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敞開心扉,增加心靈的透明度。猜疑往往是心靈閉鎖者人為設置的心理障礙。隻有敞開心扉,將心靈深處的猜測和疑慮公之於眾,增加心靈的透明度,求得彼此之間的了解溝通,增加相互信任,消除隔閡,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諒解。
第四,無視“長舌人”傳播的流言。猜疑之火往往在“長舌人”的煽動下,才越燒越旺,致使人失去理智、釀成惡果。因此,當聽到流言時,千萬要冷靜,謹防受騙上當。
第五,增強自我調節能力。一個人在人生旅程中,難免遭到別人的議論和流言。如果猜疑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不必放在心上,但丁有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要善於調節自己的心情,不要在意他人的議論,該怎樣做還怎樣做,這樣不僅解脫了自己,而且產生的猜疑也就煙消雲散了。
如果你對春天產生猜疑,便會錯過秋天豐收的果實;如果你對黎明產生猜疑,便會錯過陽光的普照。所以,盡快趕走猜疑的蝙蝠,不要讓猜疑之海圍起你生活的島嶼。
如果你遇到了朋友乃至領導對你的猜疑,一定要相互溝通,解釋清楚,消除誤解。相信隻要坦誠、信任,就沒有解不開的結,猜疑也就迎刃而解了。
57.嫉妒心過強
王鬆是某大學社會專業大三的學生,他是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這所名牌大學的。剛上大學時,他與班上同學的關係非常融洽,這當然與他的熱情大方、樂於助人的性格分不開。同學們都喜歡樸素、熱情的他。
可慢慢地,他產生了嚴重的不平衡心理。隻要別的同學哪方麵比他強,他就眼紅;隻要老師在同學麵前表揚別的同學,他心裏就酸溜溜的;他看見別的同學家境很好,不用勤工儉學就能過上很寬裕的生活,他心裏就特別不平衡,他時常怨恨自己沒有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他看見別的同學得獎學金或被評為“三好學生”,他就嫉妒得夜裏輾轉反側,暗暗埋怨上天的不公。
王鬆尤其看不慣與他來自同一所高中的一位老鄉同學。原來兩個人在高中各方麵都不相上下,上大學後,老鄉同學的成績越來越好,而且被選為班幹部,他就更加妒火中燒。於是他的注意力不在讀書學習上,而是時刻注視著老鄉的一舉一動,妄圖從中抓住把柄,他開始到處給那位老鄉同學散布流言蜚語,造謠中傷,大家都開始討厭他。他為了爭口氣,把老鄉同學比下去,在競選班幹部時竟然不知羞恥地在下麵做小動作、拉選票,結果他的陰謀被同學們識破,投票時隻有他自己投了自己一票,搞得十分狼狽。一計不成他又生一計,在期末考試中,他知道憑自己的水平是拿不了高分的,於是,他就采用夾帶紙條的方式作弊。在最先的兩門考試中,他的計謀得逞了。正當他自鳴得意,覺得勝利在望時,在第三門考試中被監考老師抓個正著。老師說:“我早就注意你了,以為你會有所收斂,沒想到你一而再、再而三地作弊。我再也不能容忍你的作弊行為了。”王鬆當下便痛哭流涕地求監考老師手下留情,可是學校的製度是無情的,王鬆的名字上了作弊的名單。當天,學校教務處就做出了開除其學籍的處分決定。
王鬆沒想到自己的大學生活會是以被開除告終。他覺得無顏麵對自己的父母。於是,他一個人背著簡單的行囊去了另外一個陌生的城市,開始了流浪生涯。
深入分析:
嫉妒是指因自己的品德、才能不如別人而對之心懷怨恨。嫉妒者往往對別人的優點和成績不但不感到高興,反而覺得不舒服,認為有損於自己的利益。這種人看到別人成功比看到自己的失敗還難受。嫉妒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表現,嚴重的嫉妒,不僅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緊張,互相詆毀,而且也是嫉妒者本人患身心疾病的原因。巴爾紮克曾經說過,嫉妒者所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更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別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萬分。所以,有嫉妒心的人,應及時改變自己的不良心理狀態,培養容人納賢的優良品德,記住“心底無私天地寬”的名言。
