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章(3 / 3)

寬敞的學術報告廳裏,學生們正在旁聽一位美國加州大學著名生物學教授的演講,課上教授提出他的白鼠實驗的結果。此時,有一位學生突然舉手發問,提出了他對教授所說的實驗結果疑問,並問這位教授假如用另一種方法來做這種實驗,實驗結果將會如何?所有的聽眾都看著這位教授,等著看如何回答這個他根本不可能做過的實驗。結果,這位教授卻不慌不忙,直截了當地說:“對不起,我沒做過這個實驗,我不知道。”當教授說完“我不知道”時,台下響起了長時間持續的掌聲。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講過:“就我來說,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什麼也不知道。”蘇格拉底以最通俗的語言表達了進一步開闊視野,不懈求知的強烈願望。我國先哲孔夫子也曾經說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他的話告訴我們這樣的哲理: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不願意說出“不知道”這三個字,認為那樣做會讓別人瞧不起自己,使自己丟麵子,結果卻適得其反,帶來十分嚴重的後果。

心理學家邦雅曼·埃維特曾指出,平時動不動就說“我知道”的人,不善於同他人交往,也不受人喜歡,而敢於說“我不知道”的人,表現出的則是一種富有想象力和創造性的精神。埃維特還說,如果我們承認對某個問題需要思索或老實地承認自己的並不知道,那麼我們自己的生活狀態就會大大的改善。

凡是聰明的人,都有勇氣承認“我不知道。”沒有人知道一切事情,這是一個事實。他們麵對缺乏深入研究或沒有把握的事情能夠坦然地說自己不知道,隨後就去學習他們所欠缺的知識。坦率承認自己不知道無損於他們的自尊,對於他們來說,“不知道"”是一種動力,促使他們積極采取行動,進一步了解情況,多方麵向他人求教,求得更多的知識。

人通常喜歡把自己最優秀的一麵展現給他人,所以他們會想盡辦法來掩蓋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宣揚自己所知道的事情以贏得他人的讚美與喝彩。有時候,為了隱藏自己的弱點和無知,人們喜歡擺出一副“我知道”的姿態,殊不知這樣反倒給人一種故意不懂裝懂的虛偽的感覺。如果你對不知道的事情坦率地說“我不知道”,反而可以成為一種打動人心的表現自我的方式,因為坦率本身就會給人一種深刻的印象,會讓人覺得你很誠實而信任你的為人。

78.與人交往“臨時抱佛腳”

劉曉在一所縣城高中任教,這兩天學校正在進行優秀班主任評比,同時還有優秀備課組、教研組等評比,按他的教齡、教學成績,評上優秀教師問題不是太大,但是因為名額有限,競爭非常激烈,所以他心裏對此事非常擔心。這時,他突然想起自己父親當年教過的學生陳某在縣教育局當局長,應該可以幫自己一個忙。劉曉本想馬上找他,但後來一想:過去有許多時候,父親都給自己打過招呼,讓自己過去看看陳某,本來早就應該過去的,結果都沒有去,因此與陳某並沒有多少交情可言,現在有求於人就去找他,未免顯得過於突然和功利。在這種情形之下,劉曉才開始後悔自己“平時不燒香”了。

深入分析:

“臨時抱佛腳”原意為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臨渴掘井之意。後因稱平時無準備而事急時倉猝張羅為“臨時抱佛腳”。俗話說:“熟人麵前好辦事”,和別人有交情做起事來就會順當得多,不然的話,任你有登天本事,別人怎麼會知道呢?

建立關係最基本的原則就是:不要等到有麻煩時才想到別人。“關係”就像一把刀,常常磨才不會生鏽。若是有半年以上的時間不聯絡,基本上你就可能已經失去這位朋友了的友誼了,以後再交往時就很困難了。

很多人都有忽視“感情投資”的毛病,一旦關係好了,就不再覺得自己有責任去保護它了,特別是在一些細節問題上,例如該通報的信息不通報,該釋的情況不解釋,總認為“反正我們關係好,解釋不解釋無所謂”,結果日積月累,朋友之間音訊不通,關係漸漸的就開始疏遠了。長此以往,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最後損害雙方的關係。

正確做法:

蘇某性格溫和,平易近人,認識他的人對他的印象都相當不錯,他為人處世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從來不會要用到別人時再去和人聯係。對他認識的人,他會不時打個電話問候一下,送上一句問候,或者交流一下工作上的事情;有空時他還組織幾個人見個麵,聚個餐,通過這種細水長流式的交往,建立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朋友圈。一天,他兒子半夜肚子痛,於是急忙起來打電話給友人江醫生想辦法,江醫生馬上駕車趕到,及時將孩子送到了醫院,經初步診斷,認定是患了盲腸炎。類似這種事情,蘇某的朋友多次向他伸出過援手。談起自己,蘇某認為正是因為自己交友從不急功近利,能夠經年累月培養與朋友們的友誼,才收到了“朋友多了路好走”的良好效果。

現代人生活忙忙碌碌,沒有時間進行過多的應酬,日子一長許多原本牢靠的關係就會變得鬆懈,朋友之間逐漸互相淡漠,這是很可惜的。所以,一定要珍惜人與人之間寶貴的緣分,即使再忙,也別忘了溝通感情。因為每個有都有這樣的天性——傾向於幫助平理“和自己有些交情”的人。

中國人諷刺臨事用人,最簡練的話語是“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有事有人,無事無人”。這種做法十足的目光短淺,俗話說得好:“平時多燒香,急時有人幫”,“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傘”。在人際交往中,建立友誼應該是一個長長期、持久性的工作,並非似有似無,從生意場到日常交往,都應該處處留心,善待每一個關係夥伴,從小處細處著眼,時時落在實處。真正善於交往的人都有長遠的戰略眼光,早作準備,未雨綢繆,這樣在急時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幫助。

友誼之花重在平日的澆灌,為人處世,千萬不可急功近利。你可以通過這樣幾種方式對朋友進行長期性的“感情投資”:平時注意給朋友打個電話,表示自己對友人的關心;過節時適當地聚一下,提升一下友誼;發個短信表達祝福或問候;過節時發一張賀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