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不善於對人說“不”

約翰遜剛參加工作不久,姑媽來到這個城市看他。約翰遜陪著姑媽把這個小城轉了轉,就到了吃飯的時間。

約翰遜身上隻有五十塊錢,這已是他所能拿出招待對他很好的姑媽的全部資金,他很想找個小餐館隨便吃一點,可姑媽卻偏偏相中了一家很體麵的餐廳。約翰遜沒辦法,隻得硬著頭皮隨她走了進去。

兩人坐下來後,姑媽開始點菜,當她征詢約翰遜意見時,約翰遜隻是含混地說:“隨便,隨便。”此時,他的心中七上八下,放在衣袋中的手裏緊緊抓著那僅有的五十塊錢。這錢顯然不夠的,怎麼辦?

可是姑媽一點也沒注意到約翰遜的不安,她不住地誇讚這兒可口的飯菜。約翰遜卻什麼味道都沒吃出來。

最後的時刻終於來了,彬彬有禮的侍者拿來了賬單,徑直向約翰遜走來,約翰遜張開嘴,卻什麼也沒說出來。

姑媽溫和地笑了,她拿過賬單,把錢給了侍者,然後盯著約翰遜說:“侄子,我知道你的感覺,我一直在等你說不,可你為什麼不說呢?要知道,有些時候一定要勇敢堅決地把這個字說出來,這是最好的選擇。我來這裏,就是想要讓你知道這個道理。”

深入分析:

有時開口拒絕對方總不是件容易的事,往往在心中演練N次該怎麼說,一旦麵對對方又下不了決心,總是無法啟齒。

說“不”需要大勇氣,因為它可能讓你身陷鄙夷和唾棄的旋渦,讓你背負無能和不仁不義的惡名;說“不”更需要大智慧,因為你必須有吹盡狂沙的敏銳,必須甄別什麼是真正的機會,什麼是美麗的陷阱。

說‘不’的時候,會有得罪人的感覺。雙方都覺得不舒服。謝絕人家的請求,否定人家的意見,往往需要委婉的表達。這樣既能使對方接受你的意見,又不致傷害對方的自尊心。否定和拒絕的藝術有一條原則,就是在不誤解意思的情況下,盡量少用生硬的否定詞,把話說得委婉一點。應該知道委婉並不是虛偽。在非原則性問題上,我們能夠使對方能聽出自己拒絕的意思,彼此和和氣氣,何樂而不為呢?

正確做法:

在宗教聖地耶路撒冷,有一個名叫“芬克斯”的西餐酒吧。它連續3年被美國《新聞周刊》雜誌選入世界最佳酒吧的前15名之內。

這個酒吧是幾十年前由英國人創辦的,至今,它的內部擺設包括桌子和椅子都保持著原來的樣子。雖然它隻有30平方米左右的麵積,裏麵也隻有一個櫃台和5張桌子,是一個極為普通的酒吧,但由於經營有方,成了來耶路撒冷的各國記者們喜歡停留的地方。現在的老板是一個名叫羅斯恰爾斯的德國猶太人。他在1948年買下了“芬克斯”,一直經營至今。

這個“芬克斯”一躍而成為世界著名的酒吧,完全是因為那個舉世聞名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

在20世紀70年代,為了中東和平而穿梭奔走的基辛格,來到耶路撒冷時,曾經想去造訪名聲挺好的“芬克斯”。他親自打電話到“芬克斯”預約,接電話的恰好是店主羅斯恰爾斯。

基辛格自我介紹是美國的國務卿。那時在約旦和巴勒斯坦,可以說無人不知基辛格的大名,因為他的名字被人傳揚著,而且握著約旦和中東的命運大權。羅斯恰爾斯起先非常客氣地接受了基辛格的預約,然而,基辛格提出的要求卻深深刺痛了羅斯恰爾斯那根職業道德的敏感神經。

基辛格這樣說:“我有10個隨從,他們也將和我前往貴店,到時希望謝絕其他顧客。”基辛格認為這個要求絕對能夠被接受,因為自己是偉大的基辛格,而對方隻不過是一個酒吧的小老板,而且自己光顧那小店,無形中也自然會提升它的形象。

不料,羅斯恰爾斯卻給予基辛格一個意想不到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