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底,忠告是為了對方,為對方好是根本出發點。因此,要讓對方明白你的一番好意,就必須謹慎行事,不可疏忽大意、隨便草率。此外,講話時態度一定要謙和誠懇,用語不能激烈,也不必過於委婉,否則對方就會產生你在假惺惺地教訓他的感覺。

忠告的第一要素,是不要以事與事、人與人比較的方式提出。因為此時的比較,往往是拿別人的長比對方的短,這樣很容易傷害到對方的自尊心。

選擇適當的時機,是忠告的第二個要素。例如,當部下盡了最大努力而事情最終沒有辦好時,此時最好不要向他們提出忠告。相反,如果此時你能說幾句“辛苦你了”,“你已做了最大的努力”,“這事的確比較難辦”之類的安慰話,然後再與部下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最終部下應該是會欣然接受你的忠告的。

除此之處,在什麼場合提出忠告也很重要。原則上講,提出忠告時,最好以一對一,避開其他人,千萬不要當著他人的麵向對方提出忠告。因為不這樣做,對方就會受自尊心驅使而產生抵觸情緒。

13.說話不注意場合

一位早年畢業於某高等院校中文係、勤勤懇懇工作了幾十年的老教師退休了,為此,學校為他和另一位曾多次榮獲過“先進”的退休老同誌一並舉行了一個歡送會。與會同誌和領導對他們的工作和為人進行了熱情洋溢而又非常得體的肯定和讚揚,相比之下,對那位曾多次榮獲過“先進”的老同誌的美譽則尤多。當輪到兩位受歡迎的退休老同誌致答辭的時候,他們對大家的讚譽作了深情的感謝。一時間,會場裏充滿了一種令人動情的溫馨氣氛。作為答謝,話本該說到這裏為止;然而,那位老教師卻並未就此打住,卻由人們對另一位“先進”的讚揚中引起了感觸,並作了頗為欠當的聯想和發揮:“說到先進,很遺憾,我從來也沒有得過一次……”話猶未竟,坐在他對麵的、平日與他相處得不很融洽的一位青年教師突然搶了話頭:“不,那是我們不好,不是你不配當先進,是怪我們沒有提你的名。”話語中帶著一種不肯饒人而又讓人難堪的“刺”,冷不防,老教師的眼角眉梢被“刺”出了一股感傷的表情,一時間會場中出現了一種怏怏不悅的尷尬氣氛。

深入分析:

人多的場合你一不小心,一旦失言,你的話就可能中傷到某個人,引來禍端。在任何地方和場合,針對任何話題,都要做到說話看場合、有分寸,這不僅是在同事之間,也包括在朋友,甚至是夫妻之間都應該注意說話的分寸。

說話要注意場合。不看場合,隨心所欲,信口開河,想到什麼說什麼,這是“不會說話”人一種拙劣表現。人,總是在一定人時間、一定人地點、一定人條件下生活人,在不同人場合,麵對著不同人,不同人事,從不同人目的出發,就應該說不同的話,用不同的方式說話,這樣才能收到理想的言談效果。

正確做法:

某地有個老大爺死在家裏,親屬圍在一起商量後事。老大爺生前囑咐土葬,但按國家政策規定,必須實行火化,實行土葬有點不現實,於是大家七嘴八舌,發表個人的看法。隻聽老大爺的一個孫子說:“這麼辦吧,人死了不是埋掉就是燒掉。現在屍體放在家裏,人來人往的,總不是個事,我看燒掉得啦,又省錢又省事。”這番話令大家聽了十分惱火,可是罵不得打不得,那場合不是教訓年輕人的場合。老大爺的另外一位二十剛出頭的孫子會說話,他打圓場說:“爺爺走了,我心裏很難過。現在,遺體放在屋裏,得趕緊料理。爺爺生前有土葬的願望,可土葬又不可能,我看還是趕緊安排火化好。我是晚輩,說給大家考慮,大主意還是請伯伯嬸嬸拿定。”

俗話說,“在什麼山上唱什麼歌”,交談也是這樣,需要根據不同的場合選擇合適的話題。如果不注意場合,率性而為,就會成為一個不合時宜、不受歡迎的人。

有些人說話所以惹惱人,並不是他們不會說話,而是場合觀念淡薄。所以,對於這些人來說,當務之急在於增強場合意識,懂得不同場合對說話內容和方式的特定限製和要求,時時不忘看場合說話。比如,在輕鬆愉快的場合談論那些嚴肅的話題或枯燥無味的學問,肯定會惹人厭憎;在嚴肅認真的場合開那些無聊的玩笑,很可能會讓人覺得你太輕浮,不識大體。

不論在什麼場合,總是要跟人打交道的。所以,除了要注意場上的大氣氛外,也要考慮交流對象在特定場合所發生的變化。人是受環境影響的人,人的心理也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有所改變。場合變了,說話也得跟著改變。比如性格直率的人不是在任何場合下都直率,性情溫順的人也不是在任何場合下都溫順,別人發生了變化,你跟人家的交流方式也應該隨之而改變,否則就有可能觸人之忌,甚至惹出麻煩來。

在人際交往中,說什麼、怎麼說,一定要顧及場合、環境,才有利於溝通。因為受特定人際關係和場合心理的製約,在不同場合中,人們對他的話語有不同的感受、理解,並表現出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如,在小場合和大場合,家庭場合與公眾場合,人們對於批評性說法的承受能力有明顯的差異。有些話隻能在某些特定場合說,換一個場合就不行。同樣一句話,在這裏說和在那裏說也有不同的效果。不顧及場合和心直口快是不值得提倡的。

14.遇事總愛沉不住氣

姚國珍在招聘會上向浦東的一所著名中學投送了簡曆,並很快收到了單位的試用,試用期滿並得到學校認可,就能夠簽訂正式勞動合同。

由於姚國珍和學生打成一片,對很多同學的問題也有些心慈手軟,對諸如不按時完成作業等情況,也常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所以在前一個學期,姚國珍所帶班級的英語期末考試成績不甚理想。於是,教導處主任約姚國珍進行了一次談話,並提出了批評。領導嚴厲的批評讓自信心極強的他難以接受,由於一時衝動,第二天就主動申請離開了學校。後來,他一直沒有找到太理想的學校,隻得去了一家普通學校去任教,很是後悔自己當初太沉不住氣了。

深入分析:

沉不住氣,做不了大事。任何一件事,從計劃到實現的階段,總有一段所謂時機的存在,也就是需要一些時間讓它自然成熟的意思。無論計劃是如何正確無誤,總要不慌不忙、沉著冷靜地等待其他更合適的機會到來。假如過於急躁而不甘等待的話,經常會遭到破壞性的阻礙。因此,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有耐心,壓抑那股焦急不安的情緒。

沉著是一種風度、一種修養、一種榮辱不驚的處世哲學。“泰山崩於前不變色,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就是沉著的形象描繪,在日常生活和為人處世中,我們應該具有這樣的風度、這樣的修養。尤其麵對複雜局勢、突發事件、緊急情況時,更要穩住陣腳、清醒頭腦、冷靜心智、沉著分析,才能在談笑自如、靜如處子的同時,做出明智、最佳的決策。

沉著的反麵是暴躁、衝動、沉不住氣。這種心態下,難免會倉促決策,增加決策的風險性。春秋時楚將子玉就是因為“性剛而躁”才中了晉軍的圈套,最後導致全軍覆沒;三國時劉備報仇心切、怒氣難抑、草率親征,結果被東吳火燒連營,命喪白帝城。

正確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