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大明皇家幼兒園(2 / 2)

而在這件事情上,大明皇家錢莊的表現完全與朱棣的詔書中所說的一模一樣。

他們根本不在乎是誰來兌換銀兩,皇家錢莊的小吏隻要看到大明寶鈔,就會立刻兌換足額的白銀,而且不收取任何費用。

這一下,大明朝野上下都對朱棣的這個舉措表示出了無比的擁護。

原本那些已經一文不值的寶鈔,一夜之間又重新恢複了他們原本的價值。

這樣一來,許多陷入赤貧的家庭居然一夜之間恢複了生機,重新變得衣食無憂了。

瘋狂的兌換,一直持續到了永樂四年的元月底。

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在民間的大明寶鈔已經有超過一大半都回到了大明皇家錢莊之中。

而大明皇家錢莊之中的存銀,也相應的少掉了一大半。

到了這個時候,兌換大明寶鈔的風潮才開始逐漸的降溫。

各府的大明皇家錢莊門前排著的長隊,也慢慢消失不見了。

無數兌換了銀子的大明百姓,開始用兌換來的銀子在市麵上消費,購買生活必需品,整個大明的百姓似乎在一夜之間就變得富庶了。

其實,整個兌換大明寶鈔的過程,實際上就相當於朱棣直接發了幾千萬兩的白銀給大明的百姓,用來刺激市場。

而與之對應的問題也就很快出現了,那就是各地很快就出現了物資匱乏和物價暴漲的情況。

原本市麵上的貨物品就隻有那麼多,如今消費率卻翻了十倍都不止,那出現這樣的情況就肯定是難以避免的了。

對於這種通貨膨脹情況的發生,朱棣心中其實是早有預料的,而且他也為此準備了後手。

首先朝廷在市麵上投下了大量的糧食,其中以價格低廉的高產新作物為主。

很快,這些投入的巨量糧食就將市麵上的糧價壓回了大明寶鈔兌換之前的水平。

以目前大明經濟發展的水平來說,隻要控製住了糧食的價格,那麼其他非必需品的東西,價格再漲也已經構不成太大的威脅了。

這其中的原因其實相當的簡單,如今的大明的主流還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

每家每戶都自己種糧食,自己織布,自己榨油自己蓋房子,真正需要花銀子的地方其實並不多。

一旦作為最主要生活必需品的糧食價格得到了抑製,那麼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市麵上其他貨品的漲價似乎影響就相當小了。

你漲價,不是必須品的話我就不買了,大明普通百姓的觀念就是如此純樸。

當然,除了糧食之外,朱棣還下令對於食鹽實行了嚴格的價格管製,絕對不允許食鹽價格上漲。

如此一來,這一輪氣勢洶洶的通貨膨脹,居然就在兩個月的時間內得到了控製,物價開始慢慢回落。

到了永樂四年三月末的時候,整個大明的物價水平,就隻比兌換寶鈔前上浮了約有三成左右。

而隻是這個程度的價格上浮,其實百姓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畢竟他們手中多出了許多銀子這是事實。