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阿瑟·克拉克科幻短篇全集.1,崗哨》(4)(1 / 3)

撤離地球

1938年3月首次發表於《業餘科幻故事》(Amateur Science Fiction Stories)

收錄於《阿瑟·克拉克最佳作品集,1937年—1955年》

我疑心我對這些神奇生物的興趣是由保羅·恩斯特發表於《驚奇故事》(Astounding Stories)一九三二年六月號的《白蟻襲擊》激發的。

很久很久以前,當人類還隻是屬於遙遠未來的迷夢,有史以來第三艘到達地球的飛船穿破永不消散的雲霧,降落在現在被稱為非洲的地方。穿越過無法想象的空間深淵之後,它所承載的那些生物向外張望著,看著這個適宜讓他們疲敝的種族安身立命的世界。然而,地球上已經居住著一個偉大但垂死的民族,由於雙方都是真正意義上的文明種族,他們沒有兵戎相見,而是達成了一個共同的協議。因為當時地球的主宰種族曾經統治過冥王星軌道以內的每一處,他們總是為未來做著計劃,甚至在自己最後的時刻,他們也為之後行將崛起的種族做好了準備。

就這樣,在最後一個古者長眠四千萬年之後,在那些更偉大種族的建築師們曾經建起高聳入雲的尖塔的地方,人類開始建造他們自己的城市。在人類誕生之前那些曠遠的漫長歲月裏,外星人並沒有虛度光陰,而是用他們的城市覆蓋了半個星球,城市裏充滿了盲目而出色的奴隸。盡管人類知道那些城市,因為它們經常給人類帶來無盡的麻煩,但是人類從不懷疑,在熱帶地區,就在人類的周圍,一個比自己更加古老的文明正在忙碌地計劃著,為的是有朝一日,他們可以再次踏上通往浩瀚太空的旅程,去恢複他們一度遺落的傳承。

“先生們,”理事會主席嚴肅地說,“我很遺憾地告訴你們,我們殖民第三行星的計劃遭到了嚴重的挫折。正如諸位所知,多年以來,在不為其居民所知的情況下,我們一直在那顆星球上開展工作,為我們全麵接管的那一天做準備。我們預計不會遇到抵抗,因為第三行星的人民處於非常原始的發展水平,沒有掌握能夠傷害我們的武器。此外,由於分裂成太多的政治集團或者‘國家’,他們相互之間爭吵不休,缺乏團結,這無疑將對我們的計劃大有幫助。

“為了盡可能全麵地了解這個星球和它的人民,我們派了幾百名調查人員前往第三行星工作,每個主要城市都派駐了一批。我們的人做得很好,由於他們定期發回的報告,我們現在對這個奇怪的世界有了細致的了解。事實上,直到幾塞塔[1]之前,我還會說我們知道有關它的一切重要的事情,但是現在我發現,我們大錯特錯了。

“我們在那個叫作英國的國家的首席調查員,我這裏曾經多次提到過的,就是那位非常聰明的年輕學生色瓦克·特頓,偉大的沃拉克的孫子。他和英國人這樣一個似乎特別老實的民族相處得很好,很快就被他們的上層社會所接納。他甚至在他們某一所(所謂的)偉大學府待了一段時間,不過很快就厭惡地離開了。這位精力充沛的年輕人還研究了第三行星的野生動物,盡管這與他真正的目標毫不相關,因為聽起來或許令人驚歎,但是在這顆星球的大片地區仍有大量奇怪而有趣的生物在自由遊蕩。有些動物對人類來說其實是危險的,但是人類已經征服了大部分,甚至滅絕了一些物種。正是在研究這些動物的過程中,色瓦克有了一個發現,我擔心這個發現可能會改變我們的整個行動計劃。不過還是請色瓦克自己說一下吧。”

主席撥動了開關,色瓦克·特頓的聲音從隱藏的揚聲器裏發出,傳揚在了火星上這群最偉大的頭腦之間。

“——來討論一下本次通信中最重要的部分。一段時間以來,純粹為了獲取科學知識之目的,我一直在研究這個星球上的眾多野生動物。第三行星的動物主要分為四類——哺乳動物、魚類、爬行動物和昆蟲,以及一些較小的類群。我們自己的星球上曾經有過很多前三類的代表,不過它們現在顯然都已經不複存在了,但是據我所知,我們的世界從來不曾有過昆蟲。因此,它們從一開始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仔細研究了它們的習性和結構。

