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怒,完全是一種可以消除與避免的行為,隻要好好地把握自己,你就可以讓自己走出這一誤區。當然,你需要選擇很多新的思維方式,並且需要逐步實現。每當你遇到使你憤怒的人或事時,要意識到你對自己說的話,然後努力用思維控製自己。從而使自己對這些人或事有新的看法,並做出積極的反應。下麵是消除憤怒情緒的若幹具體方法:

當你憤怒時,首先冷靜地思考,提醒自己不能因為過去消極地看待事物,現在也必須如此,自我意識是至關重要的。

當你要動怒時,花幾秒鍾冷靜地描述一下你的感覺和對方的感覺,以此來消氣。最初10秒鍾是至關重要的,一旦你熬過這10秒鍾,憤怒便會逐漸消氣。

當你發怒時,提醒自己,人人都有權根據自己的選擇來行事,如果一味禁止別人這樣做,隻會加深你的憤怒。你要學會允許別人選擇其言行,就像你堅持自己的言行一樣。

請可信賴的人幫助你製止你的發怒行為,讓他們每項當看見你動怒時,便提醒你。你接到信號之後,可以想想看你在幹什麼,然後努力推遲動怒。

不要總是對別人抱有期望。隻要沒有這種期望,憤怒也就不複存在了。當你想用憤怒情緒教訓人時,可以假裝動怒,提高嗓門或板起麵孔,但千萬不要真的動怒,不要以憤怒所帶來的生理與心理痛苦來折磨自己。

對怒氣進行主動控製。主要是用自己的道德修養、意誌修養緩解和降低憤怒的情緒。有人在要發泄怒氣時,心中默念“不要發火,息怒、息怒”,會收到一定效果。

總之,在做人時,你應當提高自己控製憤怒情緒的能力,時時提醒自己,有意識地控製自己情緒的波動。千萬別動不動就指責別人,喜怒無常,改掉這些壞毛病,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容易接受別人和被人接受、性格隨和的人。

22.缺乏雅量的人是不會受歡迎的

一個缺乏雅量的人,往往不受歡迎,對於政治人物而言,更是致命的性格缺陷。例如康有為,本是學富才高的一代國士,可他妄自尊大心胸狹窄,毫無容人之量。維新事業的失敗,與他這方麵的缺陷不無關係。他要主動求見的孫中山出具門生帖拜師,以致兩位近代史上的政治名家緣慳一麵;他把主動要求加入強學會的李鴻章拒之門外;他嘲笑譚嗣同、林旭等鬼幽鬼躁、不類開國功臣。正是因為他狂狷傲慢,缺乏寬容別人的雅量,以至到處樹敵。

深入分析:

人與人之間平等相處,共同生活在這個世界,本無大的利害衝突。“不饒人”可以把小事變成大事,這樣會增添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對誰都沒有好處。而寬以待人可以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出現一種雙贏的結果,所以做人要學會寬容厚道。

擁有寬容之心並不等於可以在別人所做的壞事上也無原則地加以寬容。做人有寬容之心是品質高尚的表現,這一點毋庸置疑。但見到別人做了不好的事,卻要替他掩藏幾分,這似乎就與人們慣用的處世原則相抵觸了。

做人原本是很簡單的事情,互相猜疑、猜忌把原本簡單明了的問題變得複雜,而稍有一點寬厚之心就可緩解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又何樂不為?

正確做法:

宋代呂蒙正不喜歡記著別人對他的犯下的錯。當初剛任參知政事的時候,上朝時,有一個朝廷官員在簾內指著他說:“這樣的粗陋之人也能夠參與朝政嗎?”呂蒙正假裝沒有聽到,麵不改色地走了過去。他的同事很憤怒,讓人詢問那位官員的姓名,呂蒙正急忙製止了同事。朝事結束後,他的同事心中仍然憤憤不平,後悔沒有追問到底。呂蒙正說:“一旦知道了他的姓名,那麼我終身不能再忘了他,還不如不知道。不查詢他的姓名,又有什麼損失呢?”當時的人都很佩服他的氣量。

在生活中利用寬容可以減少很多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可以讓大家更好的溝通,彼此多一些體貼和關懷。同時,寬容也可以解決許多棘手的問題,讓那些生活中的問題迎刃而解。

寬以待人也是一個智者的做法,不要拘泥於點滴的小事,非要爭個麵紅耳赤……寬容可以體現你高貴的品格,而批評就像個危險的火藥庫,足可引爆人們心中浮誇的虛榮與自尊,甚至是可置人地死地。天下再笨的人,也懂得批評、咒罵、抱怨他人,而大部分會做這些事的人,則都是不能成功的。隻有學會寬容,做一個品格高尚、能力強的人才有可能成功。常用寬容的眼光看世界,事業、家庭和友誼才能穩固和長久。夫妻間除了要有愛情、有信任,還要有寬容,總是為小事斤斤計較,就不可能白頭偕老;朋友間沒有了寬容,就沒有了友誼,因為寬容是友誼的題中之義;領導寬容就可以使近者悅來,天下歸心。知道“月亮臉上也長滿雀斑”,因而不去苛責別人的缺陷;知道社會是一張彼此聯係的人際網絡,無人能獨自成功,因而使自己無論何時都記得去體諒身邊的人。

寬容是我們必須的選擇,一個人隻有學會了寬容,才有足夠的心力走好人生的道路。所以,我們何妨不試著學會寬容,而別再去批評他人,唯有如此,我們才能不受其弊,反得其利,才能得到更多的成功機會。

23.不分場合語言過大

某君是個電腦愛好者,電腦有點小毛病一般很快就能修好。一來二去就越來越自信,漸漸地,在單位誇下海口,說這裏什麼電腦問題都能解決。結果,同事電腦有毛病都來找他。有一天,一個同事電腦死機了,無論如何也啟動不了,某君自高奮勇走上前去說:“看我的,還不是小菜一碟。”結果,搗鼓了半天電腦還是原封不動,最後不得訕訕地說:“送到維修店去吧。”通過這件事,某君感覺大丟麵子,嚐到了說狂話的苦果。

深入分析:

在很多場合中,中心人物是有限的,喜歡自我吹噓的人經常會有意無意地貶低別人,大家與你相處時感到沒有優越感,會離你而去。有時候,你並沒有想到要貶低別人,但在說話時一味強調自己,旁人聽了就會感覺到你在抬高自己、貶低別人。在辦公室年終小結的時候,輪到你發言,你一口氣羅列了幾十條成績,有些確實是你自己的成績,但肯定有些工作也是同事和你共同完成的,你也攬在自己的名下,你的同事當麵不會說你什麼,但會在投票選先進的時候,給你一個零分。

每個人都討厭別人在他麵前吹噓自己。我們都知道自我吹噓不討人喜歡,自我吹噓的人也往往會在孤獨中體會到這一點。但問題是有些人一張嘴就管不住自己,非要說個痛快不可。要改變這種情況,首先要凡事多為別人考慮一下,千萬不能在名利麵前太貪,需分清彼此,最基本的是不能搶別人的功,如果能讓一些給別人,那就更好了。但不管如何,切記在你張口的時候要先說別人的功和名,然後再提自己的那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