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羅賓見到韋恩時禁不住問道:

“昨天晚上我在斯旺森家看見你和最迷人的女孩在一起。她好像完全被你吸引住了。你怎麼抓住她的注意力的?”

“很簡單。”韋恩說,“斯旺森太太把喬安介紹給我,我隻對她說:”你的皮膚曬得真漂亮,在冬季也這麼漂亮,是怎麼做的?你去哪呢?阿卡普爾科還是夏威夷?”

“‘夏威夷。’她說,‘夏威夷永遠都風景如畫。’

“‘你能把一切都告訴我嗎?’我說。

“‘當然。’她回答。我們就找了個安靜的角落,接下去的兩個小時她一直在談夏威夷。

“今天早晨喬安打電話給我,說她很喜歡我陪她。她說很想再見到我,因為我是最有意思的談伴。但說實話,我整個晚上沒說幾句話。”

看出韋恩受歡迎的秘訣了嗎?很簡單,韋恩隻是讓喬安談自己。他對每個人都這樣——對他人說:“你來說,我來聽,請告訴我這一切。”這足以讓一般人激動好幾個小時。人們喜歡韋恩就因為他注意他們。

交流是一個互動行為,每個人應該既是發言者,也是傾聽者。有人說言語是一種卑賤的東西,一個說話極隨便的人,一定沒有責任心。因此,你應該訓練自己“聽”的能力,努力使自己不致因發生聽覺上的錯誤而導致失敗。如果你目前還不具備這種能力,現在開始培養,還不算太遲。

有人認為多言是虛浮的表現,口頭慷慨的人,行為一定吝嗇。看來,多言不僅招人厭煩,還會給人留下虛浮的壞印象。因此,在人際交往中,應學會適時製造讓別人講話的機會。

日本鬆下電器馳名全球,它的創始人鬆下幸之助就特別善於傾聽。鬆下幸之助認為,如果你手下的人所提的意見、建議你都不聽,那長此以往,他們就不願再提意見了,腦子也不願開動了。因為提了也沒有用,聽你的不就完了嘛!這樣公司會死氣沉沉,失去生氣。在企業是這樣,家庭也是如此。

一言以蔽之,能成為一個好的聽眾,給別人留下充足的說話機會,有助於建立融洽的人際關係,善於傾聽就等於向成功邁進了一大步。

29.隨意打斷別人說話

小杜是一個活潑型的人,自我控製力比較差,說起話來往往不假思索,喜歡海闊天空地發表個人見解。由於他是一個球迷,所以當聽到別人聊起足球時,他就會禁不住打斷別人的談話。在誇誇其談中,他獲得極大的滿足。由於他對球星、賽事、球隊掌握得多,他就經常以老師自居,打斷別人的談話。比如,當別人正說起球星羅納爾多時,他會湊上前去,滔滔不絕地把羅納爾多的生日、體重、身高、進球以及私生活如數家珍一般說出來。幾個朋友見麵時,隻要話頭一提到足球,他就精神倍增,把自己知道的足球知識如瓶瀉水般地說上一通。大家雖然當麵都叫他“他足球博士”,但都很討厭他為了表現自己“懂得多”而打斷別人談話的做法。

深入分析:

朋友之間,可以無話不談,但在某些場合,就不必誇誇其談,以致打斷別人的談話了。托爾斯泰講道,誇誇其談者往往是知之甚少者;知之甚多者往往沉默寡言。這樣的情形很普遍是因為,知之甚少者總是以為他知道的東西便是最重要的東西,於是想講給所有人聽。知之甚多者則知道,還有比他已知的東西多得多的東西,因此,他隻是當別人需要時才講,而如果別人不問——他便不講。

培根說:“打斷別人、亂插話的人,甚至比發言冗長者更令人生厭。”每個人都會有情不自禁地想表達自己願望的時候,但如果不去了解別人的感受,以自我為中心,不分場合與時機就去打斷別人說話或搶接別人的話頭,擾亂他們的思路,會引起對方的不快,有時甚至會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隨便打斷別人說話或中途插話,是有失禮貌的行為。要想讓別人喜歡你、接納你,就必須根除隨便打斷別人說話的陋習,在別人說話時千萬不要插嘴。如果有必要表明你的意見,非要打斷他的講話,那麼你就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說話技巧。

中間打斷對方的話題是沒有禮貌的行為,有時會產生不必要的誤會,說不定對方會想:“那麼你來講好了。”當然,在別人說話時一言不發也不好。對方說到關鍵的時刻,說完後,你隻看著對方,而不說話,對方會感到很尷尬,他會以為沒有說清楚而繼續說下去。

人們常會輕率地打斷別人的話去詢問:“剛才這個問題的意思,能解釋一下嗎?”或者不經大腦就說:“我不太了解剛才這個問題的意思。”這些話都不算得體,你不妨這樣表示:“據我聽到的,你的意思是否這樣呢?”

即使你真的沒聽懂,或聽漏了一兩句,也千萬別在對方說話途中突然提出問題,必須等到他把話說完,再提出:“很抱歉!剛才中間有一兩句你說的是……嗎?”如果你是在對方談話中間打斷,問:“等等,你剛才這句話能!不能再重複一遍?”這樣,會使對方有一種受到命令或指示的感覺。

正確做法:

美國最有影響的人際關係導師卡耐基,一次到一個著名植物學家家裏做客,整個晚上,那位植物學家都滔滔不絕地給卡耐基談各種千奇百怪的植物。而卡耐基聽得津津有味,目不轉睛,像個特別喜歡聽故事的孩子,中間隻是偶爾忍不住問上一兩句。

沒想到,他們交談到半夜離開時,植物學家緊握著卡耐基的手,興奮地對卡耐基說:“你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談話專家。”

要在與人交際時獲得好人緣,要想讓別人喜歡你、接納你,就必須根除隨便打斷別人說話的陋習,在別人說話時千萬不要插嘴,尤其是要注意不要用不相關的話題或無意義的評論打斷別人說話,更不要搶著替別人說話。

亞伯拉罕·林肯說過:首先,要學會做一個好的傾聽者,然後你才會成為生活中的主角。不隨意地打斷別人講話,是一種有教養、有風度的表現。聽其他人講話時,先安靜地聽,等聽清楚了別人的講話內容後,再準確完整地說清自己的想法。這一方麵是尊重他人的表現;另一方麵也可以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在宴會、生日舞會上,我們時常可以看到朋友正和另外一個不認識的人聊得起勁,此時,每個人都存有加入過去的想法。而實際上呢?你隻不過是想聽聽他們到底在講些什麼罷了。但是,一方麵你們不知道他們的話題是什麼,而且你突然地加入,可能會令他們覺得不自然,也許因此而話題接不下去,到後來場麵氣氛轉為尷尬,而無法收拾。此時,大家一定會覺得你很沒禮貌,也因為你這位不速之客,導致自己和朋友的恥笑。如果碰到這種情況,你最好等他們說完再過去找你的朋友,即使真有事必須當時告訴他,給他一些小動作的暗示,他就會找機會和你講。有一點要注意,不要靜悄悄地站在他們身旁,好像在偷聽一樣,盡可能找個適當機會,禮貌地說:“對不起,我可以加入你們嗎?”或者,大方地、客氣地打招呼,叫你的朋友介紹一下,就能很自然打破這個情況。千萬不要打斷他們的話題,也不要製造尷尬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