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在家庭中喋喋不休

法國拿破侖三世,愛上了全世界最美麗的女人——特巴女伯爵瑪利亞·尤琴,並且不顧人們的反對和她結婚。這門婚姻擁有財富、健康、權力、名聲、美麗、愛情、尊敬,一切都符合一個十全十美的羅曼史。但這支愛情聖火很快就變得搖曳不定,熱度也冷卻了隻剩下了餘燼。

瑪利亞·尤琴最大的毛病就是喋喋不休。拿破侖三世可以使尤琴成為一位皇後,卻無法使這位法蘭西婦人中止挑剔和嘮叨。由於她中了嫉妒的盅惑、疑心的邪念,竟然藐視他的命令,甚至不給他一點私人的時間。當他處理國家大事的時候,她竟然衝入他的辦公室裏。當他討論最重要的事務時,她卻幹擾不休。她拒絕讓他一個人獨處,總是擔心他會跟其他的女人親熱。

她常常跑到她妹妹那裏,細數她丈夫的不好,又說又哭,又嘮叨,又威脅。她會不顧一切地衝進他的書房,不停地大聲辱罵他。拿破侖三世雖然貴為法國皇帝,擁有十幾處華麗的皇宮,卻找不到一處不受幹擾的地方。

尤琴這麼做,得到的又是什麼呢?她得到的隻是拿破侖三世的背叛和冷落。

深入分析:

情感對一個家庭影響很大,喪失了它,就會造成悲痛、憂鬱,甚至家庭破裂。所以,我們要想有家庭天倫親情,就要學會多積感情,少生是非,多些諒解,少些批評,家才能成為你幸福的港灣。

關於婚姻不幸福的原因,家庭問題材專家桃樂絲·狄克斯宣稱說,50%以上的婚姻是不幸福的,許多羅曼蒂克夢想之所以破滅在雷諾(美國離婚城)的岩石上,原因之一就是嘮叨——毫無用處,卻令人煩躁的嘮叨。

無獨有偶,在紐約市家務關係法庭任職十多年的貝絲·韓博格,她曾經審判了好幾千件遺棄的案子,她說男人離開家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太太嘮叨不停。

正確做法:

狄斯累利在公職生活中最難纏的對手,就是那偉大的格萊斯頓。這兩個人,對於帝國之下每一件可以爭辯的事物都相互衝突,但他們卻有一個相同的地方,那就是他們的私生活,都充滿幸福和快樂。

在公開場合中,格萊斯頓是一位可畏的敵人,但在家中,則永遠不嘮叨。當他到樓下要吃早飯,而全家的人還在睡覺時,他就以委婉的方式來表達他的不滿。他提高了聲音,唱著不知其名的聖歌,聲音充滿整個屋子,以告訴其他家裏的人:“全英國最忙的人,已經獨自一個人在樓下等著吃早飯了。”他保持著外交家的風度,體諒人的心意,並強烈地控製自己,不對家事嘮叨。試想一下,這位英國最威嚴的首相格萊斯頓,輕握著他夫人的玉手,和她在火爐邊的地毯上跳著舞的場景是多麼的幸福啊!

婚姻是嬌嫩的,需要雙方細心的嗬護,需要用欣賞的目光去看待對方,不斷發現對方的閃光點,這樣的婚姻才會不斷有新鮮的血液注入,情感會顯得更充盈,愛的能量的增強也會讓雙方如膠似漆,難分難舍,堅不可摧。當夫妻雙方用細心去嗬護愛情後,這種情感就會發生實質的改變,愛情就會升華為親情了。