“你們從來沒有見過它們,因此很難想象出這些生物的樣子。它們有數百萬種不同的類型,要把它們全部分類需要花費很長時間,不過它們大多是小型動物,肢體有許多關節,身體覆蓋著堅硬的鎧甲。它們通常非常小,大約半則姆長,通常有翅膀。它們中的大多數會產卵,並在成為完美生物之前經曆一些變形。我隨這份報告寄去了一些照片和影像,它們會比我的任何言語更有效地讓你們了解到它們的無窮變化。在這個課題上,我的大部分資料都是取自數以千計耐心的學生積累起來的文獻。他們一生都致力於觀察活動中的昆蟲。第三行星的居民對於和他們同處一個世界的動物很感興趣。我認為這也是一個證據,證明他們比一些科學家想讓我們相信的要聰明得多。”

聽了這話,聽眾們都笑了,因為特頓一家向來以激進和非正統的觀點著稱。

“在我的研究中,我偶然發現了一些生活在這個星球熱帶地區的奇特生物。它們被稱為‘白蟻’,生活在組織有序的大型群落中。它們甚至還有城市——巨大的土丘,密密匝匝的通道,所用材料極其堅固。它們能完成驚人的工程壯舉,能夠鑽透金屬和玻璃。隻要願意,它們可以摧毀人類的大多數創造。它們吃纖維素,也就是木頭。由於這種材料的廣泛使用,人類一直在與這些破壞其財產的動物戰鬥。也許對人類來說幸運的是,白蟻有更致命的敵人——螞蟻。螞蟻和白蟻非常相似。這兩個物種之間的戰爭已經持續了許多個地質年代,仍然未決勝負。

“白蟻雖然目不能視,卻忍受不了光線的照射,所以即便從城市裏冒出來,它們也總是躲在隱蔽的地方。如果要穿越曠野,它們就挖掘隧道、製造混凝土管道。它們是出色的工程師和建築師,任何普通的障礙都不足以令它們偏離自己的目標。然而,它們最顯著的成就是在生物學方麵的。同樣的卵,它們可以孵化出六種不同類型的專業化生物。因此,它們能夠培育出長著巨爪的戰士、可以向對手噴射毒液的士兵、憑借膨大的肚子和其他一些神奇的變異充當食物儲備的工蟻。在我寄去的書中,諸位可以找到關於它們的全麵記述,其中涵蓋了第三行星博物學家們對它們的了解。

“它們的成就我讀到的越多,我就越是對它們社會體係之完善感到驚異。和之前的很多學生一樣,我意識到我們可以將白蟻的巢穴看作一部巨大的機器,它的構件不是金屬而是原生質做成的,輪子和齒輪是各自獨立的昆蟲,每個都扮演著某種預先注定的角色。到了後來我才發現,這個類比是多麼接近事實。

“白蟻巢穴裏沒有任何浪費和混亂,到處都充滿了神秘。在我考慮這件事的時候,我覺得從純科學的角度來看,白蟻比人類本身更值得我們注意。畢竟,人類與我們並沒有太大的不同,盡管我這樣說會惹很多人生氣,但是這些昆蟲對我們來說是完全陌生的。它們的工作、生活和死亡都是為了集體的利益。對它們來說,個體什麼都不是。對我們以及人類來說,國家隻為個體而存在。誰能斷言哪一種觀念是對的呢?

“這些問題深深地吸引著我,於是我最終決定,利用我手邊的所有儀器,這些第三行星的博物學家們做夢也想不到的儀器,親自去研究那些小生物。在第三行星最遼闊的大洋——太平洋——當中一個偏僻的區域,我選擇了一個無人居住的小島。那裏密密麻麻地聚集著白蟻建造的奇特土堆。我在上麵建造了一座小小的金屬建築作為實驗室。我深知這種生物的破壞力,便在建築物周圍挖掘了一條寬闊的圓形護城河,留下足夠的空間讓我的船著陸,將海水引入。我想十澤特水就能阻止它們作惡了。現在看起來,那條護城河真是好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