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說話過於直接

某甲是一公司的中級職員,他的心地是公認的好,可是一直升不了職。和他同年齡、同時進公司的同事不是外調獨當一麵,就是成了他的頂頭上司。另外,別人雖然都稱讚他好,但他的朋友並不多,不但下了班沒有應酬,在公司裏也常獨來獨往,好像不太受歡迎的樣子……其實某甲能力並不差,也有相當好的觀察、分析能力,問題是,他說話太直了,總是直言直語,不加修飾,於是直接、間接地影響了他的人際關係。

深入分析:

其實直言直語是人性中一種很可愛、很值得大家珍惜的特質,因為也唯有這種直言直語的人,才能讓是非得以分明,讓正義邪惡得以分明,讓美和醜得以分明,讓人的優缺點得以分明。

隻是在人性叢林裏,直言直語卻是一種致命傷。喜歡直言直語的人說話時常隻看到現象或問題,也常隻考慮到自己的不吐不快,而不去考慮旁人的立場、觀念、性格。他的話有可能一派胡言,但也有可能鞭辟入裏。一派胡言的直言直語,對方明知,卻又不好發作,隻好悶在心裏;鞭辟入裏的直言直語因為直指核心,讓當事人不得不啟動自衛係統,若招架不住,恐怕就懷恨在心了。所以,直言直語不論是對人或對事,都會讓人受不了,於是人際關係就出現了障礙,別人寧可離你遠遠的,那就想辦法把你趕得遠遠的,眼不見為淨,耳不聽為靜。

喜歡直言直語的人有時候會變成別人利用的對象。這種人一般都具有打抱不平的性格,言語的爆發力殺傷力也很強,所以,可能會在他人的鼓動下去揭發某事的不法,去攻擊某人的不公。不管成效如何,這種人總要成為犧牲品,因為成效好,鼓動你的人坐享戰果,你分享不到多少,成效不好,你必成為別人的眼中釘,是排名第一的報複對象。

在日常交際中,一般說,直言快語,是人的真誠所在,是受歡迎的。但有時候,效果並不佳,輕者損害人際關係的和諧,重者造成麻煩,違背言語交際的初衷。但聰明人會有意繞開中心語題和基本意圖,采用外圍戰術,從相關的事物、道理談起,即“兜圈子”,反而可以收到理想的交際效果。

正確做法:

一天,某青年教師早早回家做了一鍋紅棗飯。妻子下班回來,端起碗,高興地問:“這棗真甜啊,哪來的?“丈夫說鄉下舅媽捎來的。妻子不無感慨地說:”舅媽想得可真周到啊,年年捎棗來!“丈夫說:“那還用說,我從小失去父母,就是舅媽把我撫養大的嘛!”妻子說:“她老人家這一生也真夠辛苦的。”稍停,丈夫忽然歎了口氣,說:“聽捎棗的人說,舅媽的老胃病又犯了,我想——”“那就接來唄,到醫院好好治治。”不等丈夫把話說完,妻子說出了丈夫想說還未說出的話。這位青年教師想接姨媽來城裏治病,但不直說,而是通過吃棗飯、憶舊情,營造一種適宜的氛圍,然後再說舅媽生病,從而讓妻子接過話題,說出接舅媽的話。如果他直言接舅媽來城裏治病,妻子不一定同意。

兜圈子有時能產生一種含蓄委婉的言語效果,但含蓄委婉的話卻並非全是兜圈子。兜圈子也不是猜謎語、說隱語,它是以曲徑通幽的說話方式,最終要讓對方理解自己的意思。

言語交際中兜圈子主要有如下幾種情況:

某個意思,如果直接挑明,估計對方一時難以接受的,可以兜。一旦對方明確表示不同意,再要改變態度,就困難多了。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強調事理,征服對方,就可把基本觀點、結論性的話先藏在一邊,而從有關的事物、道理、情感兜起。待到事理通暢、明白,再稍加點撥,自能化難為易,達到說服對方的目的。

礙於情麵,有些話不便直說的,可以兜。比如婆媳之間、戀人之間、兩親家之間等,均係剛剛建立起來的情感寶塔,基礎欠牢固,交往中雙方都比較謹慎、敏感,言語中稍有差錯,都會帶來不快或產生誤解、造成矛盾。