婚姻是在理解的基礎上不斷地滋長的。當你的丈夫對工作以外的任何事情都變得又聾、又啞、又瞎時,你不要埋怨,你就是他最好的五官。用你的細心和耐心讓他體會到你對他的愛和支持。不要一味地抱怨他陪你的時間變少了,這隻能給他添加更多的壓力,增加不必要的煩惱,這對你們的婚姻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家庭關係的建立和毀壞皆源於枝節末葉。溫和的、循序漸進的教導,是互相學習的關鍵。在婚姻世界裏,男女赤誠相見,無比信任,他們用愛,用奉獻,彼此完善、共同進步。這恰似舉重,如果兩人聯起手來,事情就容易得多。

假如你要維持家庭生活的幸福、快樂,就要記住:不要在家庭中喋喋不休。

26.透支友情

在公安局工作的峰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我與娟相識並不是在我寂寞的時候,正好相反,我的事業處於高峰期……

我記得當時是一個職員給我提過她,美女人人愛嘛,你們說是不是啊?跟她見麵是在一次飯局裏麵,當時她想從部隊轉業到處在找關係,當我看見飯桌上的那一群“色狼”對她虎勢眈眈時,我有點不忍心了,就對她說“你的事情包在我身上了,不就想進公安局嗎?小事情!”

在以後的日子裏,我們經常通電話,還有信息比較多點,雖然她沒有催過,可我卻是一言九鼎的人,在交往一月以後,有天晚上,她說她現在好累,各方麵都累,我就說“那你別做事了啊,先玩段時間再說”她說,“我不上班你養我啊?現在消費又高……”我以為她開玩笑,就說“好啊,反正一個人也是吃,多個人無所謂,至少你我還養的起的……”這件事說過就忘了,沒想到幾天後她問我是不是真的,人都要麵子嘛。我就說是真的,她就說讓我每個月給她3000元的生活費,我居然答應了……哈哈……我現在為我的一時衝動負責,可我不知道我該怎麼辦,我又拿不下這個麵子……

深入分析:

隨意透支友情會損傷或粉碎你們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友誼。朋友這種資源,需要合理開采,而決不能透支使用。有許多人可能持有這種觀念,所謂朋友就是誌同道合,如兄弟不分彼此,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抱有這種想法的人,隻要有事便求助於朋友,特別是在金錢或辦事上,這樣做的結果隻能使朋友厭煩,無形中便會失掉朋友,甚至反目成仇。因為朋友是一種資源,需要合理開采,而不能透支使用。

需要別人幫忙是難免的,但誰又能幫別人一輩子,誰又能一輩子都靠別人幫忙過活呢?最好在自己特別困難的時候才向朋友求援。“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誰沒有馬高凳短的時候”,人活在世上,總有需要別人幫忙的時候。所以,聰明人不會事事都求朋友幫忙,如果事事都向朋友求助,不僅會造成自己養成依賴的習慣,也會使朋友感到你是“扶不起來的劉阿鬥”。

許多人都不明白這個道理,好像求朋友辦事天經地義,覺得求你是給你麵子,拿你當朋友才求你的,不幫忙就不夠朋友,因此,大事小事都求助別人。他們從未想過朋友這種資源,應在最需要的時候用,就是俗話所說的“救急不救窮”。

正確做法:

張強是一個私營印刷廠的老板,有錢,人也特別好。李文和張強從小學到大學一直是同學,是好朋友。兩人的情況卻相差懸殊,李文隻是縣城中學的一名教師。李文的妻子是個下崗女工,兒子力力今年八歲,正上小學,花費頗大,僅靠李文每月500元的工資維持生活,日子十分艱難。

張強經常給李文說:“你如果困難就給我打聲招呼,咱們之間可不用客氣什麼的。”李文卻沒因此而向張強開口借錢,一是因為平時的生活用費隻是一筆小錢,不值得向張強開口;二是借錢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這個月借了,下個月怎麼辦,以後又怎麼辦?難道不斷地借下去嗎?而且,李文的經濟情況也不是一時就會轉好的,如果借了錢何時才能還呢?可不幸的是,力力出了車禍,手術的費用得4萬元左右。這時候,李文沒有選擇,隻好向張強借錢了,張強立即給了他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