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做法:

東漢的開國元勳有二十八員大將中,馮異與岑彭顯得更為突出。其中馮異是個具有儒將風度文武全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首先,他為人謙遜,在路上與其他將軍相遇時,他總是先引車讓路。其次,他率領的部隊部伍整齊,進止皆有規矩,成為劉秀全軍的模範。特別在每次戰役結束後,部隊要駐紮休整,將軍們大多圍坐爭功論賞。獨有馮異從未居功自傲,總是隻身一人坐在大樹下默默無言地思考戰鬥的經驗教訓。久而久之,人們看到他這種與眾不同的作風,便稱呼他為“大樹將軍”。當他們攻破邯鄲後,劉秀準備把收集的散卒分配給諸將。結果,兵士們都踴躍地報名,自願歸“大樹將軍”麾下。這種士卒們自發的愛戴之心,不僅使劉秀十分器重馮異,而且使“大樹將軍”這個稱呼迅速在全軍中傳播開來。他們認為“大樹將軍”不單不居功自傲,而且把功勞歸予將士群眾,所以獲得將士的親附。從此,“大樹將軍”在人們的心目中已成為一個可敬可愛、可信可親的形象了。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位置,又各自有著適合自己扮演和此時此刻應當扮演的角色。這種位置和角色的正確與否,一直都是一個人成敗與否的決定因素。每個人都應尊重真實的自己,而非吹噓和膨脹自己。哲人早有名言,社會是個大舞台,當你在跑龍套的時候,千萬別嫉妒唱主角的;同理,唱主角的人,也許明天就輪到你躲在幕後敲鑼打大鼓。

即使你的確做出了很優秀的業績,也不要由你自己自我宣傳。記住:這些業績,由別人說出來會比你自己說出來效果好上100倍。生活中,有些人在被冠以“自我吹噓”後覺得非常的冤枉,因為他們說的都是實話。出現這種尷尬的局麵就是由於他們生怕別人不知道他的業績,不分場合地吹噓自己。事實上,即使別人暫時沒看到,但遲早會知道,你不必擔心成績會馬上消失。當成績被別人看到了,就更不要再畫蛇添足地再找個機會說明了。

我們要記住:我們做事不是為了給別人看的,而是為了自我充實,自我滿足。如果凡事都要別人肯定,自己才能高興,那也太可悲了。活在別人的眼光裏是很累的!要想活出自我,活出快樂,活出輕鬆,就不要不分場合地吹噓自己。

24.窺探別人的隱私

星期日那天,大衛的兒子與同學去玩,大衛一個人來到兒子的房間,發現兒子的書桌上很亂,就走過去想整理一下。此時,大衛突然靈機一動,就打開兒子的抽屜,發現了一個藍色的日記本。

兒子的日記本第一頁上寫道:“自打我上初中以後,我的心裏十分的空虛與孤獨,父母除了關心我在學校的表現外,就是把我關在屋裏學習,每天當我伏在桌前,永不停地寫那永遠做不完的該死的作業時,我特別地痛苦,我多麼想能像其他同學那樣能有時間到外麵去打打籃球,去輕鬆地活動一下啊……”

讀完兒子的日記,大衛內心感到了一種強烈的震撼。他原以為自己的心靈與兒子貼得很近,可萬萬沒有料到兒子並沒有把大衛當作朋友。

傍晚,兒子回到家裏,又關上房門獨處,用晚餐的時候,兒子突然問:“爸,你動我的東西了?”

大衛假裝糊塗地說:“沒有啊。”見大衛的態度如此堅定,兒子什麼也沒說,滿臉不悅地走開了。

過了兩天以後,乘兒子不在家,大衛又偷偷溜進他的房間,企圖從日記裏洞察他內心的秘密,令大衛驚訝的是,抽屜上不知何時安了一把鎖,頓時,大衛的大腦一片空白,大衛突然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低級錯誤。

晚上,兒子回到家後,大衛鼓足勇氣對兒子說:“兒子,爸爸犯了一個錯誤,你能原諒我嗎?”

兒子沉思片刻說:“不就是偷看日記的事嘛,我不想再談這件事。”

“如果你原諒爸爸,就請你打開鎖,別把爸爸當賊似的。”

兒子氣呼呼地對大衛說:“這是鑰匙,交給你,這回你滿意了吧?”

若幹天以後,當大衛無意中再一次來到兒子的房間時,一心想走進兒子內心世界的大衛,又鬼使神差般地欲看兒子的日記,大衛驚訝地發現,兒子的抽屜雖然沒有上鎖,可那日記本不知何時已無影無蹤了。

有一天兒子突然對大衛說:“老爸,你是不是很失落?”

“這話怎講?”

“因為我把日記扔了,並發誓,不會再寫日記了。”

大衛驚愕地醒悟到:兒子心裏有了一把鎖。

深入分析:

人人都有不願告訴別人私事,這便是隱私。個人隱私應得到尊重,法律也規定保護個人隱私不許侵犯,這便是隱私權。隱私本身是一個相對而言的概念,事實上在工作環境下,絕對隻談論公事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同一件事情在一個環境中是無傷大雅的小事,換一個環境則可能非常敏感,所以在“吐露心聲”之前,請預想一下自己的言論會否為自己贏得同情或帶來危害,保護自己立於安全地帶。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同事間和平、互助、有距離關係的尺度,以寬容、平和的心態對待別人的隱私,千萬不要故意窺探他人的隱私,以免為自己減少惹來不必要的危險與煩惱的可能。

正確做法:

在事業有成的男老板和貌美如花的秘書小姐之間,有時會上演遊離又朦朧的感情遊戲。當你在不知不覺中成為老板隱私的知情者時,你是否仍能以理智來保持緘默?永遠記住隱私是“別人”的私事,不要去追問別人的隱私;如果遇到旁人在談及隱私話題時,最好馬上走開。能夠置身事外讓自己沒有機會去麵對別人的隱私被識破的尷尬,是錯綜複雜的人際網絡中一個決不可忽略的結。

辦公室是一個充滿原則、紀律,講求策略的場合,更是一個充滿利益衝突的是非之所。既如此,辦公室裏談個人私事是否妥當呢?前程無憂曾進行的網上調查顯示,盡管九成以上的人認為“辦公室裏隱私不宜說”,但是他們又同時承認有在辦公室裏談論涉及私人感情、家庭關係、同事喜惡和上下級關係等隱私性內容的行為。

在辦公室看似平靜、實則激流暗湧的小世界裏,你無意間知道的隱私也許是別人對你痛下殺手的原因;或者你因為急於改善目前糟糕的人際關係以求成為內部小圈子中強勢一方的一員,這時你是不是自以為“聰明”地利用了自己所掌握的別人的隱私呢?其實,把握好同事間和平、互助、有距關係的尺度,以寬容、平和的心對待別人的隱私,實際上是在為自己減少惹來不必要危險與煩惱的機會。真正八麵玲瓏的人,是懂得給自己也給他人留下一片自由呼吸的空間。

人們有的時候喜歡把自己的煩心事告訴別人。或許在偶然間,或許有人把你當作真心的朋友對你傾訴衷腸,你獲得了同事的隱私,此時千萬不可得意,因為在無形之中你已經增加了一份擔子,擔了一份責任,在暗中受到了監視,暗藏了一絲禍端。無論是有意的還是無心的,同事的隱私一旦從你的口中暴露,不僅會使同事難堪,而且會使你的信譽大打折扣。

在處世禮儀中,最為突出一點,就是要對他人,包括你的同事、上級、下級表現出你對他們的尊重,要尊重他人的隱私和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