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是非常客氣地說:“您能光顧本店,我感到莫大的榮幸。但是,因此而謝絕其他客人,是我所不能做的。他們都是老熟客,也就是支撐著這個店的人,而現在因為您的緣故把他們拒之於門外,我是無論如何不能那樣做的。”
對這意外的回答,基辛格大罵出口,並掛斷了電話。
第二天傍晚,基辛格又一次打電話。他真不愧是一個偉大的人物。首先對自己昨天的無禮表示道歉後,說這一次隻有3個隨從,隻訂一桌,而且不必謝絕其他客人。這對基辛格來說可算是最大的讓步。但是,結果又令基辛格大感失望。
“非常感謝您的誠意,但是我還是不能接受您明天的預約。”羅斯恰爾斯這樣回答。
“為什麼?”基辛格起先大惑不解。
“因為明天是星期六,本店的例休日。”
“但是,我後天就要離開此地,你不能為我破一次例嗎?”
“那不行。作為猶太後裔的您也應該知道:對我們猶太人來說,星期六是一個神聖的日子,在星期六營業,是對神的褻瀆。”
基辛格聽後,什麼也沒說,就掛斷了電話。
語言是一種藝術,拒絕則是最難掌握的一門語言藝術。
拒絕是一種應變的藝術,能讓你化險為夷,為自己留下回旋的空間。找借口拒絕對方,模糊一些,對方會心服口服;如果生硬地拒絕,對方則會產生不滿,甚至仇恨、仇視你。把話說得委婉、模糊一些,能夠使對方聽出你拒絕的弦外之音,做到既不傷人,又達到了拒絕的目的,是一種聰明人的做法。
當別人向你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時,不要簡單地拒絕他,而應該讓他明白他的要求是多麼荒唐,從而自願放棄它。
當別人的請示你無法滿足,而又不能或無須找任何借口時,就用最委婉、最友善、最真誠的語言拒絕他,把他對你的期望值降到零。
拒絕不僅是一種藝術,更是化解人際交往中的隔閡的良方,掌握了這門藝術你就既能盡情享受和別人的感情,又最大化地保護了自己的利益。
5.聽不進去批評的話
周厲王是西周第十位國王(前878年~前841年在位),姬姓,名胡。周夷王的兒子。他在位期間,橫征暴斂,加重了對勞動人民的剝削,同時還剝奪了一些貴族的權力,任用榮夷為卿士,實行“專利”,將社會財富和資源壟斷起來。因此招致了貴族和平民的不滿。他還不斷南征荊楚,西北方麵又防禦遊牧部落,西北戎狄,特別是獫狁,不時入侵。與周邊的少數民族也有矛盾。曾臣服於周的東南淮夷不堪承受壓榨,奮起反抗。周厲王為壓製國人的不滿,任用衛巫監視口出怨言的人,發現就立即殺死,這些引得國內各項矛盾愈來愈尖銳。公元前841年,發生了國人暴動,人民包圍了王宮,襲擊厲王,他倉皇而逃,後於公元前828年死於彘(今山西霍縣)。
深入分析:
如果一個人隻愛聽奉承話,聽不進批評意見,又一味執迷不悟,一意孤行,那後果將是十分可悲的。人世間每一個事像都是立體的,切忌從偏執地相信自己的判斷,其他人從不同角度的觀察,得出與你不同的結論,對你提出的批評,有時會讓你有全然不同的感悟。
一定要聽進批評的聲音,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要本著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辯證地聽取別人對你的批評,你必須要有這種肚量和雅量。能聽進批評是好樣的,人家批評你,指出你的不足,是因為他們還關心你,為你負責才這樣做的。
既要聽得表揚之詞,又要聽得進語氣平和的語言,克服浮躁之氣、輕慢之舉。在日常生活中,要學習包容別人的批評,聽得進好話,也聽得進刺耳的批評。
對一個充滿進取心的人來說,他需要守得住自己的原則,不能把所有的批評都當成了指路器。那樣,你跟著所有的批評轉圈圈,將無所適從,最後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