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老朱家的小一輩,都可以被寄放在幼兒園中,由宮中的嬪妃來照料。
而這皇家幼兒園的名譽園長,就是朱元璋夫婦倆。
自從有了這個幼兒園,就連平日幾乎不出門的馬太後,都興致勃勃的每日與朱元璋一起照料著眾多孫子。
對於建立這個幼兒園,滿足朱元璋老兩口的願望是一回事。
而更重要的是,朱棣想要從小開始就為自己老朱家的下一代,灌輸一些基本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以免老朱家的後代繼續在成為極品垃圾的路上狂奔,無論怎麼說,老朱家也是自己的根。
到了永樂三年十二月中旬,王仁終於向朱棣提出了正式啟動兌換大明寶鈔的建議。
如今的大明皇家錢莊,因為民間踴躍的存入銀兩,所以在錢莊中積累的白銀總數已經超過了九千萬兩。
按照朱棣製定的半成的利息的標準,每一年就需要向儲戶支付近五百萬兩白銀。
這個數字是十分恐怖的,讓王仁都感覺到心驚肉跳。
他迫切的希望朱棣能夠想到辦法,讓這些皇家錢莊中的銀子也能產生收益,而不是一味的隻能支付利息。
在王仁看來,如今的大明皇家錢莊雖然為朝廷贏得了民間的信任,但是卻成了一個巨大的窟窿,無時無刻都在吞噬著大明朝廷的收益。
民間的錢莊借助存銀收取保管費和手續費,不僅不會虧錢,還會有盈利。
而大明皇家錢莊執行的這一套政策,卻隻有出沒有進,不停的在虧錢。
對於王仁的擔憂,朱棣心知肚明。
但是,作為一個穿越者,他太明白銀行想要賺錢是多麼容易的一件事了。
因此,他根本一點都不著急,一年幾百萬兩的利息,在他看來完全不是問題。
不過,皇家錢莊存銀的規模到達如今這個程度,朱棣也覺得確實可以實行下一步的計劃了。
於是,就在永樂三年進入倒數幾天的時候,朱棣頒布了《大明寶鈔兌換詔》。
在這封詔書中,朱棣首次公開承認了,大明寶鈔依舊是大明的法定貨幣,可以於市麵流通。
其次,在賦予了大明寶鈔法定貨幣身份的同時,朱棣承諾,任何人持大明寶鈔,都可至大明皇家錢莊兌換與寶鈔等額的白銀。
而大明寶鈔的兌換,大明全皇家錢莊絕不允許設置任何障礙,見鈔即兌!
這封詔書一出,舉國嘩然。
無數人回家後立刻翻箱倒櫃,開始仔細翻找原本一文不值的大明寶鈔。
然後,半信半疑的民眾們就拿著從家裏找出來的大明寶鈔,衝向設在各府城內的大明皇家錢莊。
他們害怕這個兌換政策隻是朝廷做樣子的,會曇花一現,所以都想搶在最前麵來兌換。
一時間,整個大明境內的大明皇家錢莊門前,都排起了來兌換銀子的長隊。
甚至有些富庶地區排隊的人,甚至已經塞滿了好幾條街。
連當地的官府都不得不出動大量的衙役和駐軍,在皇家錢莊前維持秩序,以防發生民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