出於禮儀,有些話不便直說,可以兜。兜圈子是一種說話的藝術。私人場合、知己朋友,說話可以直來直去,即使說錯了,也無傷大雅。但在公共場合,對一般關係的人,特別是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對待外賓,說話就要特別講究方式、分寸。

兜圈子這種說話藝術一定要慎用,當兜則兜,不然,兜之不當,會給人囉嗦、虛偽之嫌。要正確運用這種藝術,首先要善於分辨言語交際的具體情況,做到當兜則兜,不當兜還是直說為好。如果兜來兜去,把對方引入迷魂陣,就不好了。

21.不能控製自己的怒氣

《三國演義》中有一個因感情用事、不能控製自己的怒氣而被殺的典型人物,他就是禰衡。獻帝初年,孔融上書薦舉禰衡,大將軍曹操有召見之意。禰衡看不起曹操,抱病不往,還口出不遜之言。曹操求才心切,為了收買人心,還是給他封了個擊鼓的小官,借以羞辱他。一天,曹操大會賓客,命禰衡穿戴鼓吏衣帽當眾擊鼓為樂,由於對曹操不能重用自己而懷怒在心,禰衡竟在大庭廣眾中脫光衣服,赤身露體,使賓主討了場沒趣。

曹操對其恨之入骨,但又不願因殺他而壞自己的名聲。便把禰衡送給荊州牧劉表。禰衡替劉表掌管文書,頗為賣力,但不久便因倨傲無禮而得罪眾人。劉表很惱火,便讓他再去另一個地方軍閥黃祖處。劉表部下問:“他這樣侮辱嘲弄您。為什麼不殺了他?”劉表笑道:“侮辱曹操,而沒遭殺害,是由於曹操怕影響士人的好感,失去自己成就大業的重要支持。所以想借我之刀殺這狂妄的家夥,讓我承擔殺賢人、害名士的罪名,而為他出氣解恨。我為什麼幹這傻事呢?”因此就把禰衡推薦給黃祖。禰衡為黃祖掌管文書,起初幹得也不錯,後來黃祖在戰船上設宴,禰衡無禮受到黃祖嗬斥,禰衡在憤怒之中也發起了脾氣,頂嘴罵道:“死老頭,你少羅嗦!”黃祖急性子,盛怒之下把他殺了,當時禰衡僅26歲。

深入分析:

做人千萬不要讓自己成為怒氣的犧牲品。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避免不了動怒,憤怒情緒也是做人的一大誤區,是一種心理病毒。也許你會說:“是的,我也明知自己不該發怒,但就是控製不住自己。”若你是一個欲成大事者,你就應該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不要讓憤怒情緒從你的身上衝出來。

憤怒是一種不良的情緒狀態。古代素有“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的說法。同其他所有情緒一樣,憤怒不會無緣無故地產生。憤怒是你經曆挫折和不愉快後的一種天性反應,消極地對待與你的願望不相一致的現實。事實上,每當你氣得失去理智時,你便暫時處於精神錯亂狀態。當你遇到不合意願的事情時,就告訴自己:事情不應該這樣或那樣,於是你感到沮喪、灰心,然後,你便會做出自己所熟悉的憤怒的反應,因為你認為這樣會解決問題。但是,憤怒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隻要你不去改正,你的憤怒情緒將會阻止你做好事情。

正確做法:

公元前203年,劉邦與項羽在戰場上進行激烈的戰爭,就在此時,韓信攻占齊地後派人給劉邦送來了信,要求封他為假齊王。劉邦見韓信勃然大怒後:“我被困在這裏天天盼他來幫助,他卻想自立為王!”正在這一時刻,張良用手拉了拉劉邦的袖子,悄聲對他說:“現在戰場形勢於我不利,怎麼能阻止韓信稱王呢?不如答應他的要求,立他為王以穩住其心,否則他會例戈叛亂的。”劉邦這才恍然大悟,忙改口對使者說:“大丈夫平定諸侯,就當他個真王,那能當假王呢?”這一步棋穩住了韓信,使韓信盡心竭力地為劉邦效命,為漢朝的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