我們不會嫉妒與我們差距過大的人。兩個朋友,一個人成功,另一人未成功時,便會發生強烈的嫉妒。明星嫉妒其他明星,記者嫉妒其他記者,作家嫉妒其他作家,足球運動員嫉妒其他足球運動員,女人嫉妒女人,男人嫉妒男人。
嫉妒發生於我們發覺本來與自己在同一層次的人,現在卻淩駕我們,當我們無法超越他,再也無法與他競爭的時候,嫉妒便發生了。這時候,我們麵前有兩條道路。一條是肯定對方,真心為對方的成功鼓掌;一條是期望他失敗與毀滅。一個讚揚成功者的社會之所以較少被嫉妒左右,是因為這個社會不但鼓勵競爭,更承認別人的成功。
正確做法:
19世紀初,肖邦從波蘭流亡到巴黎。當時匈牙利鋼琴家李斯特已蜚聲樂壇,而肖邦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然而李斯特對肖邦的才華卻深為讚賞。怎樣才能使肖邦在觀眾麵前贏得聲譽呢?李斯特想了個妙法:那時候在演奏鋼琴時,往往要把劇場的燈熄滅,一片黑暗,以便使觀眾能夠聚精會神地聽演奏。李斯特坐在鋼琴麵前,當燈一滅,就悄悄地讓肖邦過來代替自己演奏。觀眾被美妙的鋼琴征服了。演奏完畢,燈亮了。人們既為出現了這位鋼琴演奏的新星而高興,又對李斯特推薦新秀深表欽佩。
羅素在談到嫉妒時曾說:“嫉妒雖是一種罪惡,它的作用盡管可怕,但並非完全是一個惡魔。它的一部分是一種英雄式的痛苦的表現;人們在黑夜裏盲目地摸索,也許走向一個更好的歸宿,也許隻是走向死亡與毀滅。要擺脫這種絕望,尋找康莊大道,文明人必須像他已經擴展了他的大腦一樣,擴展他的心胸。他必須學會超越自我。在超越自我的過程中,覺得像宇宙萬物那樣逍遙自在。”
化解嫉妒心理祛除這顆毒瘤的良方是:
1.自我認知,客觀評價自己和他人
要正確地認識自我,評價別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個人限於主客觀的條件,不可能萬事皆通,樣樣比別人好,時時走在別人前麵。要接納自己,認識自己的優點與長處,也要正確地評價、理解和欣賞別人。在因為嫉妒心理而給自己的精神帶來一些煩惱與不安時,不妨冷靜地分析一下嫉妒的不良作用,同時正確地評價一下自己,從而找出一定的差距,做到“自知之明”。隻有正確地認識了自己,才能正確地認識別人,嫉妒的鋒芒應付地在正確的認識中鈍化。
2.學會正確的比較方法
一般說來,嫉妒心理較多地產生於原來水平大致相同、彼此又有許多聯係的人之間。特別是看到那些自認為原先不如自己的人都冒了尖,於是嫉妒心油然而生。因此,要想消除嫉妒心理,就必須學會運用正確的比較方法,辯證地看待自己和別人。要善於發現和學習對方的長處,糾正和克服自己的短處。而不是以自己之長比別人之短。這樣,嫉妒心也就不那麼強烈了。
3.充實自己的生活,尋找新的自我價值,使原先不能滿足的欲望得到補償和開拓有利於充分發揮自身潛能的新領域,以便能“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會在一定程度上補償先前沒滿足的欲望,縮小與嫉妒對象的差距,從而達到減弱以至消除嫉妒心理的目的。例如,某人雖無真才實學,卻善於鑽營,官運亨通,成為你的上司。對此,你大可不必猝發妒情,而應發揮自己的專長,在業務上刻苦鑽研,精益求精,同樣可以令別人刮目相看。
4.升華嫉妒,化嫉妒為動力
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工作單位,每個人都要在具有競爭的環境中客觀地對待自己。不要把比自己優秀的同學或同事當成與自己有競爭關係的對手,要當成自己前進的動力。學會讚美別人,把別人的成就看作是對社會的貢獻,而不是對自己權利的剝奪或地位的威脅,將別人的成功當成一道美麗的風景來欣賞,你在各方麵將會達到一個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