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死亡(六)(2 / 3)

“啊,我有些走神,對不起。人老了,就是這樣……唉……老了。”老人仿佛被我驚醒了,再次開口道,“我們……我是說所有存在於迉靈界的靈魂,都自願留在那裏,而不願進入天堂或地獄,為的隻是那些記憶,雖然我們可算得上是異類,但從未妨礙過人類、天神或是那些地獄中的魔鬼的什麼事——可以說,我們隻是一些為了各自的私人原因而存在的迉靈,並不與這世間的人或事發生任何聯係,所以,很長時間以來,天堂和地獄的神、魔,都不知道我們的存在,也不知道有迉靈界這麼個地方。至於人類,大多數根本不承認有天堂和地獄,也就更不會察覺到我們了。”

“難道進入天堂和地獄,就無法保留上輩子的記憶?”葉凡忽然想起了什麼,向老人問道。

“是的,那是規則,神與魔共同定下的規則。其實進入天堂和地獄時,記憶是存在的,隻是在離開那裏去轉世投胎時,才被抹去。你由此想得通這製定規則的原因麼?”老人出了一道題給葉凡。

“中國傳說中在奈何橋上必須喝下一碗孟婆湯,忘卻了一切後才能投胎,難道是真的?”我插口道。

“那隻是世人的揣測,不過,盡管過程並不是這樣,形成的結果倒也確是如此。”老人頓了頓,又道,“我不妨給你兩個詞作提示:對立、製衡。”老人的後半句話顯然是對葉凡說的,他此刻正思索著老人出的那道題。

對立?在老人的敘述中可以形成對立麵的隻有天堂和地獄,也就是神與魔的對立——我不由對自己已習慣於用這些向來隻在神話裏出現的概念來思考問題而感到驚奇,難道我真已進入了一個神話世界?

記得我和葉凡之前在討論那個“電話”的時候就說過不能隻聽信別人的描述,而要自己尋找事情的真相,但眼前發生的一切又實在無法從現實的角度來解釋——我想到了這些,也作出了一個理智的決定:先聽完那個老人的敘述,但對其真實性持保留態度,靜觀變化。

我的思想雖然離開了老人的題目,但葉凡沒有。

他也想到了那“對立”二字的含義,先理了理思路,然後說道:“我認為,對立的是天堂和地獄,因為它們分別代表善與惡。盡管千百年來——甚至更久,久得人類還沒有語言和文字可以記錄那些神話中的戰爭——神與魔的戰爭一直沒有停止過,但誰也沒有取得過真正的勝利,而形成了一種奇妙的平衡。在這種平衡中,人類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就像天平的砝碼:當人類的行為傾向於善時,天界的力量就占了上風,當人類傾向於惡時,地獄就得勢。您說人類的記憶是在離開天堂和地獄時才被抹去的,我猜神魔想要抹去的不是他們活著的時候的記憶,而是死後關於天堂和地獄的記憶,因為在那裏人類可以知道很多神與魔的秘密,從而選擇輪回後自己的行為,來影響天堂和地獄的‘戰局’。可我想不通的是既然人類的行為能夠左右局勢,為什麼神、魔都要抹去他們的記憶呢?因為上天堂的靈魂必然是善的,留下他們在天堂的記憶應該有助於這些靈魂轉世後增強天界的力量,同理,地獄裏的魔似乎也沒有抹去那些惡靈的記憶的理由。”

葉凡滔滔不絕地說出了他的想法。我很認真的聽著,也同樣不解於葉凡最後的疑惑,其中必定有一個我們沒有想到的重要關鍵存在,是什麼呢?我想到了老人說的另外那兩個字——製衡。難道是天堂和地獄均想要保持那種動態的平衡?而不是我們想象的一方一定要壓倒另一方?如果是這樣,那它們的行為倒不難理解了。但為什麼要“製衡”,也需要一個原因,又是什麼呢?我腦海內的問題如同細浪翻騰時生出的泡沫,一個破了,另一個又冒了出來。

“你的推測完全正確。”老人肯定了葉凡的想法,“至於你想不通的那個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