非常受不了。經過這一次事情之後,本來準備考博的高敏放棄了,本來照高敏的能力,考博沒有問題的。畢業之後,她沒有接受導師介紹的工作,回到省城某高校當了一名老師。對她的選擇,老師、同學都感到非常的惋惜,她的導師後來也後悔的說:“當時我說話也太重了些,傷害了她的感情。”話雖然這樣說,高敏的導師當時說那些話並無惡意,如果她能正確對待,應該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人生無論是得意還是失意,都免不了受到冷嘲熱諷,也許,這就是人生應有的小插曲吧!在我們中間不乏喜歡譏諷和嘲笑的淺薄者,他們自認為是一個清高人,有資格嘲笑別人。像嚼舌婦一樣對別人冷嘲熱諷。通過嘲笑別人可以使的他們的平談生活獲得一點點快感,於是使用尖酸的話去諷刺、嘲諷那些失意者、失敗者。
嘲諷,其實是一種力量,它能激發人的潛能,增強人的意誌,樹立人的信心,調動人全身心的力量,為實現既定的目標而艱苦卓絕,百折不撓地頑強拚搏,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當然,嘲諷能否成為一種力量,關鍵在於被嘲諷者如何對待嘲諷:無誌之徒畏嘲諷,必然在嘲諷中倒下,而有識之士鬥嘲諷,必然在嘲諷中奮發有為。可見,誰耐得住嘲諷,誰便向成功邁近了一步。
麵對嘲諷便無所適從,殊不知在別人的冷嘲熱諷中消沉,豈止對己無益,簡直是一出人生的悲劇。要生活得充實、安穩、瀟灑,就要對嘲諷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不怕嘲笑諷刺,不怕挖苦打擊,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正確做法:
某校有一青年曆史教師,從不染指麻將,也很少與同事出去喝酒以“聯絡感情”,一有空就鑽研業務,學外語、寫論文。特立獨行的他成了不少人嘲諷的目標,有人一看見他來就喊:“啊,我們的大教授來了!”還有的人管他叫“老古董”。可他一點也不生氣,總是笑笑說:“教授尚未成功,本人仍須努力,請大家多多關照。”後來,由於他勤奮努力,講解曆史故事深入淺出,聯係現實,品評人物精到恰當,很多學生專門跑去聽他的講課。此外,他還有許多科研成果,多篇學術論文得以發表。由於他的出色表現,真的被破格晉升了副教授。同事們對他的嘲諷變為了羨慕。
當聽到別人的嘲諷時,要能夠正確對待。首先,當自己的行為遭到嘲諷時,要分析一下別人的嘲諷是否有道理,不要一律排斥,全盤否定,應檢查一下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如果你做對了,就要堅持到底,用行動來感化和影響嘲諷你的人。其次,要學會區別惡意的嘲諷與並非惡意的嘲諷。對於那些別有用心的惡意嘲諷,可以不屑一顧,也可以針鋒相對地予以反擊。要能夠把惡意的嘲諷變為動力,使壞事變成好事。對待生活中關心你的善良人,出於關心你但表達不當聽起來刺耳的話,或者也有的人關心你的進步,恨鐵不成鋼,總喜歡用諷刺的語言刺激你讓你發憤,對兩種的情況,應努力領會其中有益的東西,以改正自己,提高自己。
84.要正確對待謠言
在19世紀60年代早期的美國,有一位很有才華、曾經做過大學校長的人,出馬競選美國中西部某州的議會議員。此人資曆很高,又精明能幹、博學多識,看起來很有希望贏得選舉的勝利。但是,在選舉的中期,有一個很小的謠言散布開來:三四年前,在他跟一位年輕女教師“有那麼一點曖昧的行為”。這位候選人對此感到非常憤怒,並盡力想要為自己辯解。
以後他的做法就非常的愚蠢了,在以後的每一次集會中,他都要站起來澄清此事,表是自己的清白。其實,大部分的選民根本沒有聽到過這件事,但是,現在人們卻愈來愈相信有那麼一回事,報紙評論說:“如果他真是無辜的,他為什麼要百般為自己狡辯呢?”如此火上加油,這位候選人的情緒變得更壞,更加聲嘶力竭地在各種場合為自己洗刷,譴責謠言的傳播。然而,事情愈抹愈黑,他的所有努力卻更使人們對謠言信以為真。最後他的選舉當然失敗了,從此一蹶不振。最悲哀的是,就連他的太太也開始轉而相信謠言,夫妻之間的親密關係被破壞殆盡。
謠言是指那些沒有確切依據而在人群中相互傳播的一種特定的虛假信息。從其效果講,謠言就是聽的人無聊時覺得挺有趣,但當事人一定會因受誣賴而生氣的話。
沒有人不曾為謠言生氣過,但是切不可以不冷靜的態度對待謠言。每個人變成流言受害者的時候,第一反應都會像一根接收了過多電流的避雷針,急著把電導出去。其實,真正的造謠者未必是那個“我不能告訴你他是誰”的第三人,反而可能就是那位好奇的傳話者,他或多或少也加了油添了醋,抱著看好戲的心情,以一種“我好心才告訴你”的態度,靜靜等候你怒火中燒,然後安慰你“不要生氣”。你越生氣,他越覺得謠言是真的,不然,為什麼要惱羞成怒呢?這背後必然有什麼不可告人之事。
很多謠言聽來實在不值得生氣,造謠的手法也很拙劣,被點到名的人卻很難理性的“一笑置之”,往往越反駁越惱羞成怒。人們在生活中有時會遇到惡意的謠言傷害,有的人會因此大動肝火,結果把事情搞得越來越糟。反之,有的人能很好地控製住自己的情緒,泰然自若地麵對各種中傷和謠言,因而在生活中立於不敗之地。
正確做法:
阿英經常去一家服裝店買衣服,一來二去也就成了熟人。一天,老板“好心”的對她說:“阿英,你的前男友很缺德,現在到處說你的壞話,我覺得你不是他說的那種人,這人你可得小心點,最好能找他理論一下。”阿英當時立即就火了,後來轉念一想,自己分手的男朋友是自己的大學同學,兩個人是客客氣氣分手的,隻是因為雙方的父母不同意罷了,另外,他的人品阿英也信得過,感覺他不會做出這種事來。於是,阿英問他:“請問你聽誰說的啊?”老板吞吞吐吐,說:“我不能說……我答應我的朋友不能說的。”阿英看到老板不肯說,想到這可能是造自己謠的話,也就沒有追問。阿英說:“我相信他不會做出這種事來,這事以後就不要提了。”老板看阿英對一點也沒有興師問罪的樣子,也就不再說她“前男友”的壞話了。下次阿英再去買衣服的時候,老板笑眯眯的說:“我那個朋友是瞎說的,她也暗戀過你分手的男朋友,盼著你們大吵一架呢,上次我亂說,實在太不好意思了。”
一個高情商的人應是一個能成熟地調控自己情緒情感的人。缺乏自我控製能力的人想必已經明白,你是生活在社會中,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取得成功,你有必要控製自己的情緒情感,理智地、客觀地處理問題。
俗話說:“謠言止於智者”。聰明地學會應對謠言是非常重要的。當你身受謠言的困擾時,不妨采用這樣幾種方式:分析謠言的起因、造謠者的動機和背景,研究傳謠者的心理特點,揭露造謠者的不良動機;立即提供全麵、確鑿的事實真相,消滅信息模糊的真空狀態;爭取朋友的協助;對謠言一笑置之,對閑話持一副超然的態度,不加理睬,做你應當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