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不愛與人交往
金蕾大學畢業後進入一家公司工作。平時,她總是靜靜的呆在辦公室的一隅,一天到晚不見笑容,當然也看不到愁容,既不會參加辦公室的八卦,也不主動找個機會與他人交流一下。其他幾個畢業生,在中午與同事聚在一起吃飯,慢慢地融入了集體。但她堅持每天自己帶飯來,時間一到,微波爐裏一熱,就躲到會議室的角落裏一個人吃悶飯去了。周末同事們搞過幾次小範圍的活動,一起吃飯、唱歌什麼的,金蕾也從不參加過。有幾位好心的同主動找她搭訕,她最多禮貌地回答一下,然後就又像得了自閉症一樣,一言不發。由於她這樣處事,大家漸漸的也就不和她來往了。這樣造成在很多時候大家常常想不起來她的存在。
深入分析:
人際關係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倘若搞不好人際關係,將對我們的工作、生活及心理健康有不良的影響。那些不愛與人交往的人,由於沒有“路子”,在出現困難時,就沒有多少人伸出手來幫忙。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具有社會性的,隻有與“人”頻繁交往,我才能成長為一個正常的“人”。目前,社會各項工作越來越需要協作來完成,獨來獨往的人很難成功,因此溝通的能力就顯得很重要。生活中常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話:“那人性格好,懂得多,所以我喜歡同他交流”,的確,一個品質好、能力強的人或具有某些特長的人更容易受到人們的喜愛。反之,那些將自己封閉起來的人,人們是很難願意與之接近的。
正確做法:
有位青年教員新到一所學校時,經驗不足,情況不熟,但是他不自卑,自信有打開局麵的能力。為了打開局麵,他主動找校長要求擔任差班的班主任,獲得了校長的重視。為了把課上好,他常常向一些有經驗的老教師請教,因而受到學校領導和老教師的好評。在平時的工作中,他與同事保持良好聯係,主動協助其他老師的工作。沒出半年,他就在教學工作中脫穎而出。由於他注意與人交往,培養人脈,使得他口碑甚佳。他深有體會地說:“如果不是主動地與校長以及其他教師交往,我是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績的。”
無論你多麼能幹,具有自信,也應避免孤芳自賞,更不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孤島。在同事中,你需要找一兩位知心朋友,平時大家有個商量,互通聲氣。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係教授羅亞博士認為,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都有足夠的條件成為主管,平步青雲,但必須要懂得一些待人處事的技巧。其實,隻要我們為人正直,與人相處並不是一件難事,並不是很難的事。根據行為專家的忠告和眾多人提供的經驗,與人交往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如果你有意見最好直接向上司陳述;樂於從老同事那裏吸取經驗;對新同事提供善意的幫助;用自己的性格優勢關心異性同事;適當“讓利”,放眼將來;讓樂觀和幽默使自己變得可愛;利用午飯時間與其他同事多溝通,增進感情,消除彼此之間的隔膜,有助你的事業發展。
隻要真誠地從這幾個方麵去努力,那麼你就會成為一個讓人喜歡的人,得到一份好人緣,與人交往也就變成了一件樂事了。
59.給別人的好處不時張揚
許攸自幼與曹操十分要好,官渡之戰中,許攸背叛袁紹投奔曹操後,建議曹操偷襲烏巢,使曹操大獲全勝。後曹操奪取冀州,亦有許攸之功。許攸因此居功自傲,乃至得意忘形,對曹操經常口出戲言,甚至稱呼曹操小名,在正式場合亦不知收斂。在一次聚會上,許攸對曹操說:“阿瞞,你沒有我,不會得到冀州。”曹操一聽哈哈大笑道:“你說的一點不錯。”嘴上雖這麼說,心裏卻非常不高興,以為許攸無禮太甚。後來,許攸率隨從出鄴城東門,他得意對左右從人說:“他們曹家沒有我,不可能出入此門。”此話傳到曹操耳中,曹操終於忍無可忍,下令殺死許攸。
深入分析:
對一個有勞動能力、理智健全的人來說,獨立、付出都是內部的需要。人際關係中如果不能相互滿足某種需要,那麼這種關係維持起來就比較困難。在卡耐基成功人際交往思想中,很重要的就是要遵循心理交往中的功利原則——這一原則是建立在人的各種需要(包括精神的、物質的內容)的基礎上,即人際交往是滿足人們需要的活動。
如果你想幫助別人,而且想和別人維持長久的關係,那麼不妨適當地給別人一個機會,讓別人有所回報,不至於因為內心的壓力而疏遠了雙方的關係。而“過度投資”,不給對方喘息的機會,就會讓對方的心靈窒息。留有餘地,彼此才能自由暢快地呼吸。
即使給了別人好處,幫了別人,也不要四處張揚。在知道人們是如何地注重麵子之後,必須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任何有損他人顏麵的事。隻要你有心,隻要你處處留意給人麵子,你將會獲得更大的麵子。
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人,幫了別人的忙,就覺得有恩於人,於是心懷一種優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這種態度是很危險的,常常會引發反麵的後果。
正確做法:
古代有位大俠郭解。有一次,洛陽某人因與他人結怨而心煩,多次央求地方上的有名望的人士出來調停,對方就是不給麵子。後來他找到郭解門下,請他來化解這段恩怨。
郭解接受了這個請求,親自上門拜訪委托人的對手,做了大量的說服工作,好不容易使這人同意了和解。照常理,郭解此時不負人托,完成這一化解恩怨的任務,可以走人了。可郭解還有高人一著的棋。
一切講清楚後,他對那人說:“這個事,聽說過去有許多當地有名望的人調解過,但因不能得到雙方的共同認可而沒能達成協議。這次我很幸運,你也很給我麵子,我了結了這件事。我在感謝你的同時,也為自己擔心,我畢竟是外鄉人,在本地人出麵不能解決問題的情況下,由我這個外地人來完成和解,未免使本地那些有名望的人感到丟麵子。”他進一步說:
“這件事這麼辦,請你再幫我一次,從表麵上要做到讓人以為我出麵也解決不了問題。等我明天離開此地,本地幾位紳士、俠客還會上門,你把麵子給他們,算做他們完成此一美舉吧,拜托了。”
郭解離去後的第二天,本地的幾位紳士、俠客再次登門當和事佬。當然毫無疑問地成功了。郭解既解決了這場仇怨,又不張揚自己在其中的作用,功成而歸於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