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軟,透支友情之後,原有的一些朋友關係就會發生一些特別微妙的變化。就故事來看,如果李文經常向張強借錢,張強可能就會因為李文多次借錢而心存不滿,自己的錢也不是大街上撿的,也是辛辛苦苦掙來的,何況就李文那點工資猴年馬月也還不上,等於打水漂了。就李文來講,零星借來的錢很快會被用掉,其實沒有這筆錢也可以過得去,少吃幾次肉,少買件衣服就可以了。張強的錢對他們的生活沒有多大影響,但一旦借了這些錢,不僅加重李文心理上的負擔,而且張強也不樂意去填無底洞,先前的都沒還的指望,更何況4萬元了。

從這個故事,我們應該懂得即使是很好的朋友,也不可事事都向朋友求助,從而把朋友資源都零零星星、瑣瑣碎碎地“透支”掉了。

君子之交淡如水,正因為淡所以才不膩,才能持久。“與朋友交,久而敬之”。敬,也就是保持距離,也就是防止過分的親昵。有一句箴言是這麼說的:“你的腳要少走鄰舍的家,恐怕他厭煩你,恨惡你。”為人處世中需要注意的是,友誼不可透支,總要保留幾分。

27.不能察覺弦外之音

某雜誌社曲主編約楊教授為刊物寫一篇稿子,恰巧雜誌社搞座談會,他也邀請了楊教授。楊教授剛進會場,曲主編就衝了過去:“太好了!太好了!稿子怎麼樣了,我可是等米下鍋啊!”

“糟糕!”楊教授一拍腦袋:“抱歉!抱歉!來的時候太匆忙了,可能是放在家裏桌子上了。”又拍拍曲主編的肩膀:“這樣吧,明天我在家等著,你派人來拿,好吧?”

“寫好了就行了”,曲主編一笑:“既然寫好了就不用等明天了,我等會兒開車送您回去,您直接給我就行了。”

楊教授一怔,也笑笑:“不好意思啊,散會後我還約了一位朋友,並不直接回家,還是明天再來取吧!”

座談會結束後,曲主編到停車場開車回家。轉過街角,他看見楊教授和自己雜誌社的小劉在等出租車。

曲主編搖下車窗熱心地問:“你們這是去哪兒呀!”

小劉說:“我順道陪楊教授回家。”

曲主編一聽,就停下車將楊教授和小劉拉上車。曲主編邊開車邊說:“我送您回家,順便拿稿子。”

“我家巷子小,尤其是假日,停滿了車,不容易進去。”楊教授拍拍曲主編:“你不用這麼麻煩,把我們放在巷子口就行了,稿子我明天中午給您送過去就是了。”

誰知曲主編說自己順路,一定要去。曲主編硬是轉過小巷子,一點一點往裏擠,開到楊教授家的樓下。

“我還得找呢!這巷子不好停車,還是明天吧。”楊教授說。

“沒關係,您不是說放桌子上嗎?”正說著,後麵的車大按喇叭催促。

“您還是別等了吧!”楊教授拍著車窗:“實話告訴您,我還沒寫完呢……”

楊教授再三找借口推辭,曲主編居然沒有聽出楊教授“我還沒有寫完呢”的言外之意,結果弄得兩人都不愉快。

深入分析:

透過人的言語,捕捉“弦外之音”,是洞察人的心理奧秘的有效方法。從一定的意義上說,言語隻是一種外在的現象,人的欲望、需求、目的才是內在的本質。現象是表現本質的,本質總要通過現象表現出來。言語作為人的欲望需求和目的的表現,有的是直接明顯的,有的是間接隱晦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我們必須善於透過現象認識本質,了解言語背後的真實信息。

正確做法:

王娜是天生麗質,也有份愛美之心,平時喜歡把自己打扮得很靚麗。但是,有時她喜歡穿得怪一點。有一次,她“自我感覺良好”地穿著一套真絲連身裙,腳上穿一雙黑色的係帶涼鞋,襪子是白色的,帶卡通超大圖案。看其上麵確實美不盛收,看其下麵,她這個年齡穿白色襪子就顯得不適當了,況且與衣服鞋子都不搭配。一位朋友見到她這身裝束,就說:“您的襪子很卡通,我家寶貝一直要哪,有四歲孩子穿的嗎?”王娜雖然對自己的這身裝扮很滿意,但看到朋友忍俊不禁的樣子,又見朋友說這話時吞吞吐吐,一下子就明白自己裝扮不當了。

一般說來,一個人的感情或想法,都會在說話方式裏表現得清清楚楚,隻要仔細揣摩,即使是弦外之音也能從說話的簾幕下逐漸透露出來。如果你一個人以一個平常的話題切入,但是說話時又閃爍其詞,吞吞吐吐,你就要認真傾聽,不時提問,再傾聽通過引導,從他的談話中一步一步地聽出他的話外之音。

比如你有朋友商談一件重要的事,他不公開稱讚你的想法,而是說:“完全可以,但是……”這說明他不支持你的想法,甚至反對,隻是礙於情麵,不好意思直說出來罷了。

28.不給別人有說話的機會

張磊與郭軍是大學時候的同學。張磊本科畢業後就去縣城一家中學教了高中。而郭軍則考上了研究生,進一步深造。春節的時候,他們兩個約了一個時間聚一聚。讓張磊沒想到的是,郭軍的話匣子一打開,就滔滔不絕,一發不止。本來小張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也是口才高手,想插幾句話,卻始終沒有機會。郭軍興致盎然地敘述自己的導師如何牛氣,自己如何獲得女孩子的芳心等等……而張磊除了兩手在餐桌上玩弄吸管,無聊地聽郭軍說個不停外,隻能在臉上掛著一絲苦笑,心中很是無奈。本來是在春節聚一下,敘敘舊,結果卻變成了郭軍的“專場演出”,張磊越想越是生氣。

深入分析: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少說為佳的名言,如“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言多必失”、“喪家亡身,言語占八分”等等。因為他們付出的太多,話說得太多,既費精力,又給他人傳遞過多的信息,還有可能傷害他人;另外,他們無法從他人身上吸取更多的東西。當然問題不在於別人太吝嗇,而是他不給別人說話的機會。

交談不是單向的長篇大論,而是雙向的不斷交流。人們的交談是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的,不是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什麼時候說就什麼時候說。交談時說者和聽者雙方互相配合才能使談話進行下去。按照說者和聽者一個說,一個聽的規則,交談才能夠平衡地進行下去。這種規則如同交通規則一樣,即使沒有交通警察的指揮,大家也都會遵守紅燈停,綠燈行的規則,否則便會造成撞車和交通堵塞。交談的規則雖然沒有交通規則那樣明顯,但也是被嚴格遵守的。交流是雙向的,不斷互換位置的談話就好像投接球的練習一樣,是交際雙方交流取得成功的第一步。

正確做法:

韋恩是羅賓見到的最受歡迎的人士之一。經常有人請他參加聚會、共進午餐、擔任基瓦尼斯國際或扶輪國際的客座發言人、打高爾夫球或網球。

一天晚上,羅賓碰巧到一個朋友家參加一次小型社交活動。他發現韋恩和一個漂亮女孩坐在一個角落裏。出於好奇,羅賓遠遠地注意了一段時間。羅賓發現那位年輕女士一直在說,而韋恩好像一句話也沒說。他隻是有時笑一笑,點一點頭,僅此而已。幾小時後,他們起身,謝過男女主人,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