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套當然不一定都在語言上,一個眼神、一個手勢,或者點一下頭、微笑一下,或給對方送些小禮物,凡此種種,都屬於客套的範疇。可以說,客套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客套是一種禮節,如果客套運用得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確做法:

日本鬆下電器公司的鬆下幸之助是個很講客套、很會用客套的人。他在交托下屬去執行某一件事時,會說“這件事拜托你了”,遇到員工時,他會鞠躬並說“謝謝你”、“辛苦了”之類的客套話。除客套話外,他還有很多客套的舉動。他有時會親自給員工斟一杯茶,或者送給員工一件小禮物。鬆下就是善用這種客套來激勵員工為公司毫無怨言地效力做事的。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諸如“謝謝您”、“多謝關照”、“勞駕”、“拜托”之類的客套話。這樣的客套話能溝通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可以向別人表示感謝,有助於建立融洽的人際關係。

客套不是虛偽、庸俗和毫無意義的東西,客套話是社交車輪的潤滑油,能減少“磨擦”和“噪音”。日常生活中,愛與欽慕的獲得是通過每天甚至每小時那些看得見的細小善意行為中得來的,它們從一個人的言辭、聲調、手勢甚至表情中流露出來。

在求人辦事以後,應真誠地說一聲“謝謝”。如果你不說一聲“謝謝”,隻把感激之情埋在心底,對方會有一種不快的感覺,認為他的勞動也沒有得到肯定,或認為你不懂禮貌,今後也不會再幫助你。同樣,在打攪別人,給別人添麻煩時能真誠地說一聲“對不起”,對方的氣就會削減一半。

讓自己的語言能夠表達出自己的感情,比如“沒事嗎?”這句話,你並不是隻把字麵的含義說給對方,這裏麵,你可以加進去自己的真實感情,比如“有什麼我能幫你的?”“我看到你難受的樣子非常難過!”“沒事嗎,好了之後,我們一起去打保齡球。”把一句簡單的客套話改變為個人感情濃厚的語言,反複訓練自己這樣的表達方式,你就會形成自己的心理能力,在不知不覺中根據相應的場合以及當時自己的心境,自如地說出充滿感情的語言,而不會顧慮太多了。

18.不會在有時“厚”一下臉皮

在《三國演義》中,有一出“孔明罵死王朗”的好戲,這其實就是一場心理戰,考察的是一個人的臉皮功夫。那是在公元227年,孔明兵出祁山,曹真率兵迎戰,二軍對壘於祁山之前。在決戰前,雙方先來了個“罵陣”。先是王朗策馬陣前,向孔明勸降,他說:“你通達天命,亦識時務,為何要毫無理由地挑起戰爭?要知道,天命有變,帝位更新,歸於有德之士,這是大自然顛撲不破的道理……”接著便大讚曹操與曹丕一番,指出“順天者昌,逆天者亡,還是快快歸順大魏吧。”王朗以利勸誘,使蜀軍兵將不覺動容。參謀馬謖認為,王朗不過是效法從前季布大罵漢高祖,試圖以氣勢破敵。王朗講罷,孔明卻哈哈大笑,朗聲斥道:“你原是漢朝元老,我還以為有什麼高見值得洗耳聆聽,沒想到,說出來的卻全是混賬話……此次,我奉君命出兵,旨在討伐逆賊,大義分明,日月可鑒。你膽敢站在陣前,厚顏無恥地大說天命如何,簡直是荒謬透頂。你這個皓首匹夫,白須叛賊,想必即將奔赴冥府。到時候,你有何麵目,見漢朝二十四帝?!你且快快滾到一邊,派出別人來一決勝負吧。醜惡如你,哪有在此撒野的資格!”孔明剛說完,王朗就口吐鮮血,落於馬下,當場斃命。

深入分析:

俗話說:“人有臉,樹有皮”,這話指出了人的臉皮的重要性。所謂“臉皮”不過是人的自尊心的一種通俗形象的說法。心理學認為,自尊之心,人皆有之,人的尊嚴不容冒犯。自尊和精神需要,是人格的內核。從一定意義上說,維護自尊是人的天性。在現實生活中,自尊心的強弱程度因人而異。有的人自尊心特別強,把麵子看的高於一切,臉皮很薄,對他人的態度和行為過分敏感,隻要稍有一點冒犯,哪怕是開個玩笑就受不了,常常失去理智,要麼火冒三丈,進行反擊,要麼拂袖而去,從此結仇。這樣的人很難獲得交際成功,其結果隻能是心理承受力越來越脆弱。

相反,也有的人臉皮太厚,為了滿足自己的私利,厚顏無恥,不惜出賣個人尊嚴,即使受到羞辱,臉也不變顏色,到了麻木不仁的程度。這種人在交際過程中也許可以成功一時,但最後是要遭到人唾棄的。表現在自尊心上的這兩種傾向都有失偏頗,不利於自己良好形象的樹立。

但對於青年人來說,臉皮太薄是主要問題。這是影響他們開拓交際圈的主要心理障礙,初涉世事,必然會遇到很多在家庭、學校不曾遇到的新問題。麵對複雜情況,如果自尊心缺乏一定的承受能力,是很難在社會上立足的。在交際過程中,審時度勢,準確地把握自尊的彈性,臉皮不妨厚一點,才會達到最佳的交際效果。

正確做法:

一家鄉鎮工廠已經瀕臨倒閉,為了找到出路,派出很多人到大廠去找機遇。其中一青年女工找到一家工廠見廠長,可是這個廠長見到這樣的人太多了,有些煩,便板著臉說:“廠長不在,開會去了。”她說:“我等著。”

“等也沒用,你快走吧。”說完廠長把她趕出門,她被搞得很狼狽,自尊心無疑受到了挑戰。她紅著臉,但並沒有賭氣離開,而是在門外麵等待。當廠長下午上班時,見到她還沒有走,有點感動了,說:“對不起,我就是廠長。真沒有見過你這麼有耐性的,你的事我給你辦。”試想,如果她臉皮太薄,一氣之下拂袖而去,又怎麼會有這個理想結局呢!

實踐證明,要把握自尊心的彈性,把臉皮變得適當“厚一點”,需要從以下方麵努力:

交際過程中,要審時度勢,準確把握自尊的彈性,追求最佳效果。在這幾種情況下你要特別注意:

當你受到冷遇時。有時候,你出現在交際場上,可能被當成不速之客,坐了冷板凳,你的自尊心麵臨著挑戰,但千萬別發作。這時,你不妨多想一想你的使命、職責,為了完成任務,迅速加大自尊的承受力度。其實,在陌生人之間,大家彼此不了解,給予冷遇是常有的事。如果你太過敏感,並與人計較,交際十有八成不會成功。你可以假設對方的冷遇不是成心的,自己不必在意,你的心理就不會過分傾斜。於是把臉一抹,繼續和對手周旋,結果就大不相同了。

當你被否定時。有時候,花了很大的心血做了一件自認為很不錯的事情,滿心希望他人會給予肯定、讚賞。可沒想到,對方一棍子打過來,全盤否定。這時,你的自尊肯定會受強烈刺激,出現嚴重的失衡,繼而為了挽回麵子,進行辯解、反駁,甚至是爭吵。但這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這樣維護自尊、麵子,隻會使事情更壞,倒不如以厚臉皮接受這種事實,效果可